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追思:从毛泽东故居到彭德怀故里

水中月

<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便奔赴韶山,依次参观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和滴水洞。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令人心生敬畏。下午,我们又来到彭德怀故居,在历史的遗迹中追寻着先辈们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算起来,我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的次数不少于五次。最早的一次,还是在1976年。岁月更迭,每次来到这里,都能察觉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游客中心与毛泽东故居、滴水洞相距甚远,必须乘坐景区的公共汽车才能抵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观毛泽东故居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我们抵达时,预约已满。由于参观人数众多,我们只能在故居外围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公交车到达滴水洞后,还需另外购票乘坐摆渡车,才能深入其中,近距离感受那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参观滴水洞</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一行来到彭德怀元帅故居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以下是具体介绍:</p><p class="ql-block"> - 历史渊源:始建于1925年至1927年,是彭德怀用在湘军担任连长、营长时的薪金,由胞弟金华、荣华所建,原名“三华堂”。1958年、1961年彭德怀两度回乡考察,1961年在此居住34天,接待来访干部群众2000余人,还拟写了5份农村调查材料交党中央、毛主席参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总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间。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砖瓦,为典型的江南民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庭院里种有彭德怀1961年回乡栽种的桔子树和柚子树。堂屋门楣上有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故居”横额门匾,正中悬挂彭德怀着元帅服的巨幅彩照,两边墙上陈列其生平主要活动年表。东正房是解放后彭总两次回故乡时居住的卧室。东横堂屋的墙壁上,悬挂着他弟弟彭金华、彭荣华和弟媳周叔身、龙国英的遗照和简介。西头横屋是辅助陈列室,陈列着60多张图片、照片和50多件文物,展示其光辉壮烈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物保护:1980年至1983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加砌保护性石围墙。1982年,邓小平题字“彭德怀同志故居”,198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彭德怀故居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的两个弟弟彭金华、彭荣华早年牺牲,留下了八个孩子。彭德怀将他们接到北京,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他们读书,对他们关怀备至,言传身教,培养他们成长。比如大侄儿彭起超,较早地受到了伯父的关怀与教育。侄女彭钢,是和他生活时间最长、交流最多的侄儿女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5.4.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