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4月16日至20日由南京金色池塘国际旅行社组团的山东潍坊、东营、淄博五日精品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行程安排</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4月 16 日:南京乘高铁至潍坊 D2107 9:36-14:20 下午抵达后参观风筝博物馆、十笏园、) 住潍坊鸢飞大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 月 17 日:早餐后至云门山风景区游览 午餐至参观青州博物馆 青州古城住青州银座佳悦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4 月 18 日:早餐后车至东营,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东方白鹳之乡,中国观鸟天堂”之称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后乘船顺黄河而下寻觅河海交汇奇观 午餐后参观黄河文化馆</i>住东营东营蓝海国际大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 月 19 日:早餐后至临淄参观齐文化博物馆 午餐后至周村古商城参观住淄博观博阳光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i>4 月 20 日:淄博八大局,高铁站乘高铁返回南京(G232 11:37-14:58抵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D1天4月16日</i></b></p> <p class="ql-block"><b>南京南火车站抵达山东潍坊北火车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潍坊北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潍坊地接大巴车号鲁EE229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午三时十分到达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为全国第一座风筝艺术类专业博物馆。馆内共有大小展厅12个,馆藏风筝展品1300余件,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p><p class="ql-block">潍坊风筝博物馆藏精龙头蜈蚣风筝、微型风筝、梁山好汉风筝、螳螂捕蝉风筝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什么是 风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风筝的名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称“木鸢”,后用纸糊称为“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笛拴在纸鸢上放飞时发出“筝鸣之声”,后定名为风筝,沿袭至今。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在北方叫纸鸢,南方叫鹞子,有“南鹞北鸢”的说法。究竟什么叫风筝?风筝是用线牵引控制,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这是现代人对风筝的定义。</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的国家,风筝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各国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曾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在延绵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风筝在军事、体育、娱乐、艺术、科技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放风筝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b></p> <p class="ql-block"><b>潍坊是风筝的主要发祥地,宋代已普及民间,至今已形成了题材广泛、造型优美、绘画精细的独特风格。随着国际间的风筝交流活动,使潍坊风筝蜚声中外,频频应邀在国内外展出,并得到了高度赞誉。“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更加提高了潍坊风筝的制作水平,使潍坊风筝卓立于风筝文化艺术之林,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仅振兴了风筝文化,同时也促使放风筝成为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并通过风筝比赛,加强了潍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带动了潍坊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使潍坊成为和谐、繁荣、友好、美丽的家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风筝起源的传说</i></b></p><p class="ql-block"><b>风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对风筝的起源有着不同的传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b></p><p class="ql-block"><b>帆船、帐篷说:传说禹时人们已经能很好的利用风力,并借助风力进行农田灌溉,利用风帆在水中行船,因此人们受风帆和风刮帐篷的启发制造了风筝。</b></p><p class="ql-block"><b>斗签、树叶说:据说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正在耕作,忽然一阵狂风吹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子抓住系绳,恰巧这绳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舞,农夫觉得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笠。</b></p><p class="ql-block"><b>树叶说来自我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非常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b></p><p class="ql-block"><b>飞鸟说: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飞鸟的形状居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因而得出结论:最早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制作,并以飞鸟命名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鲁班风筝之始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风筝(Kite)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采用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线制作的工艺品,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四面楚歌</i></b></p><p class="ql-block"><b>公元前二零二年,刘邦集中韩信、英布、彭越等四十万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这时项羽兵力不过十万,粮草也快吃完了。韩信为瓦解项羽的军心,用牛皮制作了一只风筝,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又命围攻楚军,高唱楚歌,其声悲怨,动摇了楚军的军心,留下了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b></p> <p class="ql-block"><b>军事运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板式风</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板式风筝:板式风筝是平面板形结构,风筝的升力片就是板子本身,无明显凹凸结构,周边有竹条支撑。此类风筝较普遍,易制做、放飞性能好。这类风筝一般都系一个长尾巴或穗子,以便调整角度维持平衡,利于放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软翅风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传统风等根据其形状和扎制结构共分为串式、板式、软翅、硬翅、立体(桶式)五大类。软翅风筝:风筝的升力片(翅膀)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的主条。它的主体骨架大多做成浮雕式,适宜扎制禽鸟和昆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串式风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串式风筝是指数只相同或不同的风筝用线前后依次连接起来放飞的风筝。它的代表风筝是龙头蜈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硬翅风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硬翅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硬翅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 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中国风筝流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有它的流派。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齐全、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点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以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等地的作品最具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龙头蜈蚣风筝,屋脊是一条组合陶瓷巨龙,屋顶则用孔雀蓝琉璃瓦铺成,这种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博物馆的平面设计对称工整,严谨而不失灵动,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屋顶采用盝顶结构,局部以蓝绿色硬山顶点缀,屋脊上的巨龙高达2.7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希望。</b></p> <p class="ql-block"><b>文创冰箱贴"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留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午四时十七分抵达十笏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潍坊市潍城区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潍城区城关街道,始建于明代,保护范围东圣曹家巷、南至东风西街、西至向阳路、北至关帝庙。街区文化遗产众多,其中,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十笏园,因其建造精巧别致,素有“鲁东明珠”美誉。街区较为完整真实地体现了古维县历史风貌,是古城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潍坊十笏园博物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潍坊十笏园博物馆坐落于潍城区胡家牌坊街,馆内十笏园古建群由十笏园、丁氏民居、关帝庙及孔融祠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 10400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建群内主体建筑砚香楼原为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几经易主,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在3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院落、假山、水池、亭榭、迴廊、书斋客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紧凑而不拥挤,充分体现出我国清代北方宅带园式建筑的高度艺术水平,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有“鲁东明珠”之美誉。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其曾有“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最。”的评价。关帝庙是潍坊市区现存最早的古建,始建于北宋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个古建群全面的反映了潍坊地区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是潍坊市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十笏园古建筑群简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笏园古建筑群是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范围包括十笏园及其以东、以北清代民居和关侯庙及孔融祠的全部古建,总面积10400平方米。整个古建较全面地反映了潍坊地区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是潍坊市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十笏园集南北造园艺术为一体,融明清建筑于一身,为清代潍县数座园林之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笏园原是清末潍县富绅丁善宝的一座私人花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笏园命名,寓意典雅,以十块笏板形容庭园之小巧,正如原主人丁盖宝在其自撰的《十笏园记》中所说:"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日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潍县首富丁半城</i></b></p><p class="ql-block"><b>《潍县志稿》载:“丁氏一族,始祖兴,湖广武昌人,一世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由南直隶海州(现连云港)迁滩县。”丁兴在元末起义时,以铁枪随明太祖朱元璋征伐有功,∴而受封于海州。其三子丁山于明洪武二十四年由海州迁至潍县。丁山一族,筚路蓝缕,艰苦</b></p><p class="ql-block"><b>创业,终成望族。清代后期,遂成潍县首富,号称“丁半城”。家兴必有才子出。丁氏在清代出了十二位举人,三位进士。还出了多位懂经济会管理的商业精英。除了经营土地外,还开钱庄一处,当铺三处,在本埠与京城开绸缎庄等商号五处,还开发矿山,开办了潍县中华澡堂和中华大戏院。投资参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五洲大药房,在大连经营广和公货栈,在青岛经营义德栈全省联号货栈,在济南投资售丰纱厂等。丁氏家族乐善好施,惠及桑梓,开仓赈灾,修葺城垣、庙宇以及建桥铺路等等,获邑人称颂。朝廷教建三座善行坊,十七人因善举被收入《潍县志稿·人物传》。该家族自明初迁来潍县,崇尚高雅文化,文风绍继二十余世。兴办教育,西学东渐时期创办三处学校。在民国年间及解放初期,丁氏家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民族企业家、书画家、工程师等,他们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十笏园古建筑群西北部的关侯庙是潍坊市区现存最早的古建(始建于北宋时期),庙西的孔融祠是祀"建安七子"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海相孔融的庙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入位鸢飞酒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