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0日到虎丘游玩。因为是疫情期间,不敢做美篇,时隔几年,想想又补写了美篇。</p> <p class="ql-block">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北角,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虎丘山享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了“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这是虎丘山的山门牌坊,牌坊气势恢宏,壮观大气,由此向前可进入虎丘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虎丘原名海涌山,顾名思义,是地壳运动,从海底涌出来的一座山丘,因为整体形状像一只老虎,又名虎丘。</p> <p class="ql-block">春秋末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p><p class="ql-block">两千五百年来,帝王高僧、文人墨客在虎丘遗留了大量的古迹逸事,苏东坡认为“至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p> <p class="ql-block">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虎丘塔、剑池、真娘墓、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二仙亭、千人石等,但 最著名的景点是虎丘塔。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它是古老苏州的象征和标志。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向东北方向倾斜,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它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风景区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p> <p class="ql-block"> 断梁殿</p><p class="ql-block">断梁殿又叫二山门,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距今600多年历史。断梁殿制作精巧,它的顶部的脊檩[lǐn](主桁)是由两根木材由次问顶部悬挑至主间中间位置接合使用的,使其梁架保持传统又有新意,故二山门又称断粱殿。1961年二山门(断梁殿)作为虎丘云岩寺塔的附属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断梁殿正梁上,悬挂着两块巨幅匾额:"大吴胜壤"和"含真藏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断梁殿的斗拱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用于连接柱子和梁,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断梁殿的斗拱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和花纹,包括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并且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憨憨泉</p><p class="ql-block">相传为梁时(公元502 ——557),憨憨尊者所鑿,泉水清澈,“憨憨泉”三字,为北宋吕昇卿所题书。</p><p class="ql-block">憨憨泉,古代一位高僧的名字(憨憨)命名。憨憨出家前眼睛不好,出家入寺庙后挖出了一个泉水,并且在这个泉水的作用下治好了他的眼睛,是不是很神奇?大家可以来到这里可以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p><p class="ql-block">位于虎丘山登山石径东侧的“试剑石”是一块巨石,其表面呈现出一条裂缝,形似剑劈而得名。这块巨石是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凝灰岩,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形态。该景点的主要特色是其形态独特、历史悠久,以及和古代传说相关联的文化价值。传说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邀请著名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打造一把锋利的宝剑。当干将莫邪夫妇完成铸剑任务,将“莫邪”剑交到吴王手中时,吴王为了测试其锋利度,手持宝剑对着“试剑石”挥剑而下,结果将其劈开成两半。</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三字,为宋代紹聖年间吕昇卿所题,年久已毁,后来由僧人逸溪重书。</p> <p class="ql-block"> 石桃</p><p class="ql-block">因其石形如同桃子一般而得名,舊时山上僧人果敢住持所书题。</p> <p class="ql-block">枕石</p><p class="ql-block">具石形如枕而得名,又因其石如蜒蚰,故亦称“蜒蚰石”。</p> <p class="ql-block">真孃墓</p><p class="ql-block">真孃是唐代苏州名妓,本姓胡,从小父母双亡,弱质无依,后坠入青楼,琴棋书画,无所不工,为守贞操,投环自书,墓上遍栽花木,又“花塚”塚畔刻有“香魂”二字,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赋诗,后颂真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海陵陈鑛访得遗址,建亭其上,並立石刻书“古真孃墓”四字,供游人憑弔。</p> <p class="ql-block">千人坐</p><p class="ql-block">千人坐是位于苏州虎丘山剑池旁,是一块酸性流纹岩,呈现红色。据传,这块石头上刻有明朝官员胡缵宗所书的“千人坐”三个篆字。古代生公讲座时,听众常常在这块石头上坐下来聆听讲解,因此得名为“千人坐”。</p> <p class="ql-block">千人石,南朝宋高僧竺道生云游到虎丘,在此讲经说法,有千人列坐听经,遂取名“千人石”。</p><p class="ql-block">石上“千人坐”三个篆字,是明正德年间(1508)进士、苏州知府胡缵宗所书。</p> <p class="ql-block">千人石</p><p class="ql-block">一块巨大的磐石,可容纳千人,故名千人石。相传吴王阖闾在这里设宴请客,观看鹤舞,后又在这里为其儿子夫差举行葬礼,将一千多名工匠杀害,鲜血染红了这块石头。石上刻有“千人坐”“生公讲台”等题刻。</p> <p class="ql-block">生公讲台(绿字),千人座(蓝字)。</p><p class="ql-block">生公,即南朝宋高僧竺道生,讲述槃经,弘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法;提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千人石周围还有白莲池、点头石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头点石</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p><p class="ql-block">二仙亭位于千人石北侧,介于剑池和白莲池之间。这座建筑是一座石构半敞方亭,四角攒尖盔顶,边长32米,脊高6.6米,总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传说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对弈,因此这个亭子得名为“二仙亭”。该亭最初建于宋朝,后在清朝嘉庆年间进行了重修,使用了精深的花岗岩材料。石亭内部的石碑上刻有陈抟和吕洞宾的神像,石亭内外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双龙戏珠等。石亭外的一幅对子:“南岳衡山天下秀,北固崇儒帝王游。</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p><p class="ql-block">相传,一天吕洞宾与陈抟这二位大仙在亭中下棋,一位樵夫旁观,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p><p class="ql-block">亭外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说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游四海,又在虎丘停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亭内楹联: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读音:玄)。上联说的是睡仙陈抟,民间传说他能一睡三十年;下联总结了道家的玄妙辩证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剑池入口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p> <p class="ql-block">虎丘虽然只是小丘,却有着悬崖峭壁和沟壑等自然景观,具有着精致的江南园林风范。沿着山路一路向前,来到了虎丘剑池。</p> <p class="ql-block">剑池,是虎丘最神秘的古迹。据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剑池里。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殉葬名剑3000柄,故名“剑池”。</p><p class="ql-block">走近剑池,但见陡峭的岩崖锁住一池绿水,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狭长的水池也如同一口宝剑,映日寒光闪闪。</p><p class="ql-block">崖左壁有篆文“剑池”(红色字体)二字,传为王羲之所书。</p><p class="ql-block">右侧“风壑云泉”(四个蓝色字体),为宋代米芾书写。风起云涌,岩壑流泉。</p> <p class="ql-block">虎丘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剑池狭窄如长剑,两壁陡峭,底部清泉一泓,相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入口处。崖壁上刻有“风壑云泉”“剑池”等摩崖石刻,笔法苍劲,富有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传说剑池中有大量财宝,历史上有多位君王在此寻找,至今还是千古之谜。</p><p class="ql-block">千年历史,剑池见证时光流转,令人感概万千。</p> <p class="ql-block">第三泉</p><p class="ql-block">唐代茶聖陆羽评品此泉,水质甘冽味甜醇厚,为天下第三而名,“第三泉”亦称“陆羽井”,井上建亭曰:“三泉亭”。壁间摩有“鐵華巗”三大字,是苏东坡诗“鐵華繍崖壁”之意</p> <p class="ql-block">亨上写着“三泉亭”</p> <p class="ql-block">古石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中还有座寺庙,叫云岩禅寺,原名为虎丘云岩寺,位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内。</p> <p class="ql-block">云岩寺塔</p><p class="ql-block">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残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塔身自重约6千吨。是古老苏州的标志和象征,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被它彼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世界第二斜塔”。</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州虎丘,是难得的文武兼济的文化胜地:武道从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开始;文道在唐宋达到鼎盛,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都在这里吟诗唱和。沈周和唐寅更是在虎丘勾画出中国文人心中的山林。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必赴虎丘。虎丘这座山,藏着中国人的文化梦,藏着中国人对文武之道的理解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的大雄宝殿是该寺庙唯一的一座佛教大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大雄宝殿如梦幻般展现在眼前,让人仿佛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双井桥</p><p class="ql-block">又名“双吊桶”,当时为山上寺僧汲水之用,亦传春秋时期,西施曾在双井旁梳妆打扮以其为镜。</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是苏州民间集会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有2500多年历史,是佛教文化重要发源地,也是各朝代文化交流场所。从吴王阖闾葬于此,到秦始皇东巡寻剑,再到东晋王珣、王珉舍宅为寺,以及竺道生讲经等,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其增添底蕴,还有许多传说,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吴王阖闾殉剑”等。</p> <p class="ql-block">石桃</p> <p class="ql-block">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命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虎丘景区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制作人:丽丽</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5年4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