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底的几天,我参加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穿越活动:徒步徽杭古道,行走皖浙天路。</p><p class="ql-block">3月28日早上我们一行三人,从惠州乘高铁前往黄山屯溪与队伍集合。</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屯溪己过午点时分,我们赶往集中的酒店安顿好房间,就迫不及待的前往屯溪老街游览逛吃!</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内新安江北侧,街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呈鱼骨架状分布。屯溪老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始建于南宋。明清时期,茶叶兴盛,徽商开始扩建店铺,屯聚货物,屯溪街市也由此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4月3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来到屯溪老街不吃臭鳜鱼,会是一大遗憾,要吃口味正宗的臭鳜鱼,必须找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臭鳜鱼,俗称“腌鲜鱼”,诞生在上百年前黄山西南麓的黄山区郭村乡的小村落扁担铺,属于徽州传统的民间菜,流行于徽州一带。</p><p class="ql-block">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因要走七八天才到徽州,行至黄山区郭村乡有家扁担铺,天降大雨,多日不停,加上天气炎热,为防止鲜鱼变质,鱼贩装桶时码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并经常上下翻动:鱼到徽州,鳃仍是红的,鳞不脱,质不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异味。洗净后以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异味全消,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p><p class="ql-block">2005年,臭鳜鱼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八大名菜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屯溪老街旁穿城而过的新安江夜景,璀璨的建筑灯光倒映在新安江上,犹如一幅美丽的花卷。</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3月29日,早晨我们从屯溪的酒店吃完早餐就乘车出发,来到了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的蜀源村。</p><p class="ql-block">我们将从这里出发,进行这次穿越活动的第一程:沿通灵古道徒步到呈坎古村,全程约16公里。</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古时曾是西衮绣乡二十二都一图赖、三图万之境。</p><p class="ql-block">蜀源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韵的徽州古村落,保存有明清牌坊3座、古民居20余幢、古祠堂1幢。最具代表性的是“德本堂”和“思恕堂”,其中“思恕堂”的门楼砖雕“扬州瘦西湖全景图”为国内罕见精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灵古道,串起了中国传统古村蜀源、灵山、呈坎三村,历史上是这里北上宣州、芜湖的官道。蜀源至灵山多为花岗岩石板道路,保存较为完整,呈坎至灵山多为泥砂路,宽窄不一,古道核心范围内分布有古亭、古碑坊、古桥、古碑等古建筑,穿行在山间小村,沿途有明代时期修建的梯田、竹海、溪流、松林、泉石、池塘、茶园、菜圃等自然乡野景观。</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徒步,天空就有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我们美国人撑起了雨伞,行走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野土路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行在油菜花海之中,田边渠旁美丽的桃花和樱花树竞相开放。</p> <p class="ql-block">上午10:00许我们来到灵山景区,这里有明代时期修建的梯田,这里也是满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以及漫山的樱花、桃花、海棠花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的雨也越下越大,队友们把所有的雨具都穿戴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株有着56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一级保护古树一一苦槠树</p> <p class="ql-block">走过层层梯田,穿过一片千亩竹海,我们就将进入了灵山古村。</p> <p class="ql-block">灵山村位于呈坎东南,依山傍水而建,后唐时建村,元代隶属徽州府歙县22都1图,明代隶属徽州府歙县滚秀乡灵山大社仁风里,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行政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灵阳桥跨灵溪而建,是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灵山方氏十五世至安、至中、至功3兄弟共建,桥上3间廊屋。以前,廊屋的梁上挂有"灵鹫遗风"横匾,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呈坎人罗聘所书。廊内东面柱子上挂有"钟声伴逐前溪去,山色都随彼岸来",西面柱子上挂有"溪水潺潺无岁月,青山隐隐有春秋"的对联,许国棠书。清道光年间重修。</p> <p class="ql-block">翰苑牌坊建于明正德六年,明武宗朱厚照赦函安公、函中公、函功公三房夫人牌坊,由杰兴公十九世孙杰公执手建造。牌坊随山势而建,南北走向。高十余米、宽八米左右,横梁上横雕“翰苑”二字,此二字之上竖雕“恩荣”二字。</p> <p class="ql-block">穿过1000多年历史的灵山古村,我们又走上一条山间小路,这是一条通往呈坎的古道。</p> <p class="ql-block">穿过灵山古道,我们远远看到被油菜花田簇拥着的呈坎镇。呈坎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呈坎村得名。</p><p class="ql-block">呈坎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美得让人陶醉。四周青山环绕,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的守护者,将这座古老的村庄紧紧拥在怀中。</p><p class="ql-block">来到呈坎古镇已是中午13:00左右,我们在镇上简单的吃了一顿午餐,就进入呈坎古村游览。</p> <p class="ql-block">呈坎,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古名龙溪,自唐末江西南昌府秋隐、文昌罗氏二兄弟举家迁此“择地筑是而居”易名呈坎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呈坎村古建筑群是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最初始建于宋朝,属于古建筑群体,现有原宋代建筑二处,元代二处,明代建筑23栋,清代建筑130多处。</p> <p class="ql-block">这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徽州古村,犹如一颗隐匿在青山绿水间的璀璨明珠,散发着千年古韵的独特文旅魅力。</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永兴湖,则是呈坎的一颗明珠。湖水清澈宁静,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树和古老的建筑,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呈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仿佛一部厚重的史书。作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呈坎有着千年的历史。这里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游呈坎,一生无坎”是安徽呈坎古村最经典且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其寓意美好,既是对古村落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顺遂人生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呈坎村地处新安江上游,属山区地貌。呈坎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呈坎古村,我们乘车来到绩溪县住宿,完成了我们今天的通灵古道寻古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