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沙尘暴到来前的黄昏,坐高铁去成都。望着正在袭来的漫漫黄土,飞奔的列车把沙尘甩在了身后。当列车穿过秦岭,钻出隧道,一抬头便看见了天上的星星和青灰色山野上露出的藏蓝色的天空。</p><p class="ql-block">只是这沙尘威力极大,竟穿过秦岭到达成都。成都人说:这样的天气很少见。到达成都的当天夜里,大雨。突然有一种久逢甘露的爽快感,这雨要下在西安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阴天,小雨,去了一趟眉州,三苏祠是一直想去拜谒的地方。园子幽静,翠竹连天,一池碧水。三苏在此成就一世文采,眉州,便成为一处人杰地灵之地。</p><p class="ql-block">而一条老街的尽头,眉州食府的佳肴,东坡肉、东坡鱼,更成全了我们的口我们的胃。淅沥的雨中,翠竹环绕,满园的食客,忙碌的服务人员来回穿梭,这样的惬意生活,怕只有川人才享受得起!难怪苏东坡不论贬斥何处,都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研究美食,造福一方,眉州的水土养育了他啊!</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去了一趟峨眉山,艳阳高照,碧空如洗。不是旺季,不是假期,为何如此多的人?排队等缆车都需要一个小时。</p><p class="ql-block">攀爬金顶的途中,前面的人群一阵骚动,以为是猴子出没,一抬头,便看到了蓝天上一圈金色的光环,据说那便是佛光。</p><p class="ql-block">金顶上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金碧辉煌,仪态万方。蓝天白云下,远处的贡嘎山峰,白雪皑皑,依稀可见。站在晴空丽日下的峨眉金顶,什么都无需多想,只要站在这里便已足矣。</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的三天,半天雨半天阴,一天晴,一天阴,因为有雨因为阴天,所以空气总是潮潮的、湿漉漉的,因此,成都的街道上没有尘土,成都的树都是绿的,成都的花开得更水灵。怪不得下高铁的那天,一出站便感觉:怎么成都人都看着白白净净的?不似西安的人,在沙尘的包围下,个个身上都被裹上了沙,脸上抹上了土,个个看着都像极了“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当年老师讲课用四川话,把“热闹”说成“闹热”。离开成都三十年,一切变得面目全非,春熙路、盐市口、人民商场、红旗商场,哪是哪,完全不认识。只有科技馆前的毛主席像,依然巍峨挺立。当年的红旗商场,售卖各种成都特色商品,怪味胡豆、缠丝兔、鸭脚板、腊猪脸,放假回家买了一堆,却不晓得如何吃法。</p> <p class="ql-block">锦江的水依然汨汨流淌,九眼桥两边立满高楼,当年一条窄窄的街道,将两个学校隔开,而街道两边的低矮板房,各色的小饭馆林立,那是学生们下课后打牙祭的好去处。男生们时不时会约同宿舍的去搓一顿,女生们晚自习后便三五成堆地集在学校后门,围着小锅吃几个串串,或者来几个煮好的鹌鹑蛋。如今两校合并,小街道消失,校园变大,校门改造,几个校区,多个大门,完全找不到,根本不认识。只有走到望江路的校门,才想起当年顺着望江路,走进的便是这座校门。</p> <p class="ql-block">都说这几年成都变化大,很多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都迁来成都安家立业。当然,成都本就是天府之地,好吃的好喝的多,人口也众多,经济比较繁荣。但此次回到成都,再见成都,成都的热闹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p> <p class="ql-block">春熙路的夜色,热闹而明亮,高楼大厦林立、名牌奢品众多;街道两边的店铺云集,饭堂灯火通明,等位的人排起了长队,招揽顾客的店家,操着川音,热情而周到;太古里的人流,熙熙攘攘,来往穿行,三三两两,五五成群,各色口音擦过耳边,各种肤色在眼前停留。</p> <p class="ql-block">一扭头,看到了“夫妻肺片”“钟水饺”的门牌,已是夜里8点多了,店里的客人依然川流不息,如约而至。赶紧来一份肺片、一份鸡丝凉面、一份川北凉粉,还要一份宫保鸡丁一份麻婆豆腐一份锅巴肉片,哇,这才是心心念念了多年的老川菜的味道嘛——总算找到了一丝当年的感觉。店里坐了好几桌外国人,扫了一眼他们的饭桌上,麻婆豆腐、赖汤圆……林林总总还真不少,看来老外也是专门慕名来吃成都小吃的——来对咯!</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闹热”,不仅仅在繁华的春熙路,盐市口、太古里,即使在幽静的望江公园里,也有成群的欢快的人和无数喝茶的人。</p><p class="ql-block">望江公园大半划为开放区,只有正门处的一爿地域划为文物区,保留有薛涛井、薛涛墓、薛涛纪念馆。开放区的竹林中,一群大妈大爷们在新疆舞的欢快节奏下,正翩翩起舞;游人们在望江亭下拍照留影,绿树红裙;望江公园以竹闻名,如今各色的竹子已失去了她的韵味,而成为热闹的人群的陪衬。</p><p class="ql-block">而一群白鹭占据了公园正门处的大片竹林,绿荫道上满是白鹭的粪便,一进大门便闻到一股鸟粪的味道——这是当年古朴而幽静的望江公园吗?热闹的成都竟然吸引成群的白鹭也来此安家了。江边的茶馆依然生意兴隆,坐满了喝茶的人,打牌的打牌,摆龙门镇的摆龙门镇——在成都,茶馆的生意一年四季没有淡季,这便是记忆中一成不变的成都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在校园里,见到了当年的老师,老师已80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说话声音洪亮,完全不像得过三次癌症的人。老师一生好学,即使如今高龄,依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依然要研究AI和DEEPSEEK,要弄明白DEEPSEEK如何问诊如何帮人看病。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勤勉与踏实,影响了我们这一代学生,也教会我们一代人如何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尽力。</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成都,不仅是本地人的成都,更成为外地人的成都,他们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吃川菜听川音,而成都也以包容豁达的胸怀接纳了他们。这样有活力、年轻人居多的城市,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啊!</p> <p class="ql-block">回到成都,看见成都,重新认识成都。成都的好,成都的美,成都的食,成都的景,当然,更有成都的学校——那是一生都会再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看来,我要经常回成都了,即便为了一顿地道的川菜,为了晴天雨天都能坐在江边喝茶,我也必须回去呀!哈哈,好吃的东西哪个不爱呢?这么“闹热”的城市,哪个不爱呢?</p><p class="ql-block">爱成都,再回成都。</p><p class="ql-block">记于2025年4月16日午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