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家庭医选之“争”

鲁继田

<p class="ql-block"><b>昵称:鲁继田</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2029831</b></p><p class="ql-block"><b>插图:网络</b></p> <p class="ql-block">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让我们看病就医更便捷了。新的生活矛盾又产生了,像邻居老方两口这样,因看病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而闹意见的情况就很常见。老方坚信西医诊断精准、疗效迅速,而老伴儿则钟情中医,觉得中药无副作用,还能治本除根。这一矛盾看似简单,实则背后大有乾坤。</p> <p class="ql-block"><b>提高对医疗常识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中西医之争,究其本质,是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优劣对立。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宛如一位智慧的老者,擅长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综合调理,尤其在慢性病管理和亚健康调理方面独具慧眼。而西医,则以解剖学和循证医学为基石,如同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在急性病和器质性病变的诊疗领域大放异彩。比如,面对突发心梗,西医的急救措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而术后的身体恢复,中医的调养方法则能助力身体逐步康复。因此,我们应打破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中西医结合,将中西医视为相互补充的得力工具。</p> <p class="ql-block"><b>家庭会议缓和对立情绪</b></p><p class="ql-block">生活矛盾的核心,往往并非纯粹的医学问题,而是认知差异在作祟。不妨组织一场家庭会议,全家共同查阅权威医学指南,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便推荐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或者向高年资的医护人员请教,以获取专业的建议。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西医可有效控制血糖,中医则能改善并发症;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中药还能减轻毒副作用。用客观的数据和专业的建议取代主观判断,能有效缓和对立情绪。</p> <p class="ql-block"><b>家庭健康档案取代争吵</b></p><p class="ql-block">在沟通时,不妨遵循“双轨制”原则:急症听西医,慢病试中医。同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位成员的治疗反应。就像记录母亲服用中药后,失眠症状改善的具体数据,父亲使用西药后血压稳定的曲线图。定期复盘治疗效果,用事实说话,取代无谓的争吵。要知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健康,而非证明某种医学体系的绝对正确性。唯有求同存异,才能让家人更科学地维护健康,实现家庭的和谐美满。</p> <p class="ql-block">生病后选择看中医还是西医,不能一概而论,应依据自身病情来判断。与此同时,提高家庭成员对医学常识的认知很关键。不妨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共同探讨健康问题,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三措并举,一定能化解中西医选择的难题,让健康与幸福常伴家人左右……</p> 谢谢阅读  感谢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