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美篇昵称:安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美篇号:34031488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图片来源:自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久受到的冲击有点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的书《阳明学述要》(钱穆’著)因故滞留家中,对于王阳明此前她只泛泛的知道两个词——“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极度缺乏史学基础的她,对这八个字的了解仅仅停留于浅淡浮泛的文字本身,对此文字底下迷离纵深的沟壑一度置若罔闻,思想的根须从始至终未曾发生实质性的触摸,更无从交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此,开始深刻意识到自身诸多知识的匮乏。人生第一次,真正感觉到自己宛如井底的那只蛙,时常原地打转,一蹦三尺高,神气得不得了,或是 杵在那可怜的井底自鸣得意呱呱乱叫,自以为天地就那么大点了!幸而,某一天,一只雄鹰展翅自井底上方飞掠而过,那样雄伟挺拔英姿飒爽,一切尽数落入了井底之蛙的眼眶。它惊诧莫名,张得老大的嘴巴久久无法闭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哈哈,此时的她,不就是那只井底的蛙吗?思绪及此,她冷不丁打了个寒颤——天,才不要呢!心底,倏地涌起一股凛冽的决绝和冲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绪回转,她的注意力回到朋友的书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本不大亦不厚,在厚厚的一摞书里,它看起来如此单薄,一点不起眼,对于不多时日就要回至朋友居所的它,终在些微好奇的心理驱使下,被两只略显苍白的手缓缓取出、搁置于木质沙发的扶手上。瞬时,淡青色的书皮融进屋内昏暗的光线里,与冗常低迷的空气沉默交汇,漾出一种异常熟悉的书卷味儿,随着鼻翼翕动,她的心绪渐趋平稳、安宁回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指轻抚,她开始逐一翻动书页。与电子书截然不同的体感,让人莫名兴奋而愉悦。是啊!她已经记不起到底有多长时间没有与真正的书本亲密接触了,长久以来,由于贪图方便快捷,她一直都在使用手机的微信读书听书,偶尔兴致骤起,才会觑一眼手机屏幕的原文。忽然感觉这两种阅读方式竟有天渊之别——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某一页书页上时,那一个个文字是具象化的,它们如此生动,所代表的定义瞬间就窜进了你的脑海,让你印象深刻,很快就记住了;而那些叽里呱啦从你耳际流过的电子合成音,经常径直飘过你的耳廓,觅无所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帕金森终日搅扰,她的阅读和理解记忆能力大幅下降,且每日里的有效阅读时间亦大大缩短。患帕七载,仔细盘算下来,她目前每日的真正有效阅读时间最长不超过五个小时。再加上杂七杂八各种事务搅扰,实际时间还要缩短一到两个小时。所以,虽则一书在手,但是时光飞逝,三四天时间倏忽如流水遁走,她却依然没能将那薄薄的书页彻底读懂,弄通,整体感觉仍旧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不过,付出总有收获,或多或少而已!几天的努力熬眼,总算是打破了之前对王阳明心学的彻底无知。看来,“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无书”非常之有道理。以下是此次读书旅程的一点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心学”作为学派专名指称阳明之学,始于明嘉靖年间。</p><p class="ql-block">王阳明(王守仁)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核心理念相互关联,构成其心学体系的支柱。</p><p class="ql-block"> 一、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主观能动性对世界的认知与构建作用,打破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外向求理路径,转向内在心性的探索,主张通过内省直接把握真理。</p><p class="ql-block">二、知行合一:知与行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不可分割。真正的“知”必然包含实践(行),而“行”也需以真知为指导。王阳明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反对空谈理论,强调“事上磨练”,主张在具体事务中检验和修炼心性。</p><p class="ql-block">三、致良知:通过去除私欲遮蔽,恢复本心的纯净光明,使行为自然符合道德准则。包括“体认良知”(自我反省)和“实现良知”(道德实践),最终达到“此心光明”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四、王阳明晚年总结的纲领性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进一步阐明了心体的本质与修养方法。</p><p class="ql-block">五 、王阳明的执著与跳脱: 钱穆对王阳明的评价,简单来说,就两个词,执着、跳脱。 </p><p class="ql-block"> 执著——王阳明从小就立了一个大志向,要做圣贤。</p><p class="ql-block"> 跳脱——他不同时期执着于不同的事情,一会儿儒一会儿道,看着很像在反复横跳。因为认真,所以极其执着;同样因为认真,所以在察觉到“当下生活不对劲”的时候,他会坚决回头,故而显得跳脱。</p><p class="ql-block"> 总结: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个体觉醒与实践,不仅冲击了明代僵化的理学传统,还对日本明治维新和现代管理学产生深远影响。其思想至今在个人修养、教育哲学、企业管理等领域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很多人心目中,阳明心学成了一门可以助力人生的学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