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元梦之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580874</p><p class="ql-block">图片: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街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日其有能格知天命?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大谐:语,上对下所说的话。大语,记载周公对诸侯和官们所说的话。 王:指周公。 弗吊,指很不幸。 割:灾害、灾难。幼冲人:未成年人,指成王。冲,稚嫩。 大历服:伟大久远的事业,指王业。 矧:况且,何况。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周成王这样说:“啊!现在我要郑重地告诫你们各国诸侯以及各国管事的大臣。不幸啊!上天降下灾祸给我们周朝,一直没有间断。我是个年轻人,虽继承了庞大的王业,但却没有遇到明智的人,引导民众走向安康,何况说知道天命的人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攸济:攸,所。济,渡。 贵:三足龟。 宁王:指文王,“宁”是“文”的讹字。 天明:即天命,天意。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唉!我年纪轻,好像将渡深渊的人,我必须去寻求渡过深渊的方法。把神龟占卜的卜兆给人们看,再把先王接受天命的事说出来,这样才不会忘记先王的功业。我不敢隐藏上天的威严意旨, 用文王遗留给我们的宝龟进行占卜,通过占卜,我们就可以明白天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即命:用龟占卜。 小腆:指武庚。纪其叙:组他们的残余。纪,组织。叙,余。 天降威:威,通“畏”,可怕的事。老天降下可怕的事,指武王逝世。 疵:毛病,这里指成王年幼,周公被疑。 今蠢今翼:指现在发动叛乱。翼,通“翌”,翌日。 大事:战事。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卜辞说:上天把很大的灾难降到我们国家,周朝人内部也不安静。有谋逆之心的人此时蠢蠢欲动。殷的后代武庚竟然组织残余势力试图恢复他们的统治。上天降灾给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国内有困难,人民也不安宁,居然说要光复商朝。他们瞧不起并反叛我们周朝。现在他们已经发动叛乱,响应他们的人很多。但只要有十位贤士作我的助手,我就可以平定叛乱,去实现文王和武王统一国家的功业。我要出兵东征了,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 我的占卜都是吉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尹氏:史官。 逋播臣:指禄父。 予小子:诸侯们的谦称。考:父亲,这里指长辈。翼: 思考。 害:通“何”,为什么。</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因此,我要告诉我们友邦的国君以及各位官员:‘通过占卜我得到的都是吉兆,我要率领你们,一起去讨伐殷商的叛乱和逃亡的叛臣。’可是,你们这些国君和各级官员,都反对我征讨叛乱, 说:‘困难太大,民众也不安宁,参加叛乱的人里面,有很多王室和诸侯公室的人,这些人很多是我们的长辈和至亲,我们不应当去讨伐他们。王啊!你为什么不违背占卜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鰥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义尔邦君, 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予冲人:周成王自称。 允:信,真。鰥寡:鰥,鰥夫,丧妻的男人;寡妇,丧夫的妇女。 崁:操劳。 宁考:即武王。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现在我慎重地思考了这些困难。唉!确实是这样,一旦发动战争,就要惊扰千家万户,甚至包括鳏寡孤独,这是多么悲哀啊! 我们遭到天灾,上天把灾难降临到王室身上,我不能只为自身的安危忧虑。各位国君和各国的官吏们,也应当这样劝告我:‘不应当过分地关注自身的安危,应当去完成你的父亲武王和文王所力图成就的功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 鸣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休:嘉奖。 丕:大。基:事业。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唉!我这个年轻人,不敢不听上天的命令。 上天嘉文王. 使我们小小的周国兴盛起来,武王遵循占卜的旨意,所以能够继承天命。现在上天命令臣民帮助我们,况且也是按照占卜的旨意行事。啊!天命威严,辅佐我们成就一番功业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段文本出自《尚书·大诰》,是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叛乱)时发布的诰命,展现了周初统治者面对危机时对天命、人事的深刻思考。这段诰命展现了早期中国"巫史传统"向"德政传统"过渡的复杂面相。周公既用占卜维系宗教权威,又以"敷前人受命"强调政治传承,这种双重话语策略,与《周易》革卦强调的"文明以说"(文德教化使人悦服)形成互文 ,共同奠定了华夏文明"旧邦新命"的变革哲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语境与政治智慧</p><p class="ql-block"> ·危机意识与天命观</p><p class="ql-block">文本开篇以"若涉渊水"喻指周王朝初创期的政治危机 ,强调"天降威"(上天降下威罚)与"民不康"(民生动荡)的双重困境。周公通过"宁王遗我大宝龟"的占卜仪式,将东征平叛的决策与天命捆绑,既继承了殷商"尊神"传统,又赋予"天命"新的内涵——"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的表述,将周取代殷的合法性建构为天命转移 ,这与《革卦》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思想一脉相承 。</p><p class="ql-block"> ·政治博弈的修辞策略</p><p class="ql-block">面对诸侯"不可征"的反对声浪,周公采用"双重归因法":一方面将叛乱归咎于殷遗民"反鄙我周邦" ,另一方面暗示内部反对者("在王宫邦君室")违背先王遗志。这种话语建构既规避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又将东征塑造为继承"宁考图功"(文王、武王的功业)的必然选择,暗合《革卦》九四爻"有孚改命"的变革智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文学表达与情感张力</p><p class="ql-block"> ·复沓修辞的悲壮感</p><p class="ql-block">四次重复"予惟小子",通过自我谦称强化年轻执政者的如履薄冰;"呜呼!允蠢鰥寡,哀哉!"等感叹句的叠加,将个人忧思升华为对苍生的悲悯,与《革卦》九五爻"大人虎变"的雷霆手段形成情感张力 。这种悲天悯人与杀伐决断的矛盾统一,正是周公主政人格的文学镜像。</p><p class="ql-block"> ·占卜叙事的戏剧性</p><p class="ql-block">"朕卜并吉"与"矧亦惟卜用"构成叙事闭环,通过占卜吉兆的反复申说,将军事行动神秘化为神意展演。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对龟卜的强调不同于《革卦》"未占有孚"的自信,反而透露出周初政权尚未完全摆脱殷商巫政传统的时代烙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思想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天命观的革新</p><p class="ql-block">文本在"绍天明"(继承天命)的表层叙事下,暗藏"民献十夫予翼"(贤人辅佐)的人本意识。这种将天命与民心相勾连的思想,可视为《革卦》"己日乃孚"(变革需得民心)命题的政治实践 ,也为后来儒家"天视自我民视"(《尚书·泰誓》)的民本论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忧患意识的滥觞</p><p class="ql-block">"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的表述,将个体命运与王朝使命熔铸为沉重的历史责任感。这种"不敢替上帝命"的敬畏与"不卬自恤"(无暇自怜)的担当,恰如《革卦》大象传"君子以治历明时"——在时空剧变中把握规律、负重前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 天网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旧人:文王和武王时的老臣。 闷:慎重。毖:艰难。 极:通“亟”,快速。 棐:辅助,帮助。 考:成就,功业。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王说:“你们中有些人是文王武王时期的旧臣,你们能详尽地回顾一下遥远的过去吗?你们知道武王是如何的勤劳吗?上天慎重地传授给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我不敢不尽一切努力来完成武王所力图成就的功业。所以,我劝导各位诸侯国君,上天诚恳地辅助我们,为的是要成就我们的民众,我为什么不去谋求武王所力争实现的最终的功业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瑟:给,向。 休:善,美。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因此上天向我们发出命令,好像要去掉自己自身的疾病那样迫切,我怎么敢不努力完成武王从上天那里所接受的神圣的事业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若昔:从前。 底:定。 畜:翻土除草。 越卬:越,在。越卬,在我自己。枚:结束。 考:死。 民养:这里指诸侯和官员。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王说:“像过去我曾有过跟随武王到东方讨伐殷国的经历一样,我天天在思考着出兵东征的困难。譬如父亲要盖房子,已经制订了方法,可是他的儿子却不肯去打地基,何况是盖房子呢? 好比父亲开垦了田地,儿子却不肯播种,何况去收获庄稼呢?这种情况,他的父亲或者会说:“我有后人,不会废弃基业。所以, 我怎敢不在执掌王位期间去讨伐叛乱,实现武王所受的天命呢?又好比为人父兄,有邻国来讨伐他们的子弟,难道那些统治他们的侯王就不站出来劝阻和救助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肆:努力,尽力。 爽:明, 棐忱:辅助诚信的人。 庆:祸。 大艰人:发难的人,这里指三监和武庚。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王说:“唉!努力吧,各位诸侯国君以及各国官吏们。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须依靠明智的贤人。现在我有十个圣明的人,能帮助我们了解上天的意旨,同时,上天也在诚心诚意地帮助我们。 对上天的旨意,你们是不敢懈怠的。何况,现在上天又降罪给我们周朝,那些发动叛乱的人,勾结殷人来讨伐自己的同宗。你们不知道天命是不能违背的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 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穡夫:农夫。 休:奖励。极:弃。 诞:大的意思。 </p><p class="ql-block">【译文】 </p><p class="ql-block">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上天要灭亡殷国,就好比种庄稼的农民要除去杂草一样。我怎么敢不完成我平定叛乱的工作呢?我又怎么敢尽听占卜之言,而不遵从大家的意见呢?周朝的国土是武王定下的,我们怎敢放弃!何况现在占卜的结果都是吉兆,因此,我将率领你们东征。天命不会有错,占卜的兆象必须遵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段文本出自《尚书·大诰》,是周公以周成王名义发布的东征动员令,凝聚了周初天命观与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诰命揭示了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两大基因:</p><p class="ql-block"> 神圣与世俗的平衡术:周公既用占卜维系神权权威,又以农耕隐喻落实人事责任,这种"天命不僭"与"爽邦由哲"的辩证,恰如《周易》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智慧,奠定华夏文明"即凡而圣"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暴力与文明的转换器:将血腥平叛包装为"终朕亩"(完成耕作)的文明使命,通过"握发吐哺"的贤臣叙事淡化暴力色彩,这种"化武为文"的思维,成为后世"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的思想源头。</p><p class="ql-block"> 周公通过《大诰》完成了一次政治话语的革命:用天命解释暴力,用隐喻消解对抗,用历史绑架现实,最终将军事征服转化为文明传承。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智慧,至今仍在政治动员与文化整合中回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语境:天命转移与政治合法性建构</p><p class="ql-block"> ·天命传承的危机意识</p><p class="ql-block">文本以"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你们是老臣,应深察历史)唤醒诸侯对商周鼎革的记忆,通过"天网毖我成功所"(天意昭示我们成功的路径)将东征与文王遗命捆绑。周公巧妙运用殷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的宗教传统,却赋予新内涵:商因失德而"天惟丧殷",周因文王"若穑夫"(如农夫勤耕)得天命 。这种"天命不常"的思想,既解释商亡周兴的合理性,又警示诸侯不可懈怠。</p><p class="ql-block"> ·占卜叙事的政治博弈</p><p class="ql-block">"矧今卜并吉""天命不僭"的反复申说,实为应对诸侯"不可征"的质疑。周公将龟卜吉兆作为神权背书,既延续殷商"大宝龟"的巫政传统,又暗含革新——不同于商纣"我生不有命在天"的盲目自信,周公强调"爽邦由哲"(治国靠贤明),将天命与人事结合,为后来"敬天保民"思想奠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文学表达:农耕隐喻与对话张力</p><p class="ql-block"> ·三重农耕隐喻体系</p><p class="ql-block"> 建筑隐喻:"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如父亲打好地基,儿子不筑墙,怎建屋?)暗指文王奠基、武王伐纣的功业,谴责管蔡不继遗志。</p><p class="ql-block"> 耕作隐喻:"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父亲开垦,儿子不播种)类比先王创业艰辛与当下平叛责任,与"予曷敢不终朕亩"(我怎敢不耕完田)形成责任闭环。</p><p class="ql-block"> 收割隐喻:"矧肯获"直指平叛是收获天命果实。这种"奠基-播种-收获"的递进式隐喻,将抽象政治义务转化为具象生存经验,极具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对话体中的权威塑造</p><p class="ql-block">文本通过"王曰"的七次宣言构建神圣叙事,又以"尔庶邦君越尔御事"(你们诸侯与官员)的九次呼告形成对话张力。特别是"民养其劝弗救"(百姓受难你们不救?)的诘问,将政治抉择上升为道德审判,与"呜呼!肆哉"的悲怆感叹交织,塑造出"天命执行者"与"万民拯救者"的双重权威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政治哲学:权力伦理的三大突破</p><p class="ql-block"> ·天命与民意的辩证</p><p class="ql-block">"天亦惟用勤毖我民"(天通过劳苦磨练百姓)的表述,突破殷商"君权神授"的单向逻辑,将天命解释为动态过程:天意通过民情显现("其考我民"),统治者需以"若穑夫"的勤勉回应。这为后来"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的民本论开辟道路 。</p><p class="ql-block"> ·革命伦理的正当性</p><p class="ql-block">"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我怎敢不完成文王使命)将暴力平叛转化为"绍天明"的正义行动。周公创造性地将商汤"吊民伐罪"的革命传统与周人"旧邦维新"的革新理念结合,既借用"汤武革命"的历史记忆,又通过"诞邻胥伐于厥室"(叛军攻伐同族)的指控,构建"保族卫道"的新革命伦理。</p><p class="ql-block"> ·权力交接的制度焦虑</p><p class="ql-block">"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先王会说有后代不弃基业吗?)的叩问,暴露周初"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继承制冲突。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将文王符号化为永恒精神领袖,使成王即便年幼,也能以"宁王图事"继承者的身份获得合法性,这种"虚拟共治"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宗法政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