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十三天,2025年4月9日,早上七点整起床,出酒店到附近散步闲转,这是位于芒市城区中心的芒市广场,距离我们下榻的酒店仅有数百米。</p> <p class="ql-block">芒市广场的中心建筑物是中缅友谊馆,这是笔者在芒市广场散步时,拍摄的中缅友谊馆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芒市广场散步时,拍摄的芒市民族团结纪念塔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芒市广场散步时,拍摄的中国工农红军与芒市当地少族民族友好相处的群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芒市广场散步时,拍摄的芒市孔雀之乡的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三十分,我们乘车从芒市酒店出发前往云南省宾川县。</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许,我们途径云南高速龙陵服务区,稍事休息后继续向宾川县前行。</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许,我们乘车来到云南省大理州的永平县,在县城的这家小王黄焖鸡餐厅午餐。</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用的午餐是“永平黄焖鸡”,这是用鸡肉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在大理州,说起“第一名菜”,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永平黄焖鸡”。这是拍摄的午餐菜品黄焖鸡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四十分,我们乘车来到宾川县州城文武庙景区,景区位于宾川县州城镇,距离宾川县城8公里,是一组历史悠久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州城文武庙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文武庙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游览的是州城武庙景区,武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阶梯式三进院式建筑,与文庙呈"丁"字形相邻建造,全国罕见。主要包含照壁、东便门、西便门、山门、东厢房、武成门、武成殿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武庙的照壁墙。武庙大照壁位于武庙南端,照壁由三部分组成,中间部分是主照壁,两侧部分叫"耳壁"。主照壁较高,耳壁较矮,呈三叠水式。照壁高13米长40米,基座高1.8米檐下饰有陶制斗拱,墀头青砖包砌,是目前发现的最雄伟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武庙第二进院落的大门-武庙山门,武庙山门位于武成门正前方,为三间牌楼式楼门,外接歇山影壁,重檐歇山瓦顶式建筑,面阔9.4米,分三间,中间一间置大门,侧边两间置木窗,东、西山墙呈"八"字形散开,山门檐下施斗拱,有浓郁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庙第三进院落的大门-武成门, 武成门是州城武庙的重要建筑物,位于武成殿正前方,在二进院与三进院之间,单檐歇山瓦顶建筑,是房屋式过厅间,面阔三间11.6米,进深5.3米,中柱间施实木大门三道。东西山面用墙体围护,中柱前后出双步梁,前后檐,山檐均施飞椽,层面用双层底瓦。墀头青砖包砌,其间有明清时的彩绘图案。</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庙第三进院落的主殿-武庙武成殿,武成殿是武庙的中心建筑,面阔三间1210米,进深10米,为单檐歇山瓦顶土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武成殿大殿前设台阶步道,前檐柱间设隔扇门,为剑川木匠做的四层楼花雕门、所雕刻内容取材于《三国演义》。</p> <p class="ql-block">在武成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关羽、岳飞二位武将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在武成殿殿内左侧设立着刀 枪 剑 锤 斧等八般兵器。</p> <p class="ql-block">在武成殿殿内右侧也设立着刀 枪 剑 戟 等九般兵器。</p> <p class="ql-block">州城文庙和武庙中轴线互相垂直,武庙座北向南,文庙则座东向西,这座门就是连接两座著名寺庙的通道,武庙内游览结束我们从这里进入文庙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最西端的文庙照壁墙和棂星门广场。州城文庙始建于明弘治七年,即公元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和添建。</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的棂星门牌楼,这座牌楼进深9.4米,屋架为双排柱,屋面为双层底瓦,八角飞檐,米字形双重斗拱,密集交错,层层咬合,显得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州城文庙棂星门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大门内的第一进院落,院落的左右两边是供奉历朝历朝对当地有贡献的贤人名士的名宦祠和乡贤祠。</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进入第二进院落的大门-文庙山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庙进入第二进院落位于文庙山门两侧的拱形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的第二进院落以及大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进入第三进院落的大门-文庙大成门,这道朱红色大门,面宽五间,进深两间,显示出了孔庙建筑规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庙进入第三进院落的月亮门,文成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座这样的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州城文庙第三进院落,院落正中坐东朝西的是文庙的文成殿,南北两侧是厢房。</p> <p class="ql-block">我的进入文庙的文成殿内参观,这是笔者参观时拍摄的文成殿大门前石階步道及大殿的外观照片,文成殿的规模比武庙的武成殿宏伟一些。</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文庙中轴线上的主殿,它是按照大祭典仪式的规格来设计建造的,一座五开间建筑,重檐多宇,气势轩昂。这是笔者进入文成殿参观时拍摄的文成殿大门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州城的文庙文成殿内设施与武庙武成殿比较,相对简陋了许多,宽大宏伟的大殿内除正中墙面上悬挂着文曲星孔子的尊像和像前的供桌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设施。</p> <p class="ql-block">文庙里每一幅斑驳的彩绘,每一个建筑的构件都凝结着先辈的智慧,这是笔者在文庙参观时拍摄的文庙大殿厅门的近景照片,精雕细琢的工艺令人惊叹称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文庙参观时拍摄的文庙大殿内墙壁砖雕照壁墙的近景照片,精堪的砖雕工艺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文庙参观时拍摄的文庙大殿圆形格子窗的近景照片,这种精细的木艺制作,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三十分,在州城文武庙景区的游览结束,在文庙出口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许,我们乘车到达云南省宾川县城,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大理自治州辖县。这是我们当夭在宾川县下榻的酒店-锦城酒店。</p> <p class="ql-block">锦城洒店位于宾川县金叶路南侧育英路,是当地最著名的酒店之一,这是拍摄的酒店客房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后,我们步行前往宾川宾居镇的越析广场参观,越析诏,亦称越析诏国,是由纳西族先民于隋、唐时期建立的历史政权,其疆域主要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都城设在宾居镇。建造这座广场就是为了对这段历史的回忆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宾川县越析广场的越析魂纪念雕塑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宾川县越析广场的越析牌楼前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晚上十九点许,在宾川县城区参观结束,租辆电动自行车返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十四天,2025年4月10日,早上六点二十分起床,当天宜川县天气睛好,抓紧时间出酒店到宾川县城散步转转。</p> <p class="ql-block">我们散步来到宾川县明德公园,公园位于宾川县白羊路与金叶路交汇处西侧,距离锦城酒店仅有十分钟步程,这是公园入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明德公园园内拍摄的明德公园的园林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散步来到宾川县至善公园,公园与明德公园仅有一条马路相隔,两个公园都是宾川县城内的著名市民休闲游玩的精致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至善公园园内拍摄的至善公园庭园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三十分,我们乘车从酒店出发前往四川省西昌市,这是出发前拍摄的锦城酒店后部花园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三十分,我们的大巴车进入四川省境内,这是途径四川省髙速仁和服务区时拍摄的服务区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四点三十分,我们乘车驶出高速公路西昌收费站,再次进入西昌市城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许,我们来到四川省西昌市建昌古城景区。建昌古城位于西昌市区西北,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迄今已有630年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有东南西北四座正规城门楼和瓮城等,这是建昌古城的南门即大通门,我们从大通门进入古城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简介</p><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区西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迄今已有630年多年历史。建昌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和商业中心。古城的城墙、城门、街道和民居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展示了古城的繁华与沧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建昌古城凝聚了丰富的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源。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占地面积144公顷。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市。现存面积约130公顷,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侍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建昌古城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们的生活家园。建昌古城内"九街十八巷"涵盖古城风物(三大古城门、两大古城墙、九大古井和一条茶马古道);祠堂会馆(四大祠堂、九大会馆):非遗民俗(古戏台、非遗民俗展览馆、传统技艺体验馆):科举多贤(书院、考棚、书店、名人故居);宗教人文(佛教寺院、道教道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福音堂);府邸文化(府衙);屯垦成边(建昌十三营东仓巷粮仓、将军府);文保院子(十九处老院落)等等让游客体验600多年时空变幻,让古城遗迹焕发新的生机。2023年6月14日,建昌古城景区被正式授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建昌古城大通门后在瓮城内的留影。建昌古城墙是典型的西安古城墙微缩版,城门楼,瓮城等与西安古城梓式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建昌古城墙的浓厚兴趣,我们从大通门内的大通苑登上建昌古城墙和城楼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登上建昌古城墙后,拍摄的第一张建昌古城墙实景照片,城墙与瓮城有明显的垛口墙分隔,只有东西两端的狭窄通道可进入瓮城城门楼内。</p> <p class="ql-block">大通门简介</p><p class="ql-block">大通门是明代建昌卫古城四大门之一。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距今600多年。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998年至2000年,西昌市重建城楼,维修恢复城墙和箭垛,再现了瓮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我的进入大通门城门楼上参观,从外观看大通门城楼重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宏伟壮观倩影。</p> <p class="ql-block">大通门城门楼内的诗词歌赋、楹联绘画,以及石刻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值得我们仔细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大通门瓮城城墙上的留影,背景是大通门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来到大通门西侧的城墙上观景,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建昌古城西南角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古城墙上的"建昌"网红取景框打卡点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走下城墙途中,看到了古城墙墙面上生长着参天古树的奇观风景,这是笔者拍摄的古树长在城墙上的景观照片。</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进入大通门直通四牌楼的就是这条南街。</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现场拍摄的建昌古城南街的街景照片。南街是明代建昌城的主要街道之一,南通大通门,全长 500 米, 位于四牌楼以南,与北街对称,故名南街。</p> <p class="ql-block">西昌市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简介</p><p class="ql-block">南街是明代建昌城的主要街道之一,南通大通门,全长 500 米, 位于四牌楼以南,与北街对称,故名南街。南街在明清时期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是古城南面最主要的交通干道、生活干道,与北街一起构成了古城最重要的轴线和视线通廊。南街在明清时期是建昌城最繁华的商贸集市,茶楼、酒肆、餐馆、商铺多汇于此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古城南街参观游览,这是笔者在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南街上左营巷街口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古城南街参观游览,这是笔者在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南街上左营巷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古城南街参观游览,这是笔者在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南街上“中泽别院”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古城南街参观游览,这是笔者在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南街上“厚德成积”李家宅院大门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参观游览时,拍摄的几张南街经商店铺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三十七分,我们逛完古城南街,来到建昌古城的四牌楼下, 这座四牌楼位于北街、 南街、府街、仓街的交汇点,是一座始<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明代,</span> 2002年重建的三层为穿斗式木结构楼阁建筑。</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是一栋四方三层式的牌楼,城楼下行人可以对穿过门洞道,阅楼上的第二层供奉有魁星神像,第三层供奉有观音玉雕坐像,四牌楼的每一层檐脊都带有响铃,风声渐起时,可以听到清澈悦耳的叮当声。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四牌楼西立面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四牌楼下拍照留影,背景是四牌楼东立面的全景倩影。</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的正北就是建昌古城著名的北街,我们进入这条古老商街转转。</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北街简介</p><p class="ql-block">北街是明代建昌城的主要街道之一,北通建平门,全长 500 米,位于四牌楼以北,故名北街。北街在明清时期是政治、军事集中区,其两侧集中了明清两代主要的政治、军事机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四牌楼北面拍摄的古城北街的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参观北街时拍摄的位于北街的明代府衙官邸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参观北街时拍摄的位于北街的建昌古城博物馆实景照片,这座博物馆也是利用明清年代官府宅院改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北街的一处利用明清年代富贵人家的宅院改造的特色餐厅。</p> <p class="ql-block">走过北街便是建昌古城的北门建平门,这座城门初次建成是在1387年,城门上的门匾至今仍保存完好,2022年重修后,这座见证了古城数百年变迁的城门,又重返往日王朝开国时的宏伟气象。</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的正西方向是著名的仓街,仓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里被称为西街。后来因为清代官署在此开设粮仓,改称为仓街。</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四牌楼西面拍摄的古城仓街的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仓街的东口是古城著名的关帝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仓街的一处利用明清年代名人宅院改造的行政机关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的正东方向是著名的府街,这是笔者在四牌楼东面拍摄的古城府街的街景照片,古城府街两边,一边是明清古风建筑,一边是近代的老建筑。据记载,20世纪30年代,私营金融机构和成银行西昌办事处、国家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西昌支行相继在府街开业。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临街出现很多办公单位,如邮局、银行、印刷厂等。如今,不同年代遗留下来的一些老建筑成为古城最有时代烙印的标志性区域。</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参观府街时拍摄的位于府街的“紫薇书屋”大门全景照片,这座书屋是利用明清年代熊府宅院改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府街与众多小巷(后营巷、都司巷、涌泉街、玉璧巷、吉羊巷等)连接,四通八达,随便走入一条,都能寻觅到不同的风景,我们随意进入吉羊巷转转。</p> <p class="ql-block">这条吉羊巷,巷子虽小但名气很大,古城的多家豪宅大院都位于巷子内。</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清真寺位于西昌市建昌古城南街的吉羊巷内,始建于明代,是陕甘地区回族移民定居西昌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大门迎面照壁上刻有“清静真境”四个大字,寺内花草幽香,古柏参天,院落两廊的抱厅壁上镶嵌着历代的碑刻和诗词书画,布置得古朴端庄。</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正殿上方悬挂着清代光绪年间的匾额,还有1940年毛主席为延安清真寺题写的“清真”匾额。寺内还保存有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的铸铜香炉一鼎,外面铸有阿拉伯文字。</p> <p class="ql-block">高大威武的安定门,矗立府街最东面,城门东面上方正中横嵌“安定门”,门额右下方款识为“明洪武二十年四月吉旦立”。</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许,我们步入古城东南隅区域游览,这是古城的著名文旅小巷-四沟坟坝巷。</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著名的景点楠溪别院,常家大,邹家大院,云梦庐,玉宇楼等在此区域内。</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四沟坝巷内的玉宇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四沟坝巷内的云梦庐。</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四沟坝巷内的红岸基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小巷,我们又回到大通门城墙下,又看到一棵生长在城墙上根茎遒劲的百年榕树,这棵古村盘根错节,深深扎根于城墙之中。古树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与时光的流转,静静地诉说着古城的往事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棵黄葛树的标识牌</p><p class="ql-block">【编号】51340100696</p><p class="ql-block">【科属】桑科榕属</p><p class="ql-block">【树龄】130年</p><p class="ql-block">【类别】古树</p><p class="ql-block">【保护等级】三级</p><p class="ql-block">【简介】高大落叶乔木,茎干粗壮,树叶茂密,古态盎然,为我国西南部常见树种,常用于园林绿化。</p><p class="ql-block">西昌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制</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三十分,在建昌古城的参观游览结束,在大通门前留影与建昌古城告别。</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许,我们旅游团全体在西昌市区内的老约家彝家风味餐厅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餐时,笔者拍摄的彝家风味菜品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睌上十九点二十分,晚餐后我们来到西昌市星月湖公园游览,星月湖公园位于中国邛海·17度国际旅游度假区,是西昌市著名的主题景区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星月湖公园内的中国邛海·17度国际旅游度假区标识牌,此度假区于2020年11月18日当选为“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p> <p class="ql-block">星月湖公园位于邛海西北岸边,是西昌邛海风景区观赏夕阳西下的最佳位置,晚上十九点二十分,正是观赏日落的最佳时机,这是笔者即时拍摄的日落后瞬间日晕霞光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日落瞬间,请旅友帮忙给我们抢拍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十分钟后,星月湖的景色更美,红彤彤夕阳映衬下邛海芦山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星月湖公园邛海岸边抢拍的夕阳西下邛海游船码头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夕阳西下霞光万道的邛海岸边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望着转瞬即逝的美景,多看几眼饱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晚上十九点三十八分.夕阳余晖渐逝,天色趋暗,邛海码头的灯饰夜景开始显呈风采,拍一张风景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星月湖公园网红打卡点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星月湖邛海岸边星光大道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星月湖公园邛海渔村前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夜色下的星月湖更有特色,这是笔者在公园内拍摄的“嘉年华夜肆”的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公园内拍摄的星月.喜力啤酒屋的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公园内拍摄的星月.喜力啤酒屋啤酒塔的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星月.喜力啤酒屋前小憩一会儿,告别公园前再拍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五十分,我们乘车回到下榻的酒店,今天的游览行程全部结束。</p> <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十五天,2025年4月11日,早上七点许起床,前往酒店附近唐园景区转转,这是唐园景区的西端的寯(xi)州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在唐园标识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园西门入口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园西门入口的石牌坊后面的司马相如雕塑铜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园景区福缘亭和亭中的褔缘钟。</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园景区的南湖和观景长廊。</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园景区正门唐缘阁和怀远塔。</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整,我们乘车从西昌下榻的酒店出发前往四川省都江堰市。</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我们的大巴车途径四川高速金星服务区,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三十六分,我们的大巴车进入成都市境内,在成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金星服务区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六点三十分许,我们乘车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景区,都江堰景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上,紧邻都江堰市区,素有"城中美景"之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景区简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旅游景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都江堰景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上,紧邻都江堰市区,素有"城中美景"之称。景区内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以其"全世界历时最悠久、设计最科学、布局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发达、自流灌溉面积最广"的特点享誉中外,被赞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至今灌区已达40余县市、面积超过一千万亩。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是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引水、自流灌溉为特征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都江堰景区的全景导览图。都江堰景区除水利工程外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城隍庙、十殿、安澜索桥、松茂古道、秦堰楼、玉垒阁、清溪园等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都江堰景区秦堰楼入口进入景区的,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秦堰楼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简介</p><p class="ql-block">秦堰楼,原为观景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此观看都江堰全景。楼高24.32米,分为5层。凭栏远眺,鱼嘴分水堤、飞沙堰、离堆、玉垒关、松茂古道、安澜索桥等尽收眼底,青城群峰尽在肘腋。秦堰楼于2008年5.12地震时损毁,如今按照原址、原貌恢复重建。</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顶,是远眺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这是笔者在秦堰楼观景窗前拍摄的都江堰风景照片之一,氓江上游,都江堰分水鱼嘴及拦水大坝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秦堰楼观景窗前拍摄的都江堰风景照片之二,都江堰分水鱼嘴及拦水大坝以及安澜索桥美景尽在图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秦堰楼出入口一路下山进入都江堰景区参观游览,这是下山途中回眸拍摄的正在维修中的秦堰楼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进入都江堰景区,我们首先游览的是二王庙寺院,这座寺院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王庙庙宇的全景导览图,二王庙有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规模宏大。殿宇布局不受中轴线束缚,而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起伏有序。</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王庙山顶山门,我们首先游览的是二王庙三重院落的主殿-老君殿,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殿中供奉的是太上老君神像。这里</span>是二王庙最高位置,居高临下,视线开阔,往下可俯视二王庙的重重建筑,远眺可观赏岷江和都江堰的水利设施及安澜桥等。</p> <p class="ql-block">走出老君殿继续沿着石階步道下行,前方就是二王庙的二重院落,此院落主殿由李冰殿和二郎殿组成,一前一后,这是后殿二郎殿,大殿内供奉的是二郎神彩绘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二郎神像简介</p><p class="ql-block">千古奇功都江堰,由秦时李冰率众民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据《搜神记》、《列仙传》中所载:"二郎神杨戳系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三尖两刃刀哮天神犬逸随其身。神通广大,变化莫测。巡视下界,驱邪扶正,掌管天曹巡察之职。"《灌江定考》、《川主圣诞科仪》、《川主妙经》所载:"秦蜀合并,蜀西岷江连年江为您,江妖为暴,沫水淫流,沃野岁灾,民受其害。始皇庚寅秋,涉正举蓉巴东李冰,得其士造术,智慧无穷,擅长水利之术。遂召为郡守至蜀,治理岷江水患。李冰治水之精神感动苍,玉皇大帝派遣杨戬下界化身为"二郎",斩妖治水,擒孽龙,助手冰凿离堆,修堰筑堤分内外江,通九河,护国救民,平沫患,除害利民,立五犀三石人永镇恶水,造七桥应七星蜀民感其德,立庙于浪江口,修真容而奉祀,镇守灌江口,称灌口二郎神宋朱熹亦言:"神翼之事,民间传闻颇多。"川西平原沃野千里,利济后世,功秦垂不朽唐宋以来皆有封赐,清雍正赐封李冰"敷泽与济通佑王。"宋元赐封二郎神为"清源妙道君",清雍正又被赐封为"承续广惠显英王"。府县立庙以祀之,"二王庙"由此而得名。濯口二王庙为其"二郎神"之正祠。历史以来,大殿供奉二郎神像,二殿供奉手冰夫妇神保道教为多神教,凡有功于人民之伟人,皆奉敬为神,立庙以祀之,以便人民瞻仰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王庙二重院落的主殿-李冰殿,是祭祀李冰父子的大殿,李冰,号“陆海”,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专家,秦昭王时期(公元前256—前251年)任蜀郡太守,主持治理岷江水患。其子李二郎(又称李二郎神)协助治水,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所以此处寺院被尊称为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下行,这里是二王庙的一重院落,主殿是灵霄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二王庙一重院落的大门,门楣牌匾上“二王庙”系冯玉祥先生所题,大门外是长约50米的的下行砖階步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二王庙一重院落大门台階下小广场的照壁墙,墙上的“造福万代”系邓小平同志所题。</p> <p class="ql-block">绕过邓小平照壁墙,左右两侧均有门进入二王庙的三官殿院落,三官殿是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中的重要配殿之一,供奉道教信仰中的天地水三官大帝,其建筑风格与布局体现了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特色,这是进入从左侧进入三官殿的宫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三官殿院落右侧的宫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官殿主殿的西立面,主殿的东面是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官殿配殿中供奉的丁宝桢园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丁宝桢简介</p><p class="ql-block">丁宝桢,字稚璜,贵州织金人,清光绪二年(1876)﹣任四川总督。多次陈词上奏朝廷,获准大修都江堰,并在大修中亲自督工,大修中推出施工新工艺,为都江堰工程立下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王庙三官殿的东立面,面壁而建,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官殿侧视照片,李冰父子治水的方针策略都书写在三官殿面壁的墙面上。</p> <p class="ql-block">三官殿院落南北两侧均有下山的砖階步道,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南边下山步道和第二道山门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王庙东面的第一道山门,我们从这座大门走出前往安澜铁索桥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走出二王庙山门,右拐向北步行的100米距离,就是跨越岷江的都江堰景区天下第一爱情桥-安澜钢索桥,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安澜桥桥头亭台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安澜索桥桥头亭台旁边耸立着何先德夫妇的雕像,这对夫妇是建造安澜索桥的贡献最大的功臣。</p> <p class="ql-block">何先德夫妇雕像 </p><p class="ql-block">何先德,祖藉贵州毕节县人,其祖父何文臣园避乱入川,于乾隆五十年(1786)置业定居,其父何九旸,其母马氏,生二子五女,何先德为长子。何先德生于乾隆四年(1739),妻杨氏生于乾隆八年(1743)。何先德关妇一生孝义公正,清嘉庆八年( 1803 )五月十五,遇见岷江白沙渡翻船淹死一百余人。即上呈建议修桥,何先德夫妇四处集资。为建桥出力甚多。嘉庆九年 ( 1804 ) 五月动工,一年后竣工开桥,取名为"安澜桥"、民间为了纪念何先德夫妇,又称为"夫妻桥"。</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简介</p><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86.5米,其中外江段索桥长142.5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古代又名"珠浦桥"。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內、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走上安澜索桥,背后是桥头阁楼,拍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安澜桥的中间位置“夫妻桥”标识亭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走过安澜索桥后,在不远处拍摄的安澜索桥全貌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七点十九分,我们来到都江堰景区水利设施核心景观鱼嘴分水堤观景台,这是笔者在观景台上拍摄的鱼嘴分水堤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鱼嘴分水堤,是指形状如鱼嘴的分水堤,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 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p> <p class="ql-block">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核心设施鱼嘴分水堤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鱼嘴分水堤旁边外江一侧的自动调节式拦水大坝,它的建成使都江堰水利设施的排洪蓄水分流功能更加完善精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是以水利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2200多年的历史跨越中,都江堰以其科学的建设理念和治水精髓,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范例,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国自信,文化自信的国家宝藏,也是象征中国智慧和生态哲学的世界奇迹。</p> <p class="ql-block">观赏完鱼嘴分水堤,沿着岷江内江西岸向南步行了大约2公里的路程,我们来到都江堰景区的竖立着“都江堰广灌一千万亩”纪念碑的石亭前,石亭旁边就是都江堰三大水利设施之一的飞沙堰溢水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在石亭内拍摄的著名的飞沙堰溢洪道的场景照片,飞沙堰的功能为枯水期引流给内江;丰水期溢洪排沙控制内江的水量。</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简介</p><p class="ql-block">飞沙堰溢洪道在鱼嘴分水堤足部与人手提间。口宽240米,顺流方向长120米,飞沙堰坝顶平均海拔728.25米。飞沙堰溢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沙堰主要功能一是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保证灌区用水需要,二是丰水季节排泄进入内江的多余水景,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堤的泄洪作用也越大。三是排沙,鱼嘴分水后,岷江一带的大量沙石排入外江,在飞沙堰对面风栖窝段言道处,因堰堤造环流引水原理,多余沙石经飞沙堰排出,进入宝瓶口的沙石占岷江总量的8%左右。</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飞沙堰标志碑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内江西岸继续向前,再次观赏岷江引出的内江状况,经过飞沙堰对江水的处理,这里的内江江面变窄,江水也变得清澈透亮。</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步行至离堆山下,近距离拍摄的都江堰离堆山的风景照片,眼前这座离堆山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通过人工开凿玉垒山而分离出的石堆,离堆的东面就是宝瓶口。</p> <p class="ql-block">前方由于离堆山和对岸玉垒山的阻拦,在离堆山前绕了个小弯进入两座山峦之间狭窄的河道,由于前面的地势更低,所以内江水更加湍急,江水从两山之间咆哮而过,奔腾向前,这里就是著名的宝瓶口。</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简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渠首和灌溉系统组成,渠首工程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飞沙堰,对面就是宝瓶口,鱼嘴距此还有1000多米。宝瓶口:在2200多年前,由李冰率众用火烧水浇的方法凿开的一个内江进水咽喉,能控制内江进水流量,起到灌溉和防洪的作用,故称之为。其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宝瓶又有保佑平安,吉祥进财之意。在这里驻足,可远眺对岸的玉垒山、虎头岩;观赏奔涌而来的千里岷江,指点离堆、伏欣赏春天的新绿、夏日的山花、深秋的红叶、隆冬的雪景。</p> <p class="ql-block">在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设施-宝瓶口前的江边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许,我们来到都江堰离伏龙观山下的入口处,伏龙观是建造在都江堰离堆山上的古建筑群,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宝瓶口即在伏龙观下方。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这便是伏龙观的来历,也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伏龙观是为纪念李冰父子的专门建造庙宇。</p> <p class="ql-block">这是伏龙观的大门,门楣牌匾上“伏龙观”三个大字系清代乾隆皇帝所书。</p> <p class="ql-block">进入伏龙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的李冰石像,这座石像是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雕造的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李冰石像简介</p><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雕造。1974年在都江堰分水鱼嘴附近外江河床出土,当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东汉李冰石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8月,石像加座竖立在伏龙观前殿正中。1996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伏龙观门厅内还竖立着都江堰水利工程堰工的石像,以纪念与李冰父子一起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出贡献的施工民工群体。</p> <p class="ql-block">堰工石像简介</p><p class="ql-block">东汉晚期雕造,1975年在都江堰渠首鱼嘴附近外江河床出土。经考证为"三神石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离堆山上的伏龙观古建筑群也是依山势起伏而建,伏龙观的主殿建造在山顶最高处,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伏龙观主殿和门前砖階斜坡步道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大殿内正面的照璧壁墙上镶嵌着一副大型都江堰水利工程水糸平面图,图下是书有“川西第一奇功”条幅。照壁墙前面竖立着都江堰离堆宝瓶口山形地貌的沙盘模型。</p> <p class="ql-block">在伏龙观大殿的中央陈列着一只珍贵的文物-飞龙铁鼎。这座飞龙铁鼎糸明代铸造,清咸丰年在青城山玉皇观出土。鼎口宽0.74米,高1.60米,重约千斤。</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位于伏龙观大殿外园林中的观澜亭,在这里视野开阔,是观赏离堆,飞沙堰和宝瓶口山水风景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在观澜亭内竖立着“都江堰荣立世界文化遗产两周年”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古建筑群沿江的花洲栈道,是一条近距离观赏岷江内江和宝瓶口的观景栈道。花洲栈道,建于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后毁,清彭洵《灌记初稿》:"宝瓶口外,浪花如雪,银山倒卷者为花洲。"1992年,恢复重建"花洲榭",随更名为"花洲栈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花洲栈道后,近距离拍摄的离堆宝瓶口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进入花洲栈道后,近距离拍摄的进入宝瓶口的内江的江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宝瓶口最狭窄处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伏龙观花洲栈道前,拍一张花洲栈道出口的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离堆伏龙观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进入通往都江堰景区南门的景观大道-偃功道,这是为纪念都江堰荣获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于2000年当年始建的通衡景观大道。</p> <p class="ql-block">在堰功道首右侧,铭刻有都江堰著名作家马瑛所撰《堰功道碑记》:公元2000年11月,时逢都江堰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际,堰功道始建於此!夫二千五百载岁月更迭、枫红月白、北雁南归。都江堰鱼嘴分江、飞沙泄洪、宝瓶吐露,始造就“扬一益二”之人间天府。然自李冰以降,古堰屡有兴衰、历代多有创革,终使古堰千古不废。东流之水,滚滚而去,稻菽芬芳,氤氲四季。饮水之时,怎能忘掘井之人;凉荫之下,岂可忘植树前辈。时任都江堰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侯雄飞创意,市长张宁生等赞同,堰功道之修筑,当由此而起。清溪国设计者、著名高级国林工程师林钖葵设计并主持施工,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设计并制作铜像,堰功道历时百日而成。堰功道右傍花洲、左接清溪,西望雄关,直达离堆。悠悠文化,昭昭历史,大成于此。古堰长流,逝者如斯,唯治水之功不朽。大道初成,景美情深。历代先贤,彰明于此。百千堰功,水垂青史。为证千秋伟业、遗教后世子孙,谨受命记事并勒石于此,以昭示后来之人。</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长150米、宽14米,两侧各有一条龙吟沟,共有248个大小石雕龙头吐水,龙吟沟之上,堰功道两侧,整齐矗立着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每两尊塑像用古桩银杏间隔,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龙吟沟之上堰功道两侧矗立的文翁,诸葛亮等六尊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龙吟沟之上堰功道两侧矗立的卢祥,丁宝桢等六尊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上著名景观-张松银杏,这是一棵1700年树龄的活化石般的珍稀古树。</p> <p class="ql-block">张松银杏</p><p class="ql-block">张松银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为三国名吏西蜀别驾张松手植而得名。银杏树是中国特有神树,落叶大乔木,叶扇形,雌雄弃株,种子核果状。著名的活化石,也是银杏科唯一观存的树科。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到在堰功道南口广场的都江堰卧铁景观。</p> <p class="ql-block">卧铁简介</p><p class="ql-block">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p> <p class="ql-block">在都江堰卧铁景观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堰功道南口广场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堰功道南口广场的“青城山.都江堰5A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二十六分,在都江堰景区的游览结束,这是笔者离开景区拍摄的都江堰景区南门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距离都江堰景区南门的100米处,便是都江堰市著名的风雨桥-南桥,笔者即刻步行至南桥桥头阁楼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许,用过晚餐后,我们乘车来到灌县古城外的岷江内江段观赏都江堰闻名遐迩的“篮色眼泪”夜景,这是笔者在江边拍摄的“篮色眼泪”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蓝色的灯光映射下,碧波荡漾的岷江内江水蓝光闪烁晶萤欲滴,被誊为“蓝色眼泪”非常形像逼真。</p> <p class="ql-block">笔者站在江边“蓝色眼泪”景观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时隔一个半小时,笔者再次来到都江堰南桥前,再拍一张南桥的夜景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灯火辉煌夜色阑珊的南桥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上南桥,选择一处最佳位置再拍一张与岷江“蓝色眼泪”景观同框的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站在南桥中心位置拍摄的岷江“蓝色眼泪”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走过南桥,就进入灌县古城内,这是笔者进入灌县古城的第一张留影。灌县古城,是一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我们进入灌县古城才真正体验到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与南桥直通的就是这条南街,这是笔者进入古城内拍摄的古城南街的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古城南街的一家餐厅,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耀眼悦目的装饰真像是一座明清年代的宫殿朝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古城南街与西街什字的景点标识牌,古城的主要商业街和景点都有标明。</p> <p class="ql-block">从南街什字向左拐就是古城的西街,古城不少著名景点都在这条衔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西街49号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西街西端广场的玉垒山牌坊,牌坊后面就是通往玉垒山的登山道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西街中段的府衙旧址博物馆,虽然天色己晚,但这里仍然灯火通明,正常开门迎客。</p> <p class="ql-block">这是府衙官邸的第二道门-仪门,此博物馆现在已经完全商业化,仪门内外都是商业字画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是府衙官邸二进院落中销售当地特色土产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府衙官邸笫三进院落为亲民堂,主要是介纺当地文化历史资料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亲民堂内有供游客拍照留影的皇宫真龙天子宝座高仿品,咱也坐在宝座上坐一会儿拍张照片,尝一下当皇帝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在府衙官邸大院中,笔者与茶马古道牵马货商雕塑像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西街东段的古城水利府遗址。</p> <p class="ql-block">水利府简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可追述至秦汉时期。清时为成都水利同知署或知事署,简称"水利署",俗称"水利府"。官阶同于或高于知县。清时,水利官员不仅有维护和管理水利工程之责,还有办理水务案件之权。凡破坏水利工程或因用水而发生纠纷的案件由水利官员进行审判。抗战时期,水利官员迁出办公,水利府易为民宅,现仅存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城西街东段通往古城宣化门,是古城中最繁华的景观大街,这是笔者在现场拍摄的西街东段北侧人行道上的风景照片,有潺潺流水的水渠和高大参天的古树相伴相依,街道典雅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这是搭建在西街东段的大戏台,每天定时有瑶族歌舞节目演出。</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西街东段的百福门景点,这是景点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百福门景点内的百福照壁墙,墙壁镶嵌有百种以上各种字体的福字牌匾。</p> <p class="ql-block">这是百福门景点的游客接待中心。</p> <p class="ql-block">灌見古城流往内江的排洪渠在蓝色灯光映射下也是古城内的一道风景线,算是微缩版的“蓝色眼泪”景观吧!</p> <p class="ql-block">灌县古城西街东段东口是古城的东大门-宣化门,宣化门前竖立着一道照壁墙,墙上镶嵌着建造西街东段-幸福新街的碑文传记。</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十五分,离开灌县古城前,在古城宣化门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车上,再拍一张灌县古城墙的夜景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一点二十五分,我们乘车回到在都江堰下榻的酒店,全天游览行程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开春川滇休闲游第十六天,2025年3月12日,早上七点三十分,从都江堰下榻的酒店出发返程回西安。</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十五分,我们的大巴车途径四川高速新安服务区,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三十分,我们的大巴车离开广元北收费站进入陕西省境内。</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五十分,我们的大巴车途径陕西高速洋县服务区,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进入陕西省境内,笔者在洋县服务区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二十分,乘车回到西安家中,至此,2025年开春川滇休闲十六日游行程全部结束,谢谢各位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