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乘坐雅万高铁到达万隆,最主要的目的是参观万隆会议会址。<br> 万隆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到处绿树成荫,没有雅加达大城市的烦嚣。 万隆会议旧址坐落在横贯万隆东西主干道,前身是荷兰殖民时期修建的大邮政路(Grote Postweg)。因为万隆亚非会议在此召开,印尼政府将其改名亚非大道。 这是一栋建于1895年的乳白色建筑,至今已有130年历史。原是荷兰殖民统治者的高级俱乐部,在日本占领期间成为一个文化中心。1945年印尼独立将其收归国有并改名为独立大厦。 在会议期间,独立大厦四周插满与会国家的国旗。 独立大厦的门厅,左侧铁闸的外边便是大马路。 大厦的接待处。 门厅的南侧有三道大门,从大门进入会议大厅。 1955年4月18日印度尼西亚联合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缅甸五国发起,在万隆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史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会场全景。 会议厅顶部天花板呈弧形,十条弧形拱筋承托着整个天花板。天花板的重量传到至两侧的柱子。 所有的电灯都安装在两侧的灯槽内,采用散光照明。这种设计使会议厅的照明柔和而不耀眼。 这次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标志着二战后陆续独立的南方国家开始团结起来,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在这场重要会议上,新生的亚非国家以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为旗帜,强调维护主权独立,主张通过多边主义、主权平等原则解决国际问题,提出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大会主席台。<div> 主席台正中是五个发起国领导人的座位。</div> 发言席位。 主席台上整齐地排列着各与会国家的国旗,显示了亚非各国人民的大团结。 这是当年新华社著名的摄影记者钱嗣杰拍摄的会场全景照片。 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成为万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新华社) 当年中国代表团的座位在哪里呢?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的座席区域是第二排面向主席台左侧。(中新网) 周总理率领代表团出席会议。(新华社) 趁会议休息间隙,各国朋友纷纷请周总理签名留念。(新华社) 到万隆会议会场参观的中国人都会坐在当年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上照相留念。 2005年4月18日,29个与会国家的领导人再次齐集万隆会议会场,纪念万隆会议五十周年。 这是五十周年纪念会特意铸造的大铜锣。大铜锣四周是亚非各国的国旗图案。 虽然万隆会议已经过去七十年,但是,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阅读更多我的游记,请点击:<a href="https://www.meipian.cn/c/854019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s://www.meipian.cn/c/8540194</a><br> 或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