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译文】 序二</p><p class="ql-block"> 宣府,地处京畿北部要冲,犹如京城的坚固门户,守护着京都的安全。它下辖三个州、八个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堪称雄关要塞!从阳门以北,向西一直抵达尋麻岭,向东一直到清水河,这片区域便是万全之地。其前方山峦高耸入云,山峰险峻,青碧的山色时而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天然的壮丽画卷环绕四周。此地是天然的屏障,用以分隔中原与塞外。</p><p class="ql-block"> 万全县在北魏、辽、金时期,常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些大规模的战争,战场绵延千里。像野狐岭、会河堡这些地方,曾发生过决定两国安危的战役,相关事迹记载于前代史书,清晰如在眼前。自我圣朝定都中原,秉承天命,致力于农事,放下武器,化干戈为玉帛。万全县随后也休养生息,百姓生活安定。多年来,此地文风日盛,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儒士和才俊。然而,当地的乡野训诫尚未完善,考查地方志的人大多因循旧例。而且疆域广大,若不加以详细梳理,不仅会轻易舍弃前人留下的典章制度,又怎能彰显本地的特色呢?</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圣明之世,平定国家、建立功业是守土官员的职责。我于庚申年,奉皇帝之命来此担任官职。到任之后,我广泛地咨询、查访各方面情况,召集了众多民众,有做事的、没做事的都延请进来。我告诉他们说:“作为治理一方的人,是只依靠史书中的记载和礼制呢,还是应该根据当下实际情况作为治理的准则呢?是每天召集国人进行训诫呢,又该怎么做呢?”并且又说:“了解古代的情况,是为了知晓当下的形势,不懂得这一点就不适合做官吏。”众人都回应说:“万全这个地方地域广大。”身边的属吏颇有威望,我听取他们的建议,摒弃个人的一些想法,着手谋划编辑事宜。于是收集各种资料,编纂成一部十卷的志书。过了三个月,他们拿着书稿来见我。我审阅之后,感慨地说:“确实如此啊!有了这部志书,治理地方就有依据了。这就如同水一样,有了合适的容器就能呈现出相应的形状;又如同居住要有房屋,低头就能看到日常所需遵循的规范,说到底,就如同治水,为何水渠不能做到如此呢?我虽然治理这个县邑时间不长,不能与古代那些长久治理一方、功绩卓著的人相提并论。但我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责,只期望能够展现出当地的真实风貌。对于那些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会详细地加以阐释。瑞象、经文等各种记载,最终都汇聚于此。有人问:“这样能让人信服吗?”回答说:“确实如此,不过事情还未完成。”不久后,我因其他事务要前往南粤。临行前,属吏们前来送行,并请我为志书作序。我无法推辞,于是匆忙写下这些文字,希望后来读这部志书的人,能知道编撰者对这片土地的用心,也能看到这个小县不浮夸、质朴的民风。</p><p class="ql-block"> 乾隆六年,岁在辛酉九月,前任宣化府知府、天长人王者辅题写。 </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