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湘西·童行边城——记六年级研学之旅

lemon

<h3>  春日的湘西,山色如黛,流水含情。六年级的孩子们带着雀跃的心,踏上了一场穿越历史与文学的研学之旅——从保靖四方城的红色印记,到花垣边城的诗意栖居,我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触摸文化的温度。 </h3> <h3>第一站:欢乐起航·游乐时光<br>  研学之旅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拉开序幕!旋转飞椅载着纯真的笑脸,彩虹滑梯碰撞出欢乐的火花,小火车上赏四方城的春日盛景。这一刻,童年的快乐与研学的好奇心完美融合,为一天的探索注满活力。</h3> <h3>第二站:非遗陶艺·指尖传承<br>  在四方城非遗工坊,孩子们化身“小匠人”为陶瓷杯上色,手绘童心,陶土在掌心流转,千年制陶技艺悄然苏醒。当一件件充满想象的作品诞生时,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扎根。 </h3> <h3>第三站:《星火燎原》·红色洗礼<br>  走进展览馆,泛黄的照片、锈蚀的枪炮无声诉说着湘西的烽火岁月。孩子们屏息凝视,在讲解员动情的讲述中,读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仰力量。</h3> <h3>第四站:话剧《姚彦》·英雄回响<br>  舞台上,革命烈士姚彦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小演员们齐声高喊“为理想而战”时,台下掌声雷动——这不仅是观剧,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h3> <h3>  午后,我们走进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青石板路蜿蜒,吊脚楼临水而立,孩子们听着导游诵读小说片段,仿佛看见翠翠与黄狗在渡口等待的身影。 </h3> <h3>红色印记·刘邓大军渡江指挥所<br>  在古朴的院落里,木桌、煤油灯、军事地图还原了1949年的惊心动魄。站在指挥所前,孩子们肃然敬礼——历史从未走远,英雄的精神永远照亮前路。 </h3> <h3>  夕阳西下,返程的车厢里少了喧闹,多了沉思。有孩子写下:“原来家乡的泥土里,藏着这么多动人的故事。”这场研学,不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心灵的觉醒——湘西的根脉、文学的魅力、红色的基因,终将成为他们生命里不灭的星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