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山邮局之前的通信信箱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日,在微信群中,原〇六一基地3531厂87岁的老同志凌恩飞晒出了基地在凯山邮局启用之前,他收藏保存的实寄封。这引起了1966年跟随父亲由部队转业到遵义的“航二代”刘庆和的关注和满满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庆和喜欢集邮,知道实寄封、邮戳作为邮政历史的重要价值,知道其稀有性与独特性远超其物资形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他把凌恩飞老人的这些实寄封转我,同时谈了他的想法与感受。我被他感动到了,于是决定按照他的建议和想法,归纳整理如下,让更多关心关注这一段特殊时期的朋友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线建设的初期,由于多数国防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军事秘密,且选址多在偏远山区或隐蔽地区,故通讯地址一般都采用保密代号与信箱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专用信箱替代真实地址,以数字代号代替单位名称,以采用“信箱 + 分箱”的层级化管理和替代名称与伪装地址等方式,满足高效统筹保密单位的通讯需求,达到兼顾保密性、实用性和邮政系统的兼容性,是那个时期的特殊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原七机部二院支内老人乔文礼回忆说,1965年3月,我们二院第一批参加三线建设的人员,在耿锐副院长的率领下,离开北京抵达贵州遵义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对外绝对保密的需要,“〇六一办事处”向遵义地区邮电局申请租用保密信箱----遵义市50号信箱。在此同时,办事处由遵义宾馆也迁至遵义服务大楼办公(后更名为湘江宾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服务大楼位于遵义市中心,湘江河畔,与遵义黔剧院一墙之隔,进入服务大楼,我们的单身宿舍,既是住宿又是办公场所,合二为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遵义市50号信箱正式启用,地区邮电局派来了一位叫小刘的女同志,在服务大楼底楼门厅处,摆放一张桌子,开始负责信邮件的收转、投递和保管工作。这就是最初“〇六一办事处”的邮政驿站或称邮政网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遵义市50号信箱,没有设立分箱,因为下面各筹建点支内人员不多,加上通往各筹建处的交通工具不足,故往来信件的投递、收寄,都只能由办事处邮政点统一负责中转管理。下面各筹建处则采用谁到遵义办事处(指挥部)开会办事,谁就负责顺便将信件带回或代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支内人员、施工建设队伍大量进场,达近2万人,对外通信往来需求增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为了加强基地建设的保密工作,〇六一工程指挥部向省邮电局提出将正在使用的遵义市50号保密信箱改为贵阳市的保密信箱,请示获批,贵阳市5100信箱正式启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8年6月经邮电部批准,专为基地设立的贵州凯山邮局成立,贵阳通信保密信箱停止使用,贵州凯山信箱正式启用。1986年6月,凯山邮电局撤销,贵州凯山信箱和邮戳保留,继续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531厂筹建处,第一批上海机电二局新江厂支内的凌恩飞老人,他收藏保存了他到三线最早的实(收)寄封。从这些实寄封的情况看,很好真实的还原了凯山邮局启用之前的通信信箱的使用演变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11月25日,凌恩飞老人在遵义寄给上海老母亲的第一封信,信封落款地址使用的是“遵义市531信箱”,邮戳为贵州遵义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12月5日,凌恩飞老人收到上海寄的回信,信封台头使用的是“遵义市531信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1月15日,凌恩飞老人收到上海老母寄来的信件,信封抬头使用的则是“遵义市50号信箱”,但新加了“3分箱”,邮戳为贵州遵义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7月27日,凌恩飞老人收到老母亲从上海寄来的信件,信封抬头改用的是“贵阳市5102信箱”。他回忆,使用“贵阳市5102信箱”时,他因工作需要临时住在罗庄招待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8月5日,凌恩飞老人从遵义寄给上海老母亲的信件,信封落款地址使用的是“贵阳市5302信箱〞,邮戳是贵州贵阳53(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3年,凯山邮电支局的老同志杨秀敏写过《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凯山邮电局》一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秀敏老人在〇六一办事处进入遵义时,他在地区邮电局营业组当组长,后受组织指派,开始为〇六一绝密国防工程项目的邮政做服务工作。他对〇六一办事处租用遵义地区邮电局50号保密信箱,向省邮电管理局提出将遵义信箱改成贵阳信箱通信,以及凯山邮局的成立、建设发展和最后的撤销情况很了解、很清楚。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对这段历史有很详细的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3月,〇六一工程指挥部为了保密,向省邮电管理局提出将基地的对外通信地址由遵义信箱改为贵阳信箱。省局于3月22日由吴豫彬副局长召集遵义、贵阳两局领导研究实施办法,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六一的同志提出,必须对建厂地点保密,对外不能再用遵义各县、市,希望邮电局派政治可靠、保密观念强的同志去厂区服务。经会上研究,省局同意○六一暂用贵阳保密信箱代号通信。由贵阳市邮政局负责业务管理并刻发各种章戳。遵义地区相关县、市局负责办理具体业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时会议决定,从1966年6月起,在遵义地区成立贵阳51支局(遵义市)、52支局(遵义县)、53支局(绥阳县)、54支局(桐梓县),由〇六一指挥部负责按51支局编列贵阳信箱代号5101-5199号,52支局编列5201-5299号,53支局编列5301-5399号,54支局编列5401-5499号,总共租用45个保密信箱供当时的筹建处和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使用。4个支局共设21个邮电所,服务人员多达50余人。贵阳51支局设在遵义市〇六一工程指挥部大院内,负责另3个支局的业务联系和邮件封转贵阳,再由贵阳市局处理后,发往全国各地的业务,人员配备较多,该支局的负责人由我担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两年后,基建任务基本结束,建设单位陆续撤离,各厂机器设备运抵,支内人员开始大量迁进。这时〇六一工程指挥部为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提出原用的贵阳信箱代号有必要改变,提出单独成立邮电局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贵州省邮电管理局于1968年3月再次开会研究,最后同意〇六一单独成立贵州凯山邮电局,并用“凯山”编列信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6月10日,凯山邮电局宣布成立,我继续任负责人。贵阳市局的51-54支局撤销,邮件封发改由凯山邮局直封全国各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O 六一基地的体制、机制以及经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遵义地区邮电局认为,凯山局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同当地局是重迭的,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撤销凯山局并不会影响〇六一基地的通信需求。于是,地区局同○六一基地进行沟通并获得理解后,共同向省管局写出报告,再经报部批准后,于1986年6月1日起正式撤销凯山邮电局,原凯山局经办的一切业务交各市、县邮电局办理,服务人员也调回各县局管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凯山局撤销后,〇六一基地的通信仍按原来的方式进行,对保密也没有什么影响。同时在遵义市〇六一机关大院内仍设有一个邮电所负责窗口营业,凯山保密信箱代号不变,并一直保留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资料显示,1968年6月10日,经国家邮电部批准,基地对外通讯取名为“贵州凯山信箱”。随后,“贵州凯山”邮戳正式启用,到1989年实际停止使用。“贵州凯山”邮戳整整使用了21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凯山邮局的职工为〇六一基地的服务尽力尽职,特别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他们坚守岗位,吃苦耐劳,确保通信畅通,没有造成邮件的积压延误,也未发生过任何泄密事故,圆满地完成了通信保障安全的任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