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有文化

张平绥

<p class="ql-block">  大连文化街北连解放路青云街段,南至八一路(南侧部分路段在原八七疗养院院内)。日本侵占大连时期属文化台一带,1946年改名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  过去文化街两侧皆为造型各异,样式精美的小洋楼。但上世纪末有些路段拆楼建起多层住宅。</p> <p class="ql-block">  文化街与光风街相交处的挡土墙上,挂满大连著名的街区和老字号店铺的铭牌。</p> <p class="ql-block">堪称“怀旧墙”啊!</p> <p class="ql-block">隐秘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高墙院落</p> <p class="ql-block">幽静的小路通往徐海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这是徐海东办公及警卫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徐海东旧居坐落在今天的文化街75号(八七疗养院西门外)。当年徐海东大将的居所有三栋别墅,中间一栋是徐海东居住,旁边两栋则分别供警卫员和徐海东夫人及孩子们住。楼前有一小块菜地。左右两侧分别有座凉亭和小水池。</p> <p class="ql-block">  这是徐海东居住过的院子大门。因军队停止军产房经营,该楼现在空置。</p> <p class="ql-block">  小楼建于1925年,建筑面积528平方米。1947年9月,徐海东因病被党中央命令来到大连疗养,一住就是9年多。前些年这栋楼曾对外出租,成为咖啡馆。这是当年我来此喝咖啡时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徐海东的信中说:“海东同志,7月17日来信收到,病有起色,甚慰。我们大家都系念你,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求痊愈”。关念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小楼大门口有“徐海东楼”铭牌</p> <p class="ql-block">  1955年中央军委实行军衔制。当时徐海东正在大连养病,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徐海东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毛主席的决定让徐海东很是感动,立马写信给毛主席谢绝授予自己大将军衔。信上写道:“尊敬的毛主席!我参加革命以来,功劳甚微,多年来一直在养病,国家在我身上花费费用很多,如今授予我大将军衔,实在是太高了,希望毛主席降低我的军衔,授我一个中将以下就足够了!”毛主席收到徐海东的信后,对身边的周总理说道:“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就授予他大将军衔,这个决定不改变!”</p> <p class="ql-block">  徐海东在大连疗养期间,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看望过他。自1951年起,周恩来总理多次前来看望徐海东,鼓励他把病彻底治好,并合影留念。有一次,徐海东感激不过,竟让警卫班战士抬着去回看总理。</p> <p class="ql-block">  如今院内周恩来和邓颖超亲手栽种的榆树枝繁叶茂,寓意祝徐海东“早日痊愈”。</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感动的是徐海东长子徐文金与父亲离别23年后,第一次来大连探望身患重病的父亲。居住两个月就返回老家务农。临走时他为父亲种下一株海棠树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1956年徐海东离开大连后没有去北京,而是去了郑州,一直到去世。</p> <p class="ql-block">  1955年,刘少奇夫妇、邓小平夫妇、杨尚昆及旅大市领导看望徐海东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去参观时徐海东居住的别墅改为“猫窝咖啡厅”。感激新主人尊重历史和徐海东大将,让小楼和院子都基本保持原样。</p> <p class="ql-block">  楼内房间隔断均未破坏,只是增加了木质茶座、书柜和老照片墙。显得更有文化和品位。</p> <p class="ql-block">二层走廊</p> <p class="ql-block">二层房间</p> <p class="ql-block">前日顺访,小巷依旧。</p> <p class="ql-block">小楼依在</p> <p class="ql-block">  因部队停止生产经营,小楼收回,院门紧锁。</p> <p class="ql-block">  文化街51号有宽阔的庭院。两侧门柱由青石砌筑。左侧刻有日本人姓氏的铭牌已被凿平,右侧是门牌。</p> <p class="ql-block">院落依地势升高,地面铺着青色碎石。</p> <p class="ql-block">楼前古松矗立</p> <p class="ql-block">罗马风格的外形</p> <p class="ql-block">外墙全部由石头砌筑</p> <p class="ql-block">粗犷但不失典雅</p> <p class="ql-block">历经沧桑,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  可惜已沦为大杂院,若能修复,绝对风采绝伦!</p> <p class="ql-block">  傅立鱼故居位于文化街65号,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别墅。该楼曾是傅立鱼的私人住宅,他称其为“读秋楼”。这里曾接待过许多社会名流,包括胡适、黄炎培、吴宓等。</p><p class="ql-block"> 傅立鱼在大连期间,创办了《泰东日报》,成为辽宁地区最早登载介绍马列主义文章的报纸,也是东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之一。他还在大连创建了第一个青年爱国进步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并成为大连现代体育,尤其是足球运动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傅立鱼的革命生涯始于1904年,他留学日本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他担任了安徽省民军总指挥和临时政府外交部参事。1912年,他在天津创办了《新春秋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言论遭到通缉,最终逃至大连,继续他的教育事业和报业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致力于抗日救亡斗争,曾多次募款支援东北义勇军。1945年病逝。傅立鱼故居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也是了解大连文化和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大连市历史建筑 </p><p class="ql-block">傅立鱼故居</p><p class="ql-block"> 大连市中山区文化街55号,20世纪20年代,新古典主义简约风格。傅立鱼曾任《泰东日报》编辑长,大连中华青年会会长,为中央大连地方党的组建,创造了思想和物质条件。</p> <p class="ql-block">  文化街这样的小楼很多,虽然破败,风貌依存!</p> <p class="ql-block">翻修过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保存较好的日式楼房</p> <p class="ql-block">大杂院</p> <p class="ql-block">合住的二层日式住宅</p> <p class="ql-block">合住的三层日式住宅</p> <p class="ql-block">小楼变饭店</p> <p class="ql-block">  建筑也是凝固的艺术!虽然文化街的老房子已十分破旧,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十分宝贵。随着大连市不断加强对老建筑的保护力度,大连的历史会进一步得到保留和接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