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虢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六峰北路,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是建立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虢国的分封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东虢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之弟虢仲被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东虢国,公元前767年被郑武公所灭。</p><p class="ql-block"> 西虢国:周文王另一个弟弟虢叔封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东),建立西虢国。周厉王、周宣王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西虢东迁后,原地留有一个小虢国,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灭。</p><p class="ql-block"> 北虢国:东虢国灭亡后,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县),建立北虢国,因实力弱小依附南虢,公元前658年,被晋献公借道虞国所灭。</p> <p class="ql-block"> 文化</p><p class="ql-block"> 传承礼制文化:虢国严格遵循周礼,其墓葬制度等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为后世研究西周礼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发展青铜文化:虢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丰富,造型多样,纹饰精美,采用浮雕、线刻、圆雕等多种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青铜器发展提供了借鉴。</p> <p class="ql-block">虢国青铜器种类丰富,涵盖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多个品类,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种类:</p><p class="ql-block"> 食器</p><p class="ql-block"> 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有圆腹尖足鼎、方鼎等形制,如“古方鼎”,四足稳重端庄,纹饰粗犷又细腻。</p><p class="ql-block"> 簋:盛放煮熟饭食的器具,多为圆腹、双耳,造型多样,有的还带有方座,如重环纹铜簋、窃曲纹铜簋。</p><p class="ql-block"> 鬲:用于煮粥或烹煮食物,一般为侈口、三袋足,如“国子硕父”铜鬲,器腹饰有三组曲体长鼻龙纹。 </p><p class="ql-block"> 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为甑,用于盛放食物,下为鬲,用于煮水,中间有箅以通蒸汽,如龙纹铜甗。</p><p class="ql-block"> 酒器</p><p class="ql-block"> 尊:盛酒器,有方形、圆形等多种造型,如古方尊,方体圆口,折肩,颈饰兽面纹仰叶纹,下围鸟纹,肩饰龙纹。</p><p class="ql-block"> 壶:用于盛酒或盛水,常见的有圆壶、方壶等,如龙纹铜方壶,多为两件成对使用,是当时中高级贵族随葬的标准配置。 </p><p class="ql-block"> 爵: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也是饮酒器皿,前有流,后有尾,中间为杯,下有三足,如大爵杯,流处竖菌形双柱,腹部装饰兽面铭纹。</p><p class="ql-block"> 方彝:长方形盛酒器,带盖、直口,四壁弧线状,腹鼓出,圈足,盖及器身四角与中部有凸起扉棱相对,如铜方彝,通体铭纹丰富,以夔纹为主题纹饰。</p><p class="ql-block"> 水器</p><p class="ql-block"> 盘:承水器,多为圆形,敞口,浅腹,平底,下有圈足或三足,如“虢宫父”铜盘,外腹饰窃曲纹,圈足上饰垂鳞纹。</p><p class="ql-block"> 匜:与盘配套组成盥洗器,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p><p class="ql-block"> 盉: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用于调和酒水的浓淡。 </p><p class="ql-block"> 乐器</p><p class="ql-block"> 编钟:打击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用小木槌敲击演奏,是贵族在祭祀、宴飨等活动中使用的重要礼器。 </p><p class="ql-block"> 兵器</p><p class="ql-block"> 戈:用于钩杀的兵器,由戈头、柲和铜鐏组成,是虢国军队中常见的武器之一。</p><p class="ql-block"> 剑:短兵器,可用于近战格斗,剑身一般较长,有锋利的刃口,剑柄处常装饰有精美的纹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