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主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p><p class="ql-block">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理事会</p><p class="ql-block"><b>承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开放大学</p><p class="ql-block"><b>协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书法家协会</p><p class="ql-block">新疆书法院</p><p class="ql-block">新疆硬笔书法家协会</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篆刻”的一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充满古朴韵味与艺术气息的世界——由周振博士和寇燕群老师带来的篆刻艺术课堂。这一天的学习,不仅让学员们对篆刻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传承与热爱的种子。</p> 方寸之间,印刻课堂 <p class="ql-block"> 上午,周振博士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魅力,为我们揭开了篆刻艺术神秘的面纱。课程从印章的起源开始,就目前研究而言,一般认为商周的青铜印章是印章发展的源头,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历经岁月沉淀,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变迁。随着历史的演进,印章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种类。</p><p class="ql-block"> 官印,作为权力的象征,形制规整,印文庄重,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在诉说着其代表的权威与职责;私印则充满了个性化色彩,或小巧精致,或风格独特,融入了主人的志趣与情感,在方寸之间展现出无限的创意与灵动。</p><p class="ql-block"> 秦印,带着先秦文化的古朴遗风,线条自然流畅,布局疏密得当,呈现出一种质朴而纯粹的美感;汉印则以其雄浑大气、端庄典雅的独特风貌,成为后世篆刻学习的典范,其严谨的章法布局和饱满的线条质感,彰显出大汉盛世的恢宏气度。</p><p class="ql-block"> 印章的功能丰富多元,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权力交接的重要凭证,每一次钤印都代表着权力的赋予与行使;在文书往来中,印章如同签名一般,确保了文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商业贸易领域,印章更是信用的象征,保障了交易的安全与公正。</p> <p class="ql-block"> 在印章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说中的发扬者文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彭生活在文化繁荣的明代,他对印章艺术的贡献具有开创性。他大胆尝试使用花乳石作为印章材料,改变了以往印章材质的局限,使得篆刻创作更加便捷,同时也为印章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将文人的审美情趣融入篆刻,使印章从单纯的实用工具转变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珍品,开启了文人篆刻的先河,推动了印章艺术的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深入了解印章的相关知识后,周振博士开始传授篆刻的核心技法——冲刀与切刀。冲刀,运刀速度较快,力量集中,刀身与印石呈一定角度迅速切入,刻出的线条流畅劲挺,富有动感,仿佛是骏马在草原上肆意奔腾,一气呵成;切刀则是将刀身逐段切入印石,每一刀都沉稳有力,线条古朴厚重,犹如老树扎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p><p class="ql-block"> 除了刀法,周振博士还对印章的大小和印泥进行了细致讲解。印章的大小并非随意而定,而是要根据使用场景、印文内容以及整体布局等因素综合考量。印泥作为印章的“伴侣”,其质量和颜色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优质的印泥色泽鲜艳、细腻均匀,钤盖在纸上能够清晰地呈现印章的细节,使印章的艺术效果得到完美展现。</p> <p class="ql-block"> 理论讲解之后,是令人期待的现场教学环节。博士亲自示范,他手中的刻刀在印石上灵活游走,或轻或重,或疾或缓,精美的文字逐渐浮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周振博士耐心地讲解容易出错的地方,从印稿的设计到印石的打磨,再到操刀刻印,每一个步骤都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老师们纷纷拿起刻刀,在印石上小心翼翼地尝试,尽管最初的操作略显生疏,但在博士的鼓励和指导下,大家逐渐找到了感觉,沉浸在篆刻的乐趣之中。那一刻,整个教室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大家仿佛都变成了专注的艺术家,在小小的印石上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与创造力。</p> 授课讲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周振,1974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2004年考入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曾获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提名奖,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银奖,浙江省第三届中青展铜奖等。作品参加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当代古典细朱文精品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当代经·典印风邀请展、 当代学院中青年名家书法邀请展及诸多展赛。2008年10月举办“五味杂陈一一周振书法篆刻作品展”。(浙江大学艺术学系展厅),2008年11月举办“云天墨痕--张赤、陈智安、周振作品联展”。(苏州美术馆),出版有《中国书法》(合著)、《宋徽宗瘦金体及其笔法》《沙孟海论书语录图释》。担任《中国书法名作大典》《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的文献撰写工作。作品与论文收录于《浙江书法作品集》《高等书法教育四十年》《浙江大学美术文集》《书法研究》《盛世鉴藏》、《书画世界》等及各展赛作品集。长期担任“蒲公英计划一-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大型公益培训”及“新疆‘蒲公英’计划”“《美术报》陈振濂名家工作室”主课教师。</p> 刻刀启新章,古韵满课堂 <p class="ql-block"> 下午,寇燕群老师延续上午的精彩,从印章起源切入,带领我们深入探寻更多篆刻奥秘。老师从印章的起源再次深入剖析,进一步梳理了秦印、古玺以及具有独特历史背景的假司马印的特点。古玺作为先秦时期的印章,风格多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印文的古朴与多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假司马印则以其特定的历史用途和独特的形制,成为研究古代军事制度和印章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在工具介绍环节,寇老师详细讲解了金刚砂板和刻刀的不同用途。金刚砂板是印石打磨的得力助手,通过它的打磨,印石表面变得平整光滑,为后续的篆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刻刀则是篆刻的核心工具,不同类型的刻刀,能够刻画出不同风格的线条。</p> <p class="ql-block"> 在篆刻技法方面,寇老师着重强调了冲刀和收刀的技巧。冲刀时要果断有力,找准角度,使刀身顺利切入印石,起笔干净利落,避免拖沓;收刀时则要平稳准确,控制好力度,确保线条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为了让线条更加优美,寇老师教导我们要注重运刀的节奏和力度变化,根据印文的风格和笔画的粗细,灵活调整刻刀的角度和速度。在老师的示范下,原本生硬的线条变得灵动起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篆刻艺术中线条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随后,寇老师组织大家进行实践练习,并利用投影现场教学,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手法,逐渐掌握了出刀、收刀的技巧,刻出的线条也越来越流畅自然。通过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上午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p> 授课教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寇燕群,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中教高级教师,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乌鲁木齐书协女书家委员会委员,高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从教30年,近12年从事专职书法篆刻教学。</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的学习,是一次充实而难忘的艺术之旅。大家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篆刻知识,更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充实的课程后,大家并未感到丝毫疲惫,而是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晚自习的篆刻练习中。教室里灯火通明,安静得只能听见刻刀与印石轻微摩擦的沙沙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印石,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自己和那一方小小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有的学员反复对照着白天老师示范的步骤,小心翼翼地打磨着印石,力求让每一处都平整光滑;有的学员则在认真构思印稿,在纸上勾勾画画,不断调整着文字的布局和线条的形态,直到满意为止;还有的学员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刻刀,开始尝试刻印,尽管手法还不够娴熟,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执着。遇到问题时,大家不再像白天那样略显迷茫,而是能够相互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共同寻找解决办法。</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晚自习接近尾声,但大家依然沉浸在篆刻的世界里,意犹未尽。这一天的学习和练习,让大家在篆刻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会继续在篆刻艺术的海洋中探索前行,让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今天将成为大家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回忆,让大家在篆刻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篆刻艺术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p><p class="ql-block"><b>文字编辑</b>| 冯垚 廖琴琴 焦韵</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b>| 冯垚 加得拉·托海</p><p class="ql-block"><b>照片</b>| 拜小军 田涛</p><p class="ql-block">各班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b>视频</b>|楚敏瑞 张雪 </p><p class="ql-block"><b>审核</b>|董彦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