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 跨区域 京津冀联动 协同创新“寻迹千年大运河,扬帆万里健康路”跨学科主题学习

迎小.体育与健康

<p class="ql-block">  4月16日,迎宾路小学教育集团王新颖校长带领体育教师,赴北京市通州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第三期“协同创新学校计划”——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项目展示与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措施》(简称“体育八条”),加快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和学科育人能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小学体育教师队伍。</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以“大运河”为纽带,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同课异构”、京津冀联动。从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大运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结合体育“健康路”这一现代理念,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效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学校体育发展,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惠及更多学校和教师。</p> <p class="ql-block">  在不同的场地老师同学们做好了上课准备。</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张琴老师的《长桥承载商贸兴》由仰卧推起成桥的复习动作引出大运河上的桥,让学生了解大运河上的桥的形状并与仰卧推起成桥相结合让学生去摆桥的形状,了解大运河桥文化。</p> <p class="ql-block">  唐山市丰润区迎宾路小学刘庆老师讲的《百舸争流千帆竞》,从纤夫、船夫、运送货物及同舟共济进行教学,将运河上的繁忙景象与合作精神展现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北京黄城根小学房山青龙湖实验小学的周青老师的《源远流长运河情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任务和真实场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身体验。紧扣副中心“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色,将地方发展战略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与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不同场地的师生用不同的方式从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大运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  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袁立新教授解读了研修方案,从项目背景、目标、内容、方法、师资团队、组织管理和预期成果等七个方面详细阐述,跨区域协同发展创新赋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共同成长,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学校体育中的有效开展与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通州区于家务小学贺鑫老师代表通州团队对设计思路及过程进行汇报。</p> <p class="ql-block">  房山区城关小学金铃老师代表京津冀地区对总体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进行汇报。</p> <p class="ql-block">  课程展示环节后进行了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  校长圆桌会议环节各校校长从以体育人,学科共融,会就协同发展的童年幸福力为话题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想法。</p> 王新颖校长讲话 <p class="ql-block">  王新颖校长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以后我校要打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多学科与体育融合,京津冀三地联动实践表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关键。唯有开放合作、打破地域限制,才能实现“1+1+1>3”的共赢效应。</p> <p class="ql-block">  专家圆桌会议环节从聚焦体育+学科融合探索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进行交流,为体育老师们开拓了新视野。</p> <p class="ql-block">  千年运河奔涌向前,启迪我们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融合,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协同。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运河为纽带,在跨学科的探索中寻找答案,在区域的联动中凝聚力量,让这条承载文明与希望的河流,永远流淌在创新与发展的浪潮之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