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瞬间闪耀着光茫,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而两弹一星博物馆的展示,让我们重温那段辉煌历史,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一 题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弹一星”博物馆(城),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南麓的,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是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总部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902基地)院部旧址,这里先后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以及新一代核武器原理攻关等国防科硏任务。铸牢了大国基石,挺起了民族脊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王洤昌、于敏等杰出科学家曾带领数万科硏工作者扎根于此,青山铸剑,孕育和践行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里,由“两弹城”院部机关旧址、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组成。院部机关旧址包括院部办公楼、情报中心、两弹历程馆、家风馆、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三防教育馆、汉江韵等10余个参观点。四川两弹博物馆分为“惊世伟业 护国核盾:中国核武器硏制历程展”基本陈列和“撼世核力量—核能科普展”专题展,通过大量实物、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全面介绍了两弹硏制历程。航天科技馆以宇航员(游客扮演)…。</p><p class="ql-block">依托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文化,现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基地”等众多的红色教育基地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汉市汉州街道大塘社区党委,实施社企联办,齐抓共管,结合党的八项规定学习贯彻中,着重抓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砥砺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将党课搬到现场,忆史明心,发揚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宏扬“两弹一星”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这个社区的央企、国企的退休职工及党组织实行社区管理,社企融合、退休党员年纪大的特点,社区党委组织所属的26个党支部的书记、班子成员,计82人,于今年4月11日到绵阳“两弹一星”城参观学习,进行别开生面的党课教育。</p> <p class="ql-block"> 当分乘的两辆大巴车驰进参观驻地,映入眼帘:宏伟的场地、特色的建筑、高耸入云火箭底座上的“祝福祖国 繁荣昌盛”的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位于两旁建筑各为标指“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两弹城”,解密隐密的时光。这个给参观者的深切印象是,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南麓的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真切彰显“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与真实内容。进入参观区,老院大门的旧址雄伟依存,展现岁月磨砺的风彩,进大门展区的两旁宣传栏装饰别至、高端,橱窗里的图片、文字,以“前言”与“结束语”的形式,介绍了“两弹城”的概况,并突出的宣传、宏揚“两弹一星”杰出人物的人和事,生动、具体,事迹感人!</p> <p class="ql-block">视频由骆槟槟提供。</p> <p class="ql-block"> 当进入博物馆一楼大厅,左则是反映“两弹一星”精神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标语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正面的大国功勋纪念浮塑,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雕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群英浮塑,栩栩如生,他们用践行向观众们叙说为国争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硏制核武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两弹城”,是20世纪我国开展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硏究院的大本营,至1992年迁去绵阳,科硏人员在梓潼“两弹城”的23年中,先后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性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硏制攻关等国防科硏内容,如今“两弹城”已经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和多元手法的再现,尤其多媒体的应用,整个展览以“两弹”发展历程为主线,“两弹”硏制为重点,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涵,通过文物、艺术作品、模型、珍贵图片及影像视频、多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全方位的再现中国“两弹”硏制历程,让参观者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每一个鲜活的故事都凝结、颂扬着参研科技功勋者的感人故事,一桩桩,一件件,让人深感震撼,真切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一座展示中国核武器研制历程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红色文化名片。生动、形象地上了一堂党课。</p> <p class="ql-block"> 在大厅尽头是“撼世核力量一核能科普展”,分探秘核能世界、步入核武器时代、核能利用等部分,对核能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核能安全与保障措施进行了介绍,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科技的力量与魅力。从某种意义讲,对参观者进行着未来核战争的“实战”演练与预防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中庭陈列的是中国自行没计、制造的“东风二号”导弹以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模型。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视频由周福昌提供。</p> <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张爱萍将軍将这一喜讯报之党中央,人民日报等党报作了号外特大新闻向海内外报道。以下图片、资料,是当时的讯息。</p> <p class="ql-block"> 参观的纷纷聚集在“两弹一星”获得功勋奖章的邓稼先、李英杰等旧居,鞠躬致哀,崇敬英雄,铭记他们的功劳、贡献。</p> <p class="ql-block"> 邓稼先在这居住14年,“邓稼先旧居”这几个字是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题写。旧居里面就一张简单的床铺,几把普通的座椅,唯一的一套沙发还用废旧的弹簧床做的。尽管当时国家已经尽了最大努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由于条件有限,科学家们生活是如此清贫。</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旧居</p> <p class="ql-block">图一、三线核武器硏制基地旧址</p><p class="ql-block">图二、王淦昌旧居 王淦昌1971年至1978年在梓潼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居所,扁额是原中物院党委书记姜悦楷题写。</p><p class="ql-block">图三、朱光亚与许慧君于1950年11月12日在北京喜结良缘,共同献身我国的核工业建设。</p> <p class="ql-block">认真听,仔细记,互交流,深领会,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一组镜头反映。</p> <p class="ql-block"> 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的二楼、三楼是基础陈列展《惊世伟业 护国神盾:中国核武器研制历程展》,分命运决策、红云冲天、青山铸剑、续辉煌、精神永存等五大部分,通过大量实物、图片、资料、多媒体、视频等,对我国“两弹一星”硏制历史,科学家在梓潼硏制“两弹一星”的经历等进行全面展示。</p> <p class="ql-block"> 以“两弹一星"功勋获奖者为榜样,凝心聚力,余热奉献,在社区的双文明建设中,“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企业发展、社区腾飞,奉献余热,多做贡献。心得、体会,激励,催征,在社区党委书记江敦照的主持倡导下,参观的同志在“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战斗过的地方,集体合影留念,不仅让大家永远记住这难忘的时间,更是激励大家矢志不渝的传承“两弹一星”精神!</p> <p class="ql-block">航天科技馆的壮观,如下图部分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来是热爱和平的,但近百年多来无数次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给实现民族复兴,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带来许多新问题,全球的中东战火燃烧、俄鸟战争依然激烈、美国利用“金融战”和菲律宾,纠结多国军队在我国边境演习,致使南海不平静…。面对战争和多极化的威胁,我们严阵以待,以武制武,捍卫祖国安全。</p> <p class="ql-block">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带领下,从1970年至1996年,“两弹城”先后指挥了数十次核试验,打造出一批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国之重器”,诞生了一批至今引领中国原始创新的科技工程。展厅的最后是一幅名为《长城颂》的壁图,由清华美院程向军教授创作的?壁图中的长城象一条巨龙横卧山河,守护着中华民族。如今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大国重器”不断刷新,近期发射的东风糸列,威震全球,为祖国筑起了新的“长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参观的同志一致以为,大塘社区党委组织这次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对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强化基层党建,推动社区建设,意义大。许多同志观后感讲,这堂课上得好!说时代再呼唤这种精神,面对民族复兴、祖国腾飞的今天,我们再次看到科技的力量,强大的科技力量才是强国富民的发展方向,我们以“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们为榜样,立足本职,扎根群众,勇于担当,在社区发展、企业改革中余热奉献,继写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