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物设计:让创意在课堂绽放 ——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汤丽

<p class="ql-block">一、教学设计:构建创意孵化的课堂生态</p><p class="ql-block">(一)设计理念:从 "认知" 到 "创造" 的阶梯式培养</p><p class="ql-block"> 以 "主题驱动 + 实践赋能" 为核心,搭建 "观察 - 分析 - 创作 - 表达" 的完整学习链条。通过体育赛事视频激发探索欲,以多元案例解构吉祥物的符号密码,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创意落地的转化,最终达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p><p class="ql-block">(二)教学过程:在体验中解码设计基因</p><p class="ql-block">1. 情境导入:唤醒设计敏感度(5 分钟)</p><p class="ql-block"> 播放奥运会吉祥物动态集锦,当冰墩墩的冰晶外壳在镜头前闪耀、福娃们手拉手舞动时,学生的目光瞬间被引。"这些会动的 ' 小明星 ' 有什么魔法?" 的提问,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感知吉祥物的文化载体功能,建立 "设计即沟通" 的初步认知。</p><p class="ql-block">2. 多维解构:揭秘设计要素矩阵(20 分钟)</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比分析腾讯企鹅的简约线条、海宝的海浪发型、冰墩墩的科技感造型,构建 "形象 - 色彩 - 名字 - 动态" 的四维设计模型。特别设置 "文化密码破译" 环节:当讲到红色在中国吉祥物中的运用时,结合春节庙会的灯笼、对联等文化符号,让学生理解色彩选择背后的深层文化逻辑。</p><p class="ql-block">3. 实战工坊:在协作中碰撞创意火花(15 分钟)</p><p class="ql-block"> 以 "校园文化节" 为真实设计命题,采用 "头脑风暴 - 分工协作 - 原型绘制" 的流程。某小组以 "书灵鹿" 为主题,组员分别负责鹿角的书本造型设计、鹿身的校徽元素融合、色彩搭配方案,在争论与妥协中形成独特设计方案,真实呈现了设计思维的演进过程。</p><p class="ql-block">4. 多元评价:搭建立体反馈体系(10 分钟)</p><p class="ql-block"> 建立 "学生互评表"(包含创意指数、主题契合度、视觉感染力三项指标),引入 "设计师答辩" 环节:小组代表需阐释设计中 "如何体现校园文化",其他组可追问 "色彩选择的依据"。教师评价则聚焦设计思维的完整性,如是否运用夸张变形等设计手法。</p><p class="ql-block">(三)创新亮点:让课堂成为创意实验室</p><p class="ql-block"> 跨界融合:将美术设计与文化播、市场营销知识渗透,如讲解吉祥物商业价值时,引入奥运吉祥物衍生品开发案例</p><p class="ql-block">动态生成:预留 5 分钟 "创意急救站",针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形象僵化、色彩冲突等问题,现场演示拟人化变形、邻近色搭配等解决技巧。</p><p class="ql-block">情感赋能:在小组合作中设置 "角色分工卡"(创意总监、造型师、色彩顾问等),让每个学生找到价值定位,增强团队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二、课堂剪影</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反思:在实践中寻找生长点</p><p class="ql-block">(一)成功印记:那些闪耀的课堂瞬间</p><p class="ql-block">创意突破的惊喜:有小组突破动物原型限制,以 "水墨精灵" 为形象,通过笔尖状耳朵、宣纸纹理服饰展现传统文化,实现从 "形似" 到 "神似" 的跨越</p><p class="ql-block">协作能力的提升: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担任 "资料收集员",通过搜索校史资料为吉祥物设计注入校史元素,在分工中找到参与感</p><p class="ql-block">文化认同的升华:当学生发现冬奥会吉祥物设计中熊猫元素与冰晶外壳的中西合璧时,自发讨论 "如何用现代设计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了从技能学习到文化传播的认知升级</p><p class="ql-block">(二)改进方向:那些需要打磨的细节</p><p class="ql-block">时间管理的优化:实践环节出现个别小组因创意分歧导致进度滞后,后续可增加 "创意决策流程图",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后及时收敛</p><p class="ql-block">差异化指导的加强:部分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造型表现上受阻,可提前准备 "简笔造型模板库",提供动物 / 植物 / 抽象形态的基础变形范例</p><p class="ql-block">评价体系的完善:后续可引入 "设计可行性分析" 维度,让学生思考吉祥物形象转化为文创产品的可能性,增强设计的现实指向性</p><p class="ql-block">(三)学生反馈:听见成长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原来设计不是随便画画,每个线条都要讲 ' 为什么 '"(初一7班王同学)</p><p class="ql-block">"和小组一起改了三次方案,最后看到我们的 ' 校园虎娃 ' 成型,特别有成就感"(初一7班李同学)</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奥运会吉祥物,会不自觉分析它的设计要素,妈妈说我变成 ' 设计小侦探 ' 了"(初一7班陈同学)</p> <p class="ql-block">四、教育启示:让设计思维照亮成长之路</p><p class="ql-block"> 这堂吉祥物设计课,不仅是美术技能的传授,更是设计思维的启蒙。当学生学会用 "解决问题" 的视角看待设计 —— 思考如何通过形象传递校园文化、用色彩引发情感共鸣、借动态增强传播力,他们便掌握了应对未来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p><p class="ql-block"> 正如冰墩墩的成功不仅在于可爱的外表,更在于其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译,我们的课堂也应成为这样的 "转译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创意升华为文化表达。当最后一幅设计图完成,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学生用设计思维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愿每一节设计课都能成为学生创意火种的助燃剂,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生活的设计师,用独特的视角勾勒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