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关于民国时期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的成长经历及家事的书一直广受青睐。比如《民国最后的闺秀》这本书,只能在网上买二手的。</p> <p class="ql-block"> 张家四姐妹的曾祖父张树声是晚清重臣,曾任两广总督及贵州、江苏巡抚,家境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后,我读的两本书,一本《合肥四姐妹》,一本《张家旧事》,都属于自传性小说。两本书都提到一件事,张家从老家合肥迁出后,几经辗转,最后落户于苏州九如巷3号。</p> <p class="ql-block"> 四月来苏州旅游,寻找张家四姐妹故居成了我心头所想。</p> <p class="ql-block"> 4月6日,吃过早餐,我们开始乘车前往九如巷。为了寻找方便,我们打了网约车,地点直指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下了车,路边一处房子门前挂着“社区服务中心”的牌子。上前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前方右拐的一条巷子就是九如巷。</p> <p class="ql-block"> 小巷不大,长约150多米,宽约4米。一扇黑色铁门紧紧关闭着,门牌号清晰地标示——九如巷3号。我的心多少有些激动,但左看右看眼前的房子怎么也不像是所老宅。大门旁另一家院子敞开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在院里干活。我上前问她:旁边房子可是名人的故居?她说是。我有些无奈地表示,我想进去看看,可她家大门紧闭,怎么办?她笑着说,这家人很好,你可以敲门询问。</p> <p class="ql-block"> 先生说,随便打扰私人住所,不礼貌吧?可我想进去一看究竟的念头挡不住。是谁现在有幸住在这所曾经的名宅?稍加思考,我还是轻轻按响了门铃。</p> <p class="ql-block"> 很快,有人出来开门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清秀斯文的中年男子。我一边抱歉“打扰了”,一边询问:这里可曾是张家四姐妹的老宅?他微笑着回:是的。虽是意料中的答复,我仍喜不自禁。我告诉她:我读过张家旧事的书,想进来参观一下,可以吗?斯文男人痛快点头:当然可以。</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不大,贴墙处种了三棵树,放了几块石头,几盆绿植,石砖地面。二层结构的白色小楼一看就是新材料建的。丝毫没有我想象中的古朴和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我细细地观察着,先生走过来笑着说:我刚刚问过这位先生,张家的后人现在何处?他说,他就是张家后人!闻听此话,我大喜过望。我忙回身询问斯文男士:您是张家哪位的后人呀?</p> <p class="ql-block"> 斯文的先生告诉我:爷爷六兄弟中,他的爷爷排行老五,他是五爷爷张寰和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 第二排右侧第一个微微侧身的男人是五爷爷张寰和。</p> <p class="ql-block"> 张家四姐妹优雅出众,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事实也的确如此。四姐妹分别嫁给了昆曲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作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思。她们的婚姻充分展示了她们的个人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不过,六个弟弟也不是庸俗之辈。张家六兄弟多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他们的知名度或许没有姐姐们大,但在许多方面,同样优秀,毫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 端详着眼前这位斯文和善的先生,脑海里搜索着《张家旧事》中的老照片,书里,一共刊登了78帧张家姐弟的照片。我试探地问:你长得像您的二奶奶允和吗?“不像”,他笑了。“我长得更像我爷爷张寰和”。我再细看,果然。</p> <p class="ql-block"> 张寰和,张家六兄弟中排行老五,晚年一直住在这里,因为除了这处老房子,附近还有十姐弟的父亲张武龄创办的“乐益女子中学校。”在其他哥姐远走各地时,他坚守着这处老宅和学校。</p> <p class="ql-block"> 张寰和毕业于西南联大,一生低调谦和,在教育、文化和家族传承方面贡献卓著,晚年定居在苏州九如巷。</p> <p class="ql-block"> 我好奇这所房子的改变。男人告诉我:乐益女中现在已经改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纪念馆。乐益女中创建于1921年。192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组织就是在乐益女中建立的。张闻天曾在此工作,并担任过语文教员。</p> <p class="ql-block"> 1997年,乐益女中重新进行改建后,张家旧宅也在原来房型的基础上建起了新宅。也就是我现在看到的白色二层小楼。</p> <p class="ql-block"> 因看书激起的欲念,我寻到了名人的故居。在故居我又看到了名人的后代,这是我之前绝没料到的。</p> <p class="ql-block"> 张家旧宅不见了,张家十姐弟的身影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但是,他们在九如巷的成长记忆,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着斯文的家风,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人。如今,九如巷名人故居已改造成现代风格的新房子,张家的后人依然居住于此,他们家族的故事还会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