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四)

风岩风雨

<p class="ql-block">  这部《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我家里有两套。一套是我在1980年代买的,一套是我妻子在1980年代买的。那时我们还没有恋爱。</p><p class="ql-block"> 那是年轻人读年轻人写的诗。然而我却读不懂多少。很难想象普希金十几岁就有那么高的境界。虽然当时已改开数年,由于我的知识储备多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东西,认知还是非常浅薄,思想不够开放。</p><p class="ql-block"> 十五岁在诗里引用卢梭的诗句:赤身而来,又赤身走进坟墓。并写出:著名固然很好,安静更加倍的难得。我当时不仅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甚至一下子都没读懂。真正读懂已过经年。</p><p class="ql-block"> 普希金在《自由颂》中写到:如是,人民的自由和安宁 才是,皇座的永远的守卫。这应该是十九世纪初俄国的人民与政权的关系的阐述。诗人出身俄国贵族有这样的认知不简单,了不起!也可以认为是俄罗斯版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p class="ql-block"> 自由,相对的可追求,绝对的不存在。诗人把自由比作“恋人”,亦是痴了。</p><p class="ql-block"> 普希金不是为了追求自由而死,而是死在与情敌的决斗中。</p><p class="ql-block"> 可惜了了!</p><p class="ql-block"> 不值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