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剪花娘子

长安鱼幼薇

<p class="ql-block">  好久没去看画展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年(蛇年)第一次去看画展。</p><p class="ql-block"> 周末一大早,九点。美术馆刚一开门,我就走进陕西美术博物馆看展。</p><p class="ql-block">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巨幅宣传展板,显示这里正在举办不同风格的三场展览。有“时空凝视--纪实摄影六人作品”、“李功油画展“、和在地下一层展厅的“一件作品展”。</p><p class="ql-block"> 看了纪实摄影展后,触动我的是李功油画展。我喜欢他的色彩搭配和线条,驻足良久,拍了许多照片。</p><p class="ql-block"> 最后,才把眼光投到地下一层展厅的“一件作品”展。</p><p class="ql-block"> 从楼上往下看,灯光照射下,地面花花绿绿,乡村气息十足,我以为是小孩子涂鸦画的画,想着到地下一层休息休息,顺便刷刷手机,便下到地下一层。</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刚开始,真没反应出一件作品展的意思(因为所有的画展,都是多幅作品展),扫了一眼简介,又围着作品看了八个来回,才明白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呵呵</p><p class="ql-block"> 不能怪我脑子笨,只怪花花绿绿的地面,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忽略了正中间一个台子上小小的一幅画,更何况在玻璃框里,我这眼神不大好,凑近了才明白是一幅剪纸画。</p><p class="ql-block"> 这幅剪纸画,初看不起眼,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色彩搭配精妙绝伦,令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剪纸画有如此丰富的颜色,是我不曾想到的,我以为民间剪纸都是单一的红色的剪纸画,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复杂,颜色多变的剪纸画。</p><p class="ql-block"> 围着展厅中央台子上玻璃框里精美绝伦的剪纸画,足足看了十几分钟,才揉着发酸流泪的眼睛回到简介处,仔细看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p><p class="ql-block"> 原来,作者库淑兰(1920年-2003年),人称”剪花娘子“,是我们陕西旬邑县富村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p><p class="ql-block"> 在她六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剪纸创作,不学则以,以学惊人,她以独特的剪纸风格和艺术成就闻名遐迩,联合国文教组织授予她“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库淑兰成为中国最具代表的民间艺术大师。</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库淑兰这位农村妇女,六十岁才开始学习剪纸,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她的剪纸作品色彩鲜艳,画面饱满,内容丰富,以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和心中美好生活为题材,融合了传统剪纸技法和个人创新,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表现力,作品张力极强。</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多次赴海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剪纸艺术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库淑兰的艺术风格和贡献力,融合了剪,糊,绣,贴,染等多种技法,是用布,线,纸张等材料创作而成,她的代表作《剪花娘子》、《江娃拉马梅香骑》、《空空树》等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力,另外,在她的家乡陕西旬邑县建有库淑兰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她是被联合国称为“中国最被低估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库淑兰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出身贫苦农家,9岁裹小脚,15岁辍学嫁人,丈夫家暴,生了13个孩子只存活了3个,繁重的农活与家务,构成了她前半生的生活苦难,一句话,就是那个年代农村妇女的的生活写照。</p><p class="ql-block"> 然而,到了1985年,一次意外坠崖事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她昏迷40天后,母亲传授的剪纸技术成为她精神的救赎,六十岁的她坚信自己获得了”剪花娘子“的神谕,从此,这位在农村已经是奶奶级别的的小脚老太,居然进入了剪纸艺术创作的爆发期,且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 她经常是盘腿坐在炕沿上,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剪出自己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及自己心中的的美好生活。用官方的话表述,这就是苦难淬炼的艺术觉醒。</p><p class="ql-block"> 她的剪纸艺术语言可谓是颠覆性的,技法革新,前面提到过,她用剪,刻,糊,贴,染,绣的技法融合,创造性的运用布对堆,线编等工艺,开创了”彩贴剪纸“新门类。</p><p class="ql-block"> 例如,本次“一件作品展”的《剪花娘子》,人物的服饰由多层纸叠加而成,通过剪刻形成立体肌理,再以糨糊粘贴固定,使平面剪纸呈现浮雕般的层次感。这就是我初看画的不解之处,现在有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色彩上,大胆使用红黄绿紫的搭配法,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张力十足,摄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构图上,用专家的话说就是采用”满构图“法则,画面交织而不杂乱,人物,动物,植物交织在一起,比如她《十二月花》体现了万物共生的民间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另外,她的作品题材新颖,没有传统的戏曲或者历史人物,而是更多的体现在农家日常生活上,如《喂猪图》,以及自我想象的《剪花娘子》用剪纸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尽管了解了她的身世,但从她的剪纸上,看不出她经历的苦难,相反,看到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看到的都是生活中最美好,鲜活有力的一面,这就是不一样的农家妇女库淑兰。</p><p class="ql-block"> 从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得到启示:苦难美学,自我精神救赎。</p><p class="ql-block"> 另外,她的作品有女性叙事表现手法,如眼前这幅《剪花娘子》,构建了一个女性主导想象的嫁衣,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上罕见的女性主题表达。</p><p class="ql-block"> 同时,她的作品表现出文化自信,她用原生的生命力征服世界,印证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文化真理。</p><p class="ql-block"> 总之,库淑兰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全球认可。先后在台北,香港,东京等地展出。2025年萨努额“纸上生花”在伦敦展出,引发国际关注。</p><p class="ql-block"> 从学术地位看,她的作品将原始生命力与现代艺术精神完美结合,这也是被中国美术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2025年,库淑兰的《剪花娘子》登上了人民美术出版社教科书的封面。</p><p class="ql-block"> 看完画展,在敬佩库淑兰的同时,我在想,一个农村妇女,一个小脚老太太,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在六十岁时,才开始创作作品,还能成享誉全球伟大的艺术家,我们这些晚辈,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展示生活中的美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