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终极目的

清风细雨

语文的终极目的 <p class="ql-block"> 语文的终极目的</p><p class="ql-block"> 红星学校 </p><p class="ql-block"> 张青云 </p><p class="ql-block">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40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除了初登讲台时的激情满怀,活力四射,大部分时间都在针对考试研究试卷,从写作背景、目的入手,分析文章题目作用、题目含义,分析文章首段、中间段尾段作用 ;引导学生如何赏析文章句子,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如何解答环境描写作用及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作用,并把不同文体的不同答题方法剖析得淋漓尽,且整理成非常完美的答题模式,让学生抄背下来,应付考试,最终带领学生成了做题的工具,从而忽视了语文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一、语文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对《红梦梦》的崇拜,是对《西游记》的迷恋;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是怒发冲冠的激情,是大漠孤烟的雄浑,是小桥流水的婉约;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块秀丽的方块字;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无声的明月,是静谧的荷塘,是一望无际的蒹葭苍苍,是寻阳江头的琴声回荡,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语文是炫月的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是万物流芳的文人雅士、赋体先贤;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庄子的消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亮的金囊妙计。</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家国情怀的抒发,是喜怒哀乐的泼洒,是描绘人间万象的至真至尊至美。</p><p class="ql-block"> 二、 语文那么美好,我们怎样教语文呢?</p><p class="ql-block"> 1、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学生爱其师方能信其道。</p><p class="ql-block"> 如何让学生爱其师?</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除了丰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教学能力,还要与学生关系融洽。就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相结合的那种爱。</p><p class="ql-block"> 当今著名校长兼教育家李希贵也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教育不是知识和人之间的事,教育是人和人之间的事。</p><p class="ql-block"> 李雪静老师在讲座中说过一句活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即批评不是让学生低头,而是让学生昂头。这似手与我们平时的做法是相反的,我们批学生,常常是让学低头为目的,并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为此不惜用杀伤力极强的的语言逼迫学生低头认错。这样达到教育目的了吗?适得其反,直接结果是学生讨厌老师进而放弃了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耽搁了他们的学业。为逸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需采取积极批评措施即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借助情感力量,通过正面积极的剖析引导,纠正学生认知偏差,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从而重塑学生积极行为的一种德育方式。</p><p class="ql-block"> 学生渴望被发现,被肯定,被鼓励。我们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诉求,提升我们的共情沟通能力,用关爱扫除师生障碍,用激情点燃激情,让学生明白,在求学道路上,老师是他们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引导他们一路前行。我们要看到他们的改变,肯定他们的进步,赞美他们的努力,让他们盼上语文课,乐学语文,学好语文。</p><p class="ql-block">2、教师要备好课,读透文本,了解学情。</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们常常出现离了教参就不会上课的情景。备课时,先看教参,把教参分析批注到课本上,把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扬,结果是:老师教了,学生学了,但真正的精髓没有吸收,自身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李梦龙是这样说的:“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p><p class="ql-block"> 肖培东是这样说的:“我一遍一遍地读《老王》,想把其中的每个字都读烫,读出光亮,读到自己心上”。</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一道坎,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本真,才能真正具备语文教师的素养,才能成为求真务实的语文人。</p><p class="ql-block"> 从事语文教学,我们不但要自己读,还要让学生读,和学生一起读,读通读透,读出内涵,读出亮光,读出生活的韵味,读出文字中散发的生命的馨香,然后引领学生完成字音字形辨析,分析掌握写作方法技巧,真正做到对文本的融会贯通。</p><p class="ql-block"> 读文本时,要针对本班学情,学生读,老师读,优秀生读,学困生读,师生共读,学生共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力争达到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在阅续中给自己的生命增加一种内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3、协作共享,并肩前行。</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学科的教师团队,我们语文团队都是阳光自信的语文人。我们的理念是:分工协作,不藏不揶;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初中阶段加起来共6人,是个小团队,合作共赢的理念一直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多教研,多商讨,聚众人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力争教育学生有温度,共同教研有深度,语文教学有高度。</p><p class="ql-block"> 4、精心钻研中招试卷,明确中招特点及命题方向,力争中招取胜。</p><p class="ql-block"> 课标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 中招是语教学的晴雨表。去年河南中招语文试卷,仍然是四大部分:积累从字音字形、情景题没置,到古诗文默写,彰显的都是大美河南。</p><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彰显祖国的山河美,中华民族的人文美,家乡的民风民俗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现代文阅读考了茹志娟的小说《澄河边上》和议论文《科学与艺术》。古文是《曹刿论战》,古诗是《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考的都是常态题,学生平均分达93分,但排名很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做中招试题,在做题中发现问题,提升水平。</p><p class="ql-block"> 中招考试很重要,但语文老师需要掌握好度,不能为了应考把一篇美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失去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p><p class="ql-block"> 三、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语文教育目的终极目的是:</p><p class="ql-block"> 1、学习并传承发展古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璀璨夺目,是古先贤心血汗水智慧的结晶,是滋养我们生命的活水源泉,阅读、感悟、研究传承古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义务,也是提升我们生命质量、开阔心胸拓展视野的钥匙。阅读背诵先贤诗文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2、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且有新的创新和完善,创作出新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体现语文之美。</p><p class="ql-block"> 邻家孩子考上了一高,家长兴高采烈地跑去向我报喜,通知书上的语言感动了我:“亲爱的xxx同学,祝贺你,成为2024年一高追梦人!欢迎你正式进入方城一高大家庭,结三年之缘,共一生卓越!一高和你,荣幸相遇,等你光彩绽放!</p><p class="ql-block"> 从今天起,云帆挂,征途起,一高与你,并肩同行,闪耀起航!</p><p class="ql-block"> 未来三年,鲲鹏展,恣青春,你与一高,携手并进,璀璨闪亮。”</p><p class="ql-block"> 通知书上是满满的温情,激情与鼓励。这是生活中的语文之美。</p><p class="ql-block"> 3、教育学生感悟、珍爱生命之美。</p><p class="ql-block"> 身边发生的事,更是让我思潮澎湃,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邻家孩子,因父亲坐牢,母亲离家,自幼跟着爷奶长大。十四岁,八年级暑假,跳水自杀。</p><p class="ql-block"> xx高中,十七岁女生,花一样的年纪,跳楼自杀。</p><p class="ql-block"> 孩子生命的流逝,是偶然吗?</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悲情的时代,留守儿童,单新家庭,成了可感可触的疼。</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使命,正在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p><p class="ql-block"> 作为语文教师,教孩子们什么?通过阅读,通过共情,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珍贵,生命的意义;教育他们拥有开阔的心胸,具备坚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梁晓声小说《人世间》的一段活:“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什么?教会他们顺境时,含着笑奔跑,逆境时,含着泪,咬紧牙关,坚持着奔跑!任何时候,不放弃目标,不放弃明天,不放弃生命!</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