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酒文化

雪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阳酒话》</span></p><p class="ql-block"> 文/雪狐</p><p class="ql-block"> 周末,暮色刚染上正阳城的屋檐,手机里就炸开了锅:“三缺一!就差你一个了!”接电话的人嘿嘿一笑,裤腰上别着钥匙串就往街上晃——谁不知道这“斗地主”的由头?驻马店下辖的这座小城,人均工资不过三千出头,可酒桌上的豪气能顶破天。 </p><p class="ql-block"> 五点钟的酒店包间里,褪了漆的牌桌早摆开了架势。穿条纹Polo衫的老张攥着手机直催:“刘总的车堵花生大道了?陈*长还没下班?”满屋子飘着瓦罐煨鸡的浓香,案板上剁羊肉的声响比牌局还热闹。墙上“文明饮酒”的标语被酒气熏得直打晃,倒衬得那锅熬出金黄油花的羊汤越发亮堂。 </p><p class="ql-block"> 八仙桌一围,江湖就开了场。穿蓝大褂的给超市送货老李,经主人嘴皮子一碰就成了“李总”;卫生所打针的小王,眨眼升了“王院长”。推让谦虚声比杯里的酒沫子还轻:“我就是个平头百姓……也不管真假”,又来一句“快了快了!下个月就公示!”满桌哄笑中,青花瓷盘托着红鲤上桌,鱼头正对的那位刚要皱眉,三杯白酒已经斟得满瞪瞪。 </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永不倒,鱼头三杯少不了!”酒令比豫剧梆子还脆生。穿官夹克的“杨主任”和穿工装的“张总”碰杯,杯底非得叩出个响儿。两瓶本地正阳花生粮食酒见了底,敬酒的人开始满场飞:“我养金鱼?你瞅这杯底可挂得住月亮!”穿长裙的老板娘斜倚门框笑嘻嘻,看着这群脸红脖子粗的老少爷们直乐——明早环卫车来收酒瓶子,准又是两麻袋。 </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路灯都打哈欠了。“李董”攥着“王总”的手不肯撒,约着下回去新开的农家院尝地锅。穿半截袖的老马搂着穿西装的小赵称兄道弟,其实一个是修车摊主,一个是保险公司业务员。街角摇摇晃晃的影子拖得老长,惊得野猫窜上墙头,倒把“文明城市”的标语牌撞得一晃一晃。 </p><p class="ql-block"> 去年有个温州老板在这儿待了七天,顿顿白酒就正阳人工手擀面。临走时扶着正阳桥栏杆柱子直哆嗦:“你们正阳人喝酒像浇地,情义比淮河水还深!”这话在夜市摊上传成了段子,就着烤羊蛋子又下了三箱啤酒。 </p><p class="ql-block"> 小城故事多,全在杯沿挂着呢。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能找到喝酒的由头——树叶黄了要送秋,槐花开罢该迎夏。酒桌上升官发财的戏码,第二天全化作早点的胡辣汤热干面和韭菜盒子加小米粥。你问他们图个啥?穿汗衫的大爷嘬着牙花子笑:“图个乐呵!咱驻马店的正阳人,喝的是酒,暖的是心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