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逢:找寻乡村振兴的密码

龙队长造村记

<p class="ql-block">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宁波已度过了七个月的时光。这七个月里,我踏足宁波诸多地方,领略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魅力。然而,象山这座美丽的半岛小城,我竟然还没有去过,更何况那里还有我的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吴永叶。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吴永叶先生的海运事业红红火火,但为人十分真诚与低调。)</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我怀揣着愧疚与期待拨通了吴永叶的电话,踏上了前往象山的旅程。从集士港到象山大约80公里,开车一个多小时便能抵达。</p><p class="ql-block">​ 按照吴永叶发来的导航,一路穿山越海,我终于来到了这座枕山襟海的城市——象山。 </p><p class="ql-block"> 在湘西苗族“吴龙廖石麻”五大姓中,吴姓位居榜首,所以吴永叶在湘西时总有一种回家的自豪感。他年长我两岁,而我母亲姓吴,按照湘西苗族的称谓,我应该叫他表哥了。</p><p class="ql-block"> 吴永叶如今是宁波永正海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定塘企业家协会的会长。他投身海运事业已逾30年,麾下拥有12艘万吨巨轮,固定资产达20亿元,每年营收超5亿元,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无疑是一位极为成功的企业家。​​ </p><p class="ql-block"> 他是2019年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投资,引进大樱桃、红美人等项目,那时还在园区担任管委会的主任,吴永叶就是我服务的对象,再加上园区的党工委副书记吴永辉与吴永叶两人就一字之差,现实中,吴永叶的哥哥就叫吴永飞,我们大家都莫名产生一种亲切感,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调离园区到政协工作去了,联系就渐渐少了,但我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生疏。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次牵手,一辈子不放。)</span></p> <p class="ql-block">我在他预定的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总台服务员递给我一张房卡,上面赫然写着“1188”。刹那间,我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我多年来专注研究“18”文化,没想到在象山开房竟如此巧合地碰上“18”,在我心中,这无疑是吉祥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 吴永叶很热情,还特意邀请我参加定塘镇企业家协会的晚宴。更巧的是,我的到来使得参加晚宴的人数恰好为18人。这一连串的巧合,让我越发觉得此次象山之行充满了奇妙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2019年10月1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站在脱贫攻坚方阵的彩车上,接受总书记与全国人民的检阅)</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忆起2018年,国务院组建脱贫攻坚事迹报告团,每个省和部委都推荐一名全国脱贫攻坚奖的获得者参加全国的选拔赛,我有幸作为湖南的代表参与选拔。临行前,省领导与扶贫办领导反复叮嘱我,湖南的荣誉至关重要,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入围。当晚,我住在中组部干部培训学院,房间号是“418”,演讲抽签又抽到“18”号。当时我就兴奋地告诉省扶贫办的联络员张彪说:“我与18有奇缘,这次选拔肯定不负重托。”果不其然,在70多名参评的选手中,我是唯一脱稿演讲的选手,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国务院脱贫攻坚事迹报告团,得以到全国巡回宣讲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 </p><p class="ql-block"> 定塘镇的党委书记周明峰也和我有同样的经历,都曾经在县委办公室担任过副主任,得知我是十八洞村的首任扶贫队长,且来意是为家乡岽哨村寻找一个结对村庄,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后,特意给我推荐了宁波站村。当听到“宁波站”三个字时,我满是疑惑,我首先想到的是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不会与村名联系在一起,还特意问了周书记两次:“是宁波市的宁波两个字吗?”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滕头村的第一代书记叫傅嘉良,宁波站村的第一代书记叫王恒良。老书记如今光荣退休,身体健康,仍然关心村里的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  原来宁波站村正是吴永叶的家乡,周明峰书记知道我与吴永叶的关系,特意推荐的。吴永叶作为宁波站村里知名的乡贤,一直积极支持村庄建设,并担任宁波站村共同富裕促进会的会长,得知周书记的用意后,他特意打电话给村里的第一书记王成武,邀王书记到我下榻的酒店交流。王成武书记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一听说是十八洞的龙队长来了,二话不说就开车赶了过来。 </p><p class="ql-block"> 王成武是从县公安局选派到宁波站村的第一书记,恰好与我同龄,都属狗。我在手掌心写下他的名字,惊讶地发现他名字的笔画数竟为18画。再看他的车牌号码“567”加两个字母,计算下来又是一个18。而且他手机的尾数是1188,与我的房间号又相同了。这接二连三的巧合,让我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难道王成武书记就是我在东部苦苦寻觅的乡村振兴黄金搭档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宁波站村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与王成武书记聊起“宁波站村”的名字,他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了背后的故事。清嘉庆五年(1800年),宁波五乡溪富户张贤均联合来自平阳、乐清、温岭、宁海、象山等地的17位富户,总共“十八股”力量,共同集资围垦大泥塘,也就是如今的大塘港区域。那次围垦工程规模宏大,从土地规划到资金投入,再到劳动力组织,每一个环节都饱含艰辛。但最终,他们成功将滩涂变为良田,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p><p class="ql-block">(宁波站村第一书记王成武正在施工现场) </p><p class="ql-block"> 在围垦过程中,宁波籍移民成为主力,他们在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宁波站村”的“站”字,寓意着宁波人在此聚集、停留,慢慢发展成稳定的聚居点。这个村名既体现了早期开发者的地域来源,也承载着那段艰苦创业的历史记忆。“十八股力量”的合作模式在当时极具开创性,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塑造了宁波站村的集体协作精神。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被村民铭记,比如当地农历五月廿七的“麦糕节”,就是为了感恩先贤围海造田的丰功伟绩而设立的。围垦成功后,宁波站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转向海运业。从上世纪80年代,在老书记王恒良的带领下,村民们以18个小组5条木船为起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成为“浙江海运第一村”。​ </p><p class="ql-block"> 听完这个故事,我更加坚定了对“18”文化的研究,因为宁波站村的发家史与“1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和王成武书记一见如故,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怀着共同的目标。交谈间,激情被瞬间点燃,我们都觉得仅仅聊天还不够,一定要去现场看看。于是当即约定,第二天上午8点半,王书记来酒店接我,一同前往宁波站村。</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等待着王成武书记的到来。窗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仿佛在预示着今天将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天。8点半,王书记准时到达酒店。我们一路畅聊,向着宁波站村进发。宁波站村离象山县城40公里,开车大约40分钟就能到达。它地处象山县定塘镇西南部,西临岳井洋,与宁海县隔海相望,大塘岛陆岛工程从村中穿过。凭借滨水靠海的优越位置,这里发展起了海运、养殖与种植业。沿途的风景如画,青山绿水相伴,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村口我的背后就是一个巨型锚的雕像,象征海运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  到达宁波站村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村庄里,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村口用一堆假山石造型旁边刻上“宁波站村”4 个字,村民活动中心边上,一个巨型船锚雕像矗立在路边,代表着“海运”的意思。铁锚背后的广场上,一尊毛主席的雕像正凝视前方。村后的海里,一艘艘大型货轮停靠在码头,装卸着货物,一片繁忙的景象。王书记带着我参观了村里的海运公司、养殖场和种植基地,详细介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 王成武书记的家就在村部隔壁,他的父亲王恒良是宁波站村的老书记,虽已80多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十分健谈。王恒良书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是海运村的缔造者。从堂屋悬挂的照片与橱柜里摆放的荣誉证书,便能看出他为村庄做出的卓越贡献,如今他退休在家,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王恒良老书记,他带领全村从5艘木船做起,走向“浙江海运第一村”,如今在家安度晚年,第一书记王成武就是他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象山县委的领导,选派王成武到自己老家担任第一书记的英明决策。王成武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他的发展规划,也倾诉了在农村工作中的困惑,尤其是规划问题,让他费尽心思。看得出来,他这几年是用心的,这里是他的家乡,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没有扎实的工作,不可能与我谈得那么深入。我告诉他,规划并非来自大学课堂里,也不是专家头脑中的空想,而是源自他和班子的集体智慧,源自百姓的内心需求与村庄发展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吴永叶与团队在万吨巨轮上指点江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到王书记设想的“海运街”,宁波站村从事海运的人员占了村民的40%,海运企业有16家,总资产已经是50多亿了。吴永叶的永正海运就是其中一家最大的企业之一。“看,那就是吴永叶的家!”他指着一栋三层楼带有小圆锥顶的别墅说。</p><p class="ql-block">​ (这位就是吴永叶的母亲,真实年龄已经86岁了,看样子也就70岁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吴永叶86岁的老母亲正在院坝里摘菜,老人家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看样子也就70岁的样子,得知我是她儿子的朋友,说什么都要拉着我到家里一坐,我不忍心打扰老人,与老人合影一张,然后继续往前走了。 宁波站村有30多名优秀的乡贤,支持宁波站村的建设出谋划策,出资出力。王书记还组织成立了“宁波站共同富裕促进会”,探索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p><p class="ql-block"> 我十分羡慕宁波站村的地理优势,要是岽哨村也有这样的条件该多好。但光羡慕无济于事,我们要想办法融入其中。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采用“飞村”模式,将湘西岽哨的苗族文化向东部转移,把苗族绣娘们带到宁波站,让苗绣走到祖国的东方,支持宁波站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然后再反哺岽哨村?我坚信,只要我们勇于尝试,一切皆有可能。 在村部展厅里,我了解到如今的宁波站村海运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化运营。先进的管理模式让海运业务不断拓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逐步走向国际。养殖场里,各种海产品琳琅满目,科学的养殖方法保证了海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种植基地中,红美人大棚里,我看到了绿色与希望在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成武书记在讲述着宁波站村海运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展厅出来,又被宁波站村的“十八柱”故事感动,我故意冒出一句话来刺激一下王书记。</p><p class="ql-block"> “王书记,你们打造的浙江海运第一村,我感觉有点名不符实!” </p><p class="ql-block"> “龙队长,你指哪个方面呢?” </p><p class="ql-block"> “宁波站村是不是我国村级的第一家海运公司?” </p><p class="ql-block"> “是的啊!” </p><p class="ql-block"> “宁波站村是不是我国村级的第一家油轮公司?” </p><p class="ql-block"> “没错啊!” </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说是浙江海运第一村呢?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海运第一村才算名符其实呀!” </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临近中午。为了帮我圆梦,王书记特意带着我去一趟石浦古城。感受古老的青石板上渔家号子的回响,然后在码头吃饭,品味宁波的雪菜黄鱼和红膏炝蟹。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吴永叶86岁的老母亲,性格开朗,就像70岁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此次象山之行,不仅让我与吴永叶重拾友谊,还结识了王成武书记这样志同道合的伙伴,更重要的是,为岽哨村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我期待着与宁波站村的合作能够早日开启,让湘西苗族文化在这片东部的土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也让岽哨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从第一书记王成武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已当年的样子,我有信心与他一起助力乡村振兴。) </p><p class="ql-block"> 准备回宁波时,我接到电话要去宁波火车站接一个朋友,特意导航宁波站,不小心又点上了宁波站村,等我开了好长一段路时,我才发现,我又走回了宁波站村的方向,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但让我又获得了启示:宁波站村可以共享宁波站的流量,策划成为一个网红打卡村就更加容易了。 </p><p class="ql-block"> 十八洞村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楷模,那么乡村振兴的楷模应该诞生在哪里呢?浙江省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我认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楷模应该是诞生在浙江,到底是哪个村呢?谁的模式好,谁敢走在前头,谁就有机会。</p><p class="ql-block"> 我一路向东,跨山越海来到宁波,不为别的,只因为阳波在这里,他手中的乡村振兴“三变+”模式吸引着我。</p><p class="ql-block"> 要实现共同富裕,盘活农村的“人、地、房屋、山林、草、海等资源,必然要走“三变+”模式的道路,只要全民持股,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当然,“三变+”模式的道路还很长,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来。就让这次象山之行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一段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乡村振兴之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