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一次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是清剿国民党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b></p> <p class="ql-block"><b>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1960年11月22日至1961年2月9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中缅边界问题的演变:</b></p><p class="ql-block"><b>缅甸在公元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曾经历了三代封建王朝。英国从1824年起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到1885年完全占领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6年将其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b>历史上中缅两国关系友好,没有划分出明确的疆界。边界不很明确也带来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①清朝光绪十一年(1855),英国就利用中缅两国疆界划分不明确的情况,疯狂侵占中国领土,扩大殖民地。在1911年又武装侵占了片马地区。“片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于这段边界始终没有明确划定,所以便给了英国殖民者侵占之口实。</p><p class="ql-block">②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英国以关闭滇缅公路相威胁,同中国政府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边界线,将班洪和班老辖区的一块土地划入了英国的殖民地。这就是所谓的“1941年线”。</p><p class="ql-block">③缅甸于1948年1月4日正式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后,顺势继承了这一协定,而这条“1941年线”以西,本是中国的地区便被划归缅甸的掸邦。</p><p class="ql-block">④中缅两国也曾因疆界问题发生过冲突,如1955年的“黄果园事件”。黄果园位于中缅边境尚未定界之处。1955年11月初的一天,因这天大雾弥漫,中国边防军与缅甸边防军的前哨部队在此发生了误会,双方都开了枪。该事件发生后,缅甸的《民族报》故意歪曲事实,指责我军入侵缅甸,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趁机大做文章,极力渲染中国对外扩张,还支持马尼拉条约国大搞军事演习,制造紧张空气,从而威胁东南亚地区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黄果园事件”的发生,使中缅双方不得不进一步加快边界的勘查定界工作。客观地说,中缅双方想要尽快确定疆界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一带盘踞着一支国民党残军。他们在缅甸侵占了大面积的土地,并长期威胁着两国边界的安全。所以,中缅双方想要使联合勘界工作进展顺利,首先就必须要歼灭这支国民党残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国民党残军何故出现在缅甸的?</b></p><p class="ql-block"><b>1950年3月,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第8军237师709团800余人,在团长李国辉的带领下,从云南逃出了国境线。一路来到了位于缅甸东部大其力市。在这里与国民党第26军93师278团副团长谭忠率领的600残兵汇合。两人经过密谋后,改名为复兴军。</b>决定在“金三角”立足,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队伍也迅速扩大为3000余人。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这支部队的情况后,兴奋不已,命原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迅速前往缅甸统率“旧部”。同时拨给“复兴军”一定的经费,帮助其发展壮大。李弥到缅后,加紧扩充实力的同时,则积极对我云南边境实施侵扰,制造了多起流血事件,严重威胁到了我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至6月间,李弥指挥残军实施了“闪击行动”,连续侵占了云南耿马、孟连、勐海等县的部分地区。云南军区迅速反应,以第十三、十四军共七个团的兵力,在地方民兵的配合下,对侵入中国境内的国民党残军进行围剿,歼敌近600余人,其余残部又全部逃亡缅甸。</p><p class="ql-block">李弥虽然打不过解放军,但打缅甸军队却是易如反掌。为了扩充自身实力,李弥率部先后占领了萨尔温江以北地区,以及科康、佤邦、悬栋3个省的地区,还控制了该地区的贸易和鸦片种植。</p> <p class="ql-block">对于国民党残军的行为,缅甸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多次出兵围剿,结果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缅甸政府迫于无奈,只好向联合国控诉台湾及美国政府的行为,并公布了大量的照片、数据等证据。迫于外界的压力,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只好同意将这支残军撤回台湾。</p><p class="ql-block">整个撤离工作一直持续到1954年3月才结束,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国民党残军有意留了下来。不久后,蒋介石就将自己的得力助手、原国民党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秘密派到了缅甸,搜罗残部,扩充力量。这支国民党残军又迅速扩充到了3千余人的规模。</p><p class="ql-block">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为了遏制和颠覆新中国,也对逃亡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给予了很多援助。还派了数十名美军顾问到该残军中。</p><p class="ql-block">1960年的时候,台湾当局又派了400名特种兵到缅北,配合柳元麟趁机窜扰云南。盘踞在缅甸的这支国民党残军,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缅甸来说,始终是一个隐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的背景</b></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在云南地区的国民党第八军九三师二七八团,是在人民解放军追击打击下,其残军逃入缅甸境内。</p><p class="ql-block">到了1955年,蒋介石再次想利用中缅边境一带的国民党残军,企图从云南进犯大陆。蒋委派号称“游击战专家”的国民党原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秘密潜入缅北,搜罗残部,使该地国民党残军再次发展到3000余人。国民党残军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我国西南边境的安全与稳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957年开始,缅甸边防军就几次请求,希望中国边防部队进入缅甸,协助缅军对盘踞在“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攻击。</span></p><p class="ql-block"><b>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就中缅边界进行必要的勘察、竖立新界桩和修订、改立旧界桩等事宜协商。中方代表表达了: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残部千余人窜逃至缅甸,盘踞贵邦地区。他们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缅甸居民为非作歹,还可能在帝国主义唆使下破坏中缅联合勘界。为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对国民党残部给予必要的打击。中方的意见得到缅方的高度赞同,双方一致认为,中缅应携手打击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以绝后患。</b></p> <p class="ql-block">1960年11月4日,中缅双方签订了关于“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p><p class="ql-block"><b>一、对于盘踞在第四勘察队工作地段,对勘查、竖桩工作有威胁的国民党残军,由中缅两军共同清除。</b></p><p class="ql-block"><b>二、解放军负责捕歼清除孟遮以西(旧30号界桩)至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62号界桩)地段附近的国民党残军。</b></p><p class="ql-block"><b>三、为更好地执行警卫作战任务,解放军可根据需要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b></p><p class="ql-block"><b>四、此次行动暂定于1960年11月20日左右开始。</b></p><p class="ql-block">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制定警卫作战方案:<b>决定以步兵第117团、118团,边防第9、10、11共5个团又1个营7700余人的兵力。组成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b>此次军事行动是针对国民党几千名残军作战,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出境与邻国军队协同作战,而且是从未经历过的以突击队方式进行的山地丛林作战。<b>总指挥是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b></p><p class="ql-block">作战方案限定入境作战纵深为20公里的红线。将国民党残部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作为重点打战击对象,并拟订了重点捕获的敌6名军、师级军官的名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一个阶段作战:是解放军在缅纵深20公里的作战。</b></p><p class="ql-block"><b>战斗于1960年11月21日晚发起</b>,解放军以3个战斗群的22支突击队,越过边界奔袭盘踞在猛黑、猛瓦、孟马、三岛等地残军的16个据点。据侦察,总参要求重点捕歼的敌军、师级军官,有5名在红线附近,而敌首柳元麟,却不在红线区域内。攻击在22日4点50分~7点50分交火,国民党残军不敢硬拼,一接触就往密林深处溃逃,很快就都逃到红线区域外面去了。我突击部队只能在红线地停止追击,我军如果继续追击的话,战果更大。总指挥秦基伟得到战报后,命令突击队在红线内清剿残军,巩固战果,并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部队越过红线追击国民党残军,但中央的决定十分坚决:<b>攻击不得超过20公里的红线!</b>攻击部队久等不见动静后,才无奈的撤回国境线。<b>此战经过连续4天的搜捕围剿,我军共歼灭国民党残军467名,击毙7名上校级以上军官,二位敌师长蒙宝业、李泰被击毙。</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致使第二阶段作战的起因:</b></p><p class="ql-block">直到1961年1月,缅甸军方才开始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调集了9个营约1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国民党残军首领柳元麟使用策略,先佯装节节败退,诱使缅军一步步落入其圈套,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再行伏击瓦解缅军的攻势。</p><p class="ql-block">1月2日至9日,周恩来、陈毅、罗瑞卿等率代表团在仰光参加缅甸联邦独立13周年庆典时,听到的是缅方捷报频传。可没过几天,缅军就落入柳元麟圈套,陷入孤立无援境地。此时只有陈毅副总理还在缅甸继续访问,缅方向陈毅提出:<b>请中国军队越过红线,南下百余公里,协助缅军作战。</b>该请求随即上报周恩来总理。</p><p class="ql-block">1月22日下午,周恩来批准了<b>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军,争取25日打响的计划。总参再次强调了作战纪律:主要有作战行动一定要按双方协定的范围实施;一定不要到老挝边境作战;枪、炮弹不能过湄公;湄公河的汽艇不能打,靠岸的国民党残军的可以打等项。</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第二阶段作战,是解放军深入缅纵深100公里的作战:</b></p><p class="ql-block">经第一阶段打击后,以柳元麟为首的国民党残匪3000余人。盘踞在湄公河北岸缅甸的孟白寮地区,也属于泰缅老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域。北距中缅边境100公里。</p><p class="ql-block"><b>1961年1月25日,解放军参战部队发起第二次作战,深入缅甸境内100公里,先后攻占巴西里、叭坎亮、索永、南昆、孟白寮等据点。</b>柳元麟率大部残匪逃散到泰国和老挝境内。此战役协助缅甸国防军解放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p><p class="ql-block">这次战役因中国军队对纵深地段的地形不熟,原始森林阻碍了部队的奔袭速度。远不如第一阶段顺利。而国民党残军遵照遇到攻击就逃,在逃跑中抵抗,以抵抗掩护逃脱的策略。当国民党残军获悉解放军继续南下攻击的情报后,便主动放弃了对王南昆缅军的围困。仓促渡过湄公河,向老挝境内逃窜。部分残匪迁往了泰缅边境地区,少量残余分子则散落在民间。后来国民党柳元麟总部被迫撤回台湾。从此国民党残匪停止了对我云南边境地区的窜扰活动。</p><p class="ql-block"><b>本次作战仅歼敌270余人,参战部队经受了在山岳丛林地走、打、吃、住的实战锻炼,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1961年2月9日,我军各参战部队全部撤回国内。此后中缅联合勘界工作得己顺利进行。安宁稳定的中缅边境,更促进了中缅友好关系的发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