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

天天开心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 ,"中华第一陵"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div>1961年3月4日,,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br></div> 黄帝陵轩辕庙全景(照片来自于网络) 黄帝是族团领袖的世袭名称,是族团的名称,因为延续的时间很长,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称,所以说黄帝是一个时代、是一个黄帝族团,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代名词。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是大中原。 轩辕庙正门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 人文初祖<div>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重建于明朝,1959年曾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br><br>人文初祖大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雕透花脊,屋面由灰布板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檐当间建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则各有四扇隔扇门。檐下的栏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两侧与两侧背面、内梁等处的彩绘,均精致华丽。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字体铁画银勾,刚中藏秀。<br></div> 祭奠广场<div>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为黄帝陵题词:"炎黄子孙"。1992年以来陕西省对黄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1993年清明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br></div> 黄帝手植柏<div>轩辕庙山门内西侧有一棵高大的古柏,即著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余年,相传此树为轩辕黄帝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又称"轩辕柏"。黄帝手植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考察了27个国家的柏树后,认为唯有黄帝手植柏最粗壮、最古老,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1998年12月9日,"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黄帝手植柏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世人誉之为"世界柏树之冠"。<br></div> 天圆地方<div>标识碑正面雕刻的黄帝陵标识,圆形背景源自中华文化"天圆"的传统理念,虚实相间体现时空转换,圆形下方的大地和如意祥云图案,寓意黄帝开创的中华文明根植厚土、造福华夏。<br></div> 孙中山题字 蒋中正题字 邓小平题字 黄陵谒祖 祈福中华 黄帝陵牌坊<div>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有两个门,分立东西两侧。<br></div> 黄帝陵牌坊琉璃屋顶 黄帝陵后方的树林<div>黄帝陵冢前为祭亭,亭宽10米,深6.15米,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与各种供品等。<br></div> 精美的龙壁浮雕 黄帝陵周边小径<div>黄帝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坐西北面东南,高3.5米,周长48米,面积约200平方米。<br></div> 轩辕黄帝陵<div>陵冢为土冢,扁球状,高3.5米,直径为16米,周长48米,有砖墙围护。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以烘托陵墓的神圣感。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br></div> “龙驭阁”据说是黄帝升天之处<div>在黄帝陵北端,有一座建筑耸立于桥山之巅,这就是龙驭阁。龙驭阁处地海拔高程994米,是黄帝陵陵区的最高点。建筑形式取材于汉代阁楼,造形具有仿木构筑特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石贴面建筑。阁高五层约20米,为4.2米×4.2米的方形,建筑面积160平方米,阁正南面书汉隶"龙驭阁"三个大字。<br></div> 天圆地方是古人对我们周边世界的基本认知 我与我心见轩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天天开心</p><p class="ql-block">文字:主要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器材:HUAWEI Mate40 P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