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崖门行——崖门古炮台

冬日暖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文:冬日暖阳</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15467929</p> <p class="ql-block">  广东新会崖门,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对峙,延伸入海,像一对半开半掩的大门”而得名。扼守南海出海口的崖门水道是广东八大出海口之一,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海防要塞。1279年,宋元在崖门进行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南宋战败而亡国。崖门海战遗址现建有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包括崖门古炮台、崖山行宫两个景区),当年南宋悲壮的亡国之地,如今成为美丽的崖门胜景。</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三月,木棉花盛放的季节,我来到了宋元海战文化旅游区。我选择先游览崖门古炮台。景区入口竖着一个仿崖门古炮台形状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停车场旁的小广场上,有个由一门铁炮,三块石碑组成的小景观,中间石碑是崖门炮台的历史简介,两旁石碑刻着名人凭吊古炮台的诗词。1962年,田汉先生在游历崖门宋元海战遗址后留下了《崖门怀古》,“此是崖门古战场,帆影依稀张鹄鹞,涛声仿佛斗豺狼。艰难未就中兴计,慷慨忧增百代光。二十万人齐殉国,银湖今日有余香”,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宋元海战那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这首诗刻在广场左侧的石碑上。</p> <p class="ql-block">  走过广场,走向海边,古炮台威武雄壮地展现在眼前。炮台背靠崖山,面向银洲湖,呈半月型,炮台基座和首层墙体用花岗石砌建,上层用沙灰夯筑,非常坚固。炮台全长180多米,高约6.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炮位21个,下层炮位22个,共43个炮位,炮台内原设有兵房、弹药库、指挥所,并有暗道通后山战壕,为广东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从景区能完整地看到炮台的内部结构。若从隔海相望的苍山则能观赏炮台正面,看到城墙门额上刻着的“镇崖台”字样。无论是在向海的正面还是靠山的背面看炮台,都能感受到古炮台建造上的坚实质感和设计上的线条美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炮台后方最上层建有月台般的临海观察走廊(长55米、宽4米),护墙由青砖砌建,走廊两端呈梯级向下延伸,与弧形的上下层炮台相连接。</p> <p class="ql-block">  下层炮台遗留有清道光年间铸造的铁炮3门,威武地对着海面。200余年的风吹雨打,炮身整体已锈迹斑斑。可能是游人多触摸的原因,炮身中间段仍显光滑。炮身上烙有文字,大体看了一下,主要是说明该炮铸造时间、地点、监制部门等内容,似乎都是“佛山铸造”哦,有点骄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古炮台扼守在广东八大出海口之一的银洲湖通往南海的出海口上,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磅礴气势。险峻的地势使这里成为历代重守的军事要地。北宋时设沙村巡检司戍守,明代开始修有炮台,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兴建崖门古炮台,并派驻官兵160人。鸦片战争期间,这里曾发生过抵抗英军的重大海战、抗战期间,抗日游击队也曾凭借炮台阻击过日军的侵略。可以说,崖门古炮台是中国海防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古炮台也见证了朝代更迭的风云变幻。 走在通往炮台的梯级上,凭栏眺望崖门水道;站在炮位前,触摸饱经沧桑的大炮,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此刻,每个炮口,每个台阶,每块砖石,似乎都在向我诉说着70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海战。公元1279军,南宋残军与元军决战于银洲湖上,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动用战船两千余艘,血战20天,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以南宋军队的全军覆没而告终,“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宋朝最后覆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崖门海战”。这场海战是一首震撼人心的崖门悲歌:战败后,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宋少帝赵昺投海殉国,众忠臣和军民也毅然跟随,银洲湖上“浮尸十万”,场面悲壮又决绝!战争中,元军押送被俘的文天洋往零丁洋(崖门出海口)劝降宋军,文天祥大义凛然,挥笔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气节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条货船从崖门水道缓缓驶过,将我的思绪从硝烟弥漫的“崖门海战”中拉回。当年烽火连天的古炮台,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炮台的对岸是苍山,有广东省唯一一个以桥梁为主题的广东桥梁博物馆,馆内的西炮台观景平台,是古炮台、崖门大桥和崖门海口风光的最佳欢赏点。炮台的左前方是一桥飞架崖海,连接西部沿海高速的崖门大桥。这条全长1296米,宽26.8米,主跨338米的特大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被誉为“亚洲第一跨”。崖门大桥下方就是崖门水道南海出海口,有崖门灯塔、崖门渔港等景点,一曲渔光,万象江海,崖门胜景,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崖门,盛放着红硕花朵的木棉树给古朴沧桑的古炮台带来了明艳动人的春色,迷住了到古炮台游览的游客。炮位旁这颗有着123年树龄的百年木棉,以它那挺拨伟岸的身躯默默地陪伴和守护着饱经风霜的古炮台,让人温暖和感动。“凛凛英雄树,巍巍古炮台,朝辉城雉肃,春激浪花开,要塞无烽警,崖门不可摧,江山磅礴气”,这是入口广场右侧石碑上刻着的一首诗,虽然作品作者不详,但我觉得这首诗非常贴合此情此景,我由衷地向作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 (图4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