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青山绿水</p><p class="ql-block">文字/青山绿水</p><p class="ql-block">音乐/高山流水(古筝)</p> <p class="ql-block"> 早就耳闻四川宜宾李庄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今天终于在人间最美四月天的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里,踏上了这片充满着千年历史古韵与抗战文化中心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从重庆乘高铁一小时到达宜宾,再坐大巴40分钟到达李庄古镇,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木质牌坊,上书“六同”二字,可能是与李庄建于梁代设六同郡有关吧,但却无具体考证,当然这牌坊肯定也不是原物了,定是后世重建或仿建的罢了。而在牌坊后面就是古镇有名的魁星阁了,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缩影,采用全木结构,通高三层或五层(重建后)整体造型挺拔伟岸,飞檐翘角,斗拱卯榫,具有非常典型的仿古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始建于梁代大同六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历经隋唐宋明清多个朝代,曾作为州或县治。因而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文荟萃,特别是这里的庙宇。宫观殿堂所组成的九宫十八庙,东岳庙,古师殿庄重古朴,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古街古巷保存完好,众多民居四合院有序地排列在街道两旁。张家祠堂的百鹤祥云窗,全由楠木精美雕刻,每只仙鹤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好似破窗而出。充分的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貌。当你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街面上,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的古代,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古韵,吹拂着长江边吹来的微风,似乎在倾听滔滔不绝的江水在不停地倾述着这座千里古镇的历史以及抗战时期的文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不但是一座千年历史名镇,而且在抗战时期还是中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重庆,成都,昆明,李庄)。源于抗战时许多文化机构内迁四川重庆,而李庄人以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促成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众多文化机构迁入李庄,同时很多文化名人也来到这里,如梁思成,林微因,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在李庄抗战博物馆里,阵列着众多的图片和资料和实物,生动地展现了抗战时期李庄的担当与贡献,1939年李庄发出的“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解决”的十六字电文,促使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十几家化机构迁至李庄,为抗战的中国保存了文化火种。众多的文化大师们芸集李庄,在战时对中国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一座具有历史古韵的李庄和抗战文化中心的李庄,而今当你漫步在古街古巷的青石板上,狭窄的古巷两旁,烟火气息浓郁,特别是闻名遐迩的李庄“三白”,诱人味蕾,白肉,肥而不腻,白糕,松软可口,白酒,醇厚清香。让人食而难忘。</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来到月亮田景区,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灯光亮起,映月巷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两旁的店铺各具特色,充满了文艺气息。乘坐摇橹船,穿梭在河道上,欣赏着两岸的夜景,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李庄古镇,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在这里,既能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魅力,又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这次李庄之行,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这座古镇有了更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编辑/青山绿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