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一般都是由家务活的分工和主动承担所引起。这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而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共同面对的现实。</p><p class="ql-block">两个相爱的人组建了家庭,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生活的矛盾也应运而生。像大家熟知的洗衣做饭,拖地打扫卫生等,都有待解决,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这吃,喝,拉,撒的人间烟火总得有人去承担。</p> <p class="ql-block">说起家务劳动,也真是叫人头疼,整天忙这忙那,干出力还不讨好。上班的人觉得在外面辛苦一天,回到家里就应该好好享受一下。而在家的人整天洗衣服做饭,买菜砍价,费尽了心血,财务不自由,还劳而无功,最后还闹得个是“我养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p> <p class="ql-block">要想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合理的分工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也能体验到家务活的辛劳与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参与劳动的人受到约束和培养自律性。对于家里有八九岁的小孩子来说,家务活分工是最好的家庭建设良策。</p><p class="ql-block">我们小时候,父母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实在是辛苦。若是母亲没有去工作还好一些。等到我们长大了些,父亲就给我们三个大一点儿的姐妹分好工,减轻母亲的负担。因为我从小就长的比同龄的小朋友高,自然也就有把子力气。父亲就让我负责劈柈子。这个差事很美,只要肯出力就行。当然也需要一点儿小聪明,一周干两天就可以。比我小两岁零八个月的妹妹由姐姐带着学做晚饭。那时候妹妹才7岁多。姐姐还要负责买菜和保管零用钱,俨然是个小管家。</p> <p class="ql-block">自从有了明确的分工,母亲下班回到家里再也不用做饭了。家里的卫生也打理的井然有序。事实证明,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还能检验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该自己干的活绝不依赖别人。当然也有头痛脑热的时候,我们就相互帮助着共同完成仼务。既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又树立了集体观念。</p><p class="ql-block">自从分工以后,再也没让妈妈干过家务活。因为我们都知道妈妈每天背着三岁的弟弟步行四十分钟上下班已经很辛苦啦。因为我家不在通勤线上,坐公交车每月要花三块钱。为了省下这三块钱,妈妈只好步行。这就是母亲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人说家务活应主动承担是爱的表现,对此我并不反对。可是如果总是一个人承担,长此以往,被呵护的一方势必觉得是应该的,付出的一方也一定会觉得有所不公。有了怨气儿就得发泄,家庭和睦就岌岌可危了。邻居小俩口就是个例子,老公在外面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洗衣服做饭,媳妇在床上玩手机。还时不时点餐老公做。老公只好幽默地说“你还学会点餐啦!”来缓解这尴尬的气氛。</p><p class="ql-block">主动承担家务,另一个弊端是夫妻之间,父母儿女之间的尊重受到了亵渎。所以为了减少家庭矛盾,家务活还是明确分工比较稳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