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了教坛新秀赵婉婷老师讲授的《古对今》一课,深感这堂课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巧妙融合,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领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婉婷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充满古韵的视频,瞬间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古今交织的世界,巧妙地引出了课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直观的导入方式,不仅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为整堂课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基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婉婷老师十分注重朗读指导。通过范读、领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比如在指导“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时,老师亲自示范,将每个字的发音、声调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让学生们在模仿中感受到了对对子的独特韵律。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p> <p class="ql-block">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婉婷老师在这方面可谓是妙招频出。她运用了象形字演变、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记忆字形。例如,在教授“细”字时,老师先展示了“细”的古文字,让学生观察其字形,然后通过组词“细雨”“粗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这种将字形、字义、字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记住了生字,还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理解对子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小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讲解“严寒对酷暑”时,老师展示了冰天雪地和烈日炎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两种极端天气的特点;在讲解“晨对暮”时,老师播放了日出和日落的视频,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早晨和傍晚的概念。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对子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越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她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对子,自己创编对子。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说“大对小,高对矮”,有的说“黑对白,红对绿”,充分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此外,赵老师的课堂评价也十分及时、有效。她始终以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想法真独特”“你回答得非常准确”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情绪饱满,态度积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堂课也存在些许不足。但瑕不掩瑜,对初入教坛的婉婷老师来说,这堂《古对今》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一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相信不久将来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一定会在汉语言文字的海洋中畅游,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婉婷老师也会如她名字一样,在教坛婷婷玉立,带来耕耘的一片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