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地跨柬埔寨和越南两国,顶点约在柬埔寨金边,自此向下逐渐延展,最终流入南海。</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 共有九个入海口,形成了“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湄公河干流在柬埔寨境内开始分叉为前江和后江两支,然后在越南境内进一步分成六支,由于河流中沙洲的阻挡,共分为九个河口入海,因此被称为“九龙江平原”。</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三角洲形成“九龙入海”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湄公河在流入南海的过程中,受到河流中沙洲的阻挡,形成了多个河口入海。此外,湄公河流域的地壳和降水相对稳定,也有助于这种水系特征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筆趣三角洲 ·九龙江平原 </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东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这里河网密布,乘一条小舟,徜徉在纵横交错的河渠,一望无际的稻田,四季飘香的果园,欣赏改良乐曲,品尝热带水果的香甜和南方民间美食,感受越南南部真挚的风土人情,更加可以听到许多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勾起翩翩联想。</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在我国境内名为澜沧江。经云南出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和柬埔寨后在越南南部流入南海。</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下流及其9条叉道流入南海时所形成的冲积平原,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第一大平原,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其中1/5属于柬埔寨)。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泽。越南南方60-70%的农业人口集中于此,是越南稻米生产的主要产地,也是东南亚著名的产米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自金边以下分成两支,在越南境内叫前江和后江,这两江把三角洲分成三部分。后江以南部分为金瓯半岛,由于湄公河泥沙的淤积,半岛每年向西南海边延伸60-80米。半岛西侧海滩长满了热带特有的红树林,内地多稻田和热带丛林。前江和后江之间是平坦肥沃的平原,河渠密如蛛网。前江以北部分,西部为同塔梅平原,实际是沼泽区,雨季一片汪洋,水深3米以上,旱季也水深及膝,盛产莲藕和浮稻,东部为同奈平原。</p><p class="ql-block"> 湄公河三角洲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5~9月底受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3月中旬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10月到11月为旱季,9月到次年3月有潮汐。</p><p class="ql-block"> 强度很大、历时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的雷雨在整个雨季都很频繁;历时较长,范围很大的降雨在9月份最频繁,能引起严重的洪水泛滥,但其影响大多只局限于三角洲地区和流域西部,偶尔穿越大陆使更大范围遭受长时间大雨袭击。由于降雨的季节分布不均匀,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p> <p class="ql-block"> 筆趣三角洲·三大主特点</p><p class="ql-block"> 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冲积平原。湄公河三角洲的核心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与水文。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道曲折分汊,多沙岛和河网。因湄公河入海口分九股水道,当地称“九龙江平原”。土壤肥沃,由湄公河携带泥沙沉积形成,适宜农耕。气候条件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湿热多雨。年均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支持水稻多季种植。</p><p class="ql-block"> 二、人文经济特点,农业核心区。亚洲水稻单产最高地区之一,农田密集,盛产热带水果(如椰子、芒果)。越南最富饶区域,贡献全国50%以上粮食产量和90%大米出口量。人口与城市,人口约5,000万,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区之一。主要城市包括胡志明市、芹苴(越南)和金边(柬埔寨)。民族以越南人为主,含高棉人、华人等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 三、潜在生态挑战,上游修建水库可能导致三角洲泥沙补给减少,引发海岸侵蚀和土壤盐碱化。海平面上升威胁低洼农田,近年需调整种植模式(如推广耐盐水稻)。典型景观:乘舟穿行河渠,可见无垠稻田、果园,体验越南南部水乡文化。</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拍摄于游历当下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