<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红其拉甫国门与瓦罕走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给自己的旅行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其拉甫口岸位于塔县境内,塔县县城距离红其拉甫口岸120km,国门位置在G314终点,中巴交界7号界碑处,海拔4733M,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口岸,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口岸。国门口岸于1985.5.1正式开放,主要担负边防、贸易、出入境检查、边境封控等任务。口岸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前往印度、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咽喉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其拉甫口岸处于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自然环境恶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常年风力在七、八级以上,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素有“死亡之谷”之称。受高海拔、冰雪天气影响,口岸每年5月1日开关,12月至次年4月闭关。从2024.9起,口岸从季节性开放升级为常年开放,只要天气允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子出塔县县城,走G314喀喇昆仑公路,也即中巴友谊公路,一路向南,往红其拉甫国门口岸行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天下大雪,封山,红其拉甫口岸关闭。终究是得到喀喇昆仑山神眷顾,今日天气晴朗,红其拉甫口岸开放,得以前往。总感觉我们所到之处总会有意想不到好运气,感谢喀喇昆仑山神的庇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途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片白雪茫茫,高大雪山扑面而来,又从眼前一闪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道路边树立的红色箭头标牌是干嘛用的吗?走这条路线的司机们都知道,这是指示牌。这里常年风雪,大雪掩盖路面,只有按照箭头指示牌所指路线行驶,才不至跑偏公路,掉进沟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红其拉甫口岸,在口岸乘坐景交车前往国门。景交车5.5元/人,在这个高海拔区域,5.5元的车费真是良心价啊,令人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其拉甫哨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其拉甫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标注的国门5100海拔高度,是指国门上五星红旗的海拔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也称“阿富汗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与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一个狭长的山谷,整个走廊呈东西走向。瓦罕走廊全长约400km,其中中国境内约100km,阿富汗境内约300km。走廊南北向最宽处75km,最窄处15km。瓦罕走廊东端是中国与阿富汗交界处,两国相邻92.45km,走廊南面是巴基斯坦,北面是塔吉克斯坦。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M,气候恶劣,每年8~9个月大雪封山,是中国连接阿富汗的唯一陆地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经瓦罕走廊是连接东西方必经通道之一,过葱岭,经瓦罕走廊向西南抵达伊朗高原以及地中海古罗马帝国。瓦罕走廊与世隔绝,在阿富汗战争中得以幸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罕走廊地形图(下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富汗一直希望与中国打通瓦罕走廊的连接,由于阿富汗国家贫穷,国内建设落后,特别需要外部支援,尤其是中国的帮助和投资,想通过瓦罕走廊,用其矿产资源来换取国内建设。为此阿富汗主动把公路修到瓦罕走廊边境,2023.9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宣布瓦罕走廊公路已经修好,这无疑是说: 你看,我都把公路修到你家门口了,就看你了。鉴于阿富汗国内局势混乱,地缘政治复杂,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应答,个中缘由这里不做赘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罕走廊俯瞰图(下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正面入口。在塔县往红其拉甫途中,G314路边服务区建筑背后正对着瓦罕走廊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入口全景图,走廊入口处是一片地势开阔的旷野,红色箭头所指为走廊入口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罕走廊入口斜侧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历代高僧、旅行者都是翻越帕米尔从瓦罕走廊进入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晋高僧法显平阳君武阳人(今山西临汾),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大师。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瓦罕走廊翻越葱岭经西域至天竺(古印度)收集大批梵文经典,是杰出的旅行家、佛教翻译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唐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从长安启程赴天竺那烂陀寺,629年途经瓦罕走廊,用了七天七夜走过瓦罕走廊,写下描述瓦罕走廊:“凌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闢已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沍汗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际。其凌峰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涉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複屦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世高是东行传法第一人。中国最早一批译经者都是从西域来华的僧人,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最早不是印度僧人,而是中亚地区的僧人。安世高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成规模翻译佛教经典的外国人。安世高来自古安息国(今伊朗东部靠近阿富汗),出家前是安息国王太子,原名帕塔马西里斯,是帕提亚帝国皇太子,因罗马皇帝发动对帕提亚帝国的战争,安世高被迫出走,他在公元147年(汉桓帝时期)越过葱岭,通过瓦罕走廊进入中国,于148年到达洛阳。安世高在中国生活了约30年,共翻译佛经三十五部四十一卷,主要是小乘佛教,比大唐高僧玄奘早了近50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在前往元朝时,跟着商队走瓦罕走廊进入中国。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一段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主堡古城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址位于塔县县城以南约70km的一座山上,属唐代古城遗址,当地人称为“克孜库尔干”。高僧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里记载: 汉族公主远嫁波斯王子,送亲队伍遇匪乱,使者与卫队在山岗上把公主安顿。匪乱平息,重新启程时发现公主有孕在身,使女说: 公主被困山上,每天会有一位骑着金马的王子来看公主,公主所怀孩子就是“汉日天种”。于是公主只能就地自立为王,自此在帕米尔高原繁衍生息,成为玄奘途经“羯盘陀国”的先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主堡一带地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