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如此美好,同事们伙伴们的热心帮助,让我行得更远了,让我眼中装满了远方的画卷,让我心中充盈着满满的快乐。感谢!🙏🙏🙏</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部分退休人员欢聚一起,与春风同行,来到了无锡。</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惠山公园</p><p class="ql-block">树荫浓密,光影斑驳,古老的石板路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面。</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伙伴们的镜头里我看到了她们的靓影,他们身边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二泉书院建于1516年,由明代官员、学者邵宝(号“二泉先生”)辞官归隐后创建,是其讲学育人的重要场所。因靠近“天下第二泉”得名。</p><p class="ql-block"> 邵宝在此讲学11年,教导学生“道德至上,功名次之。”邵宝病逝后改为祭祀他的祠堂,历史上屡毁屡建。</p><p class="ql-block"> “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这是无锡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是啊,二泉先生邵宝的书院在尘封了四百余年之后日前又重新修复开放了。只不过现在的书院已经听不到那朗朗的读书声了,只有那棵耸立在庭院中的老银杏和那些重见天日的珍贵碑刻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昨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此处尽头为洗砚处。</p> <p class="ql-block">邵宝本人是著名藏书家,书院藏书规模庞大,且注重经典校勘与传承,这一传统延续至后世重建的书院布局中。</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渤公岛</p><p class="ql-block"> 渤公岛是结合水利工程建造的最大人工岛屿,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纪念治水先贤张渤,并设有蠡湖史馆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令人留恋。 </p><p class="ql-block"> 香菱湾、荷花港、芦苇荡、三友小筑等处风光旖旎,“芙蓉亭”、“曲荷堂”、“清莲桥”、“掬月轩”则是古朴雅致。园中亭、台、楼、堂、轩、榭等取名,均取材于东汉张渤治水的民间传说,其中望天亭、观水亭、流云亭等生动演绎了当年张渤观天象、察水情的治水情景。以张渤女儿取名的“晓风楼”、“浞雨楼”、“润雪楼”,则透现着古老文化的气息,与承露台上的张渤化身猪婆龙雕塑像、景墙等一起,组成一个个人文景观,共同凸现以张渤治水为主题的丰厚的人文生态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些景点解说来自网络。由于时间太赶,没有看到,或在它们身边经过却不自知。😂</p> <p class="ql-block"> “白手杖”源于“国际盲人节”的另一称谓“白手杖节”,它代表了盲人探路时所依赖的棍子,这一国际性辅助工具在助力盲人和视力受损者融入社会、就业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不可或缺。1984年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正式将每年的10月15日定为“国际盲人节”,亦称“白手杖节”,为盲人在国际上确立了自己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渤公岛的“白手杖花园”不仅是无锡市首个以盲人为中心的主题花园,更是渤公岛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社交友好及青春友好的“友好型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南长街</p><p class="ql-block"> 在高楼林立的无锡市中心,温婉绵长、古色古香的南长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灵归处。南长街内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运河古邑以古运河为轴,占地18.78公顷,由寺、塔、河、街、桥、窑、坊等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于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桥”则是街区内的重要历史文化标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