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春天的畅想

宇哥

<p class="ql-block"> <b>春天的畅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月的田野,风和景明,碧水荡漾,黄绒绒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争相媲美,竞相吐芳,给人一种丰收在望的期许,更让人生出美好的想象。</p><p class="ql-block">每到这季节,我就回老家,一是慎终怀远,祭祀祖先,二是,在老宅的碎砖瓦砾间,拾回儿时的记忆,给日渐衰枯的心抹上一层青春的嫩绿。</p><p class="ql-block">熟悉的环境里,我竭力回想着当年……突然记起了刚上中学时的那次“畅想”,一股温馨又苦涩的滋味涌上心间,不由皱起鼻子嗅了嗅,杏花村酒家的酒肉香味扑面而来。我已不再稀罕什么酒肉香,稀罕的是青少年时期的那个“畅想”。</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老家镇上新建了初级中学,让人意外的是,相邻不远的两个镇子,不仅有了初中,还建了高中,停课闹革命的中学生们又陆续入校就读了。从小学四年级就停课闹革命的我们这届小学生很幸运,没经过五年级和六年级,就直接进了初中,而且不要考试。</p><p class="ql-block">新学期开学,正是寒气未消的初春,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着在家两年“闹”的经历:年龄小的在家放牛,或打猪草做家务;年龄稍大的,跟大人一道参加农业生产,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商品粮户口,整天无所事事,想看书又买不到书,文化人家里的藏书都当“四旧”上交焚毁了。</p><p class="ql-block">一次,我看到邻居家方桌一条腿下垫着一本厚厚的小书,靠近一看,是本残缺不全的字典,心一喜——亏得垫桌腿,不然就作“四旧”焚烧了。就找来半块砖,支在那条矮了几公分的桌腿上,换下了字典。我如饥似渴地学起来,很快就抄完了这本残缺的字典。不久,又在叔叔家的杂物堆里,发现一本发霉的汉语成语小词典,更是如获至宝。我逐条抄下来,还用自己的话逐条造句,加深印象,需要时就能信手拈来。停课闹革命两年,我就是这样度过的。</p><p class="ql-block">进了中学,我有种意外感,也有点亲切感:意外的是,连我都不相信,自己成了中学生。家乡文盲很多,在人们眼里,中学生简直就是高大上;感到亲切的是,中学新校舍就建在小学的地皮上,一草一木都眼熟,等于还在读小学;更感亲切的是,中学老师就是我们的小学老师。可别小瞧了我们的老师,他们大多是解放前的老教师,也有五十年代初从师范毕业的高材生。</p><p class="ql-block">新学期开学不久,便是“麦苗儿青来菜花黄”的阳春季节。清脆的鸟叫声不时灌进教室,像为老师的讲解配音,随风而来的田园馨香,撩得人思绪纷乱,我恨不得冲出教室,尽情享受一把野外的春光。语文老师似乎看出了什么,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天的畅想”,转身道:这是作文题。又着重提示道,在欣赏春天的同时,别忘了“畅想”——这篇作文的落笔之处,在于“畅想”,当然也要有景色描写。</p><p class="ql-block">在春色迷人的田野上,我带着命题,开始“畅想”了。</p><p class="ql-block">我坐在柳荫下,愣神地看着一池清水,眼前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春光图——静静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田园春色,村里的茅草屋上炊烟袅袅,还有在房前屋后嬉戏的不同毛色的狗儿也浮现在白云蓝天和绚丽春光为底色的池水中。微风飘过,柳枝摇曳,水面上泛起了细微波纹,波纹逐渐扩大,又渐渐散去,但美丽的春光图却在水中晃动。不远处传来了耕牛队那粗犷的吆喝声,还有女人的歌声和嬉笑声;原野的馨香仿佛从池水中散发出来,沁心润脾……这时,一位卷着裤管,扛着铁锹的老农进入水中画面,接着,放牛娃和他胯下的水牛也倒映在水中。不知他俩说了什么,牛背上的孩子横起鞭杆向远处划了划,我一下想到了杜牧在《清明》里写的“牧童遥指南山村”那句诗……此刻,我似乎闻到了杏花村酒家散出的酒肉香,嘴角竟然流出了口水。</p><p class="ql-block">长年见不到荤腥的我,真想走进杜牧那个时代,走进杏花村酒家——哪怕看一眼案板上那油滋滋、红彤彤的卤猪蹄和香喷喷的烀牛肉,即使没钱买,闻闻也解馋。</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百姓生活很苦,许多人家除了过年那几天,其他日子根本不见荤腥,所以,“畅想”就成了我化解嘴馋的一剂良方。</p><p class="ql-block">作文本发下来了,老师当堂点评了几篇作文,说,“畅想”,就是愉愉快快地想象着未来的美好,有的把“畅想”写成了“回想”,梦想回到过去,一千多年前的日子比现在好吗……</p><p class="ql-block">老师说的是我。</p><p class="ql-block">这时,有学生问:老师,您的“畅想”是什么?老师不假思索道:我这个年龄哪有畅想,只有回想……说到这,他马上打住,像说错了话,脸一下红起来。那个时期,他这种身份的人说错了话,后果很严重。</p><p class="ql-block">我们语文老师姓张,因地主家庭出身,又因在大学时参加过青年社团组织,所以才发配到乡下教书。我想,若让他“回想”,无疑是追忆他曾经优渥的家庭生活和年轻时的风采。</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张老师考入国立四川大学,是国文系的大学士,如今在乡下教书的他,还能畅想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沉思片刻道:我也有“畅想”,就是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个个成才,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说这话时,他嗓子哽咽,眼圈发红,不知是被“畅想”所刺激,还是因“回想”而伤感……</p><p class="ql-block">他要求我们结合实际,重新“畅想”,要写出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我再次动笔了。一番春光描写后,就开始畅想,说长大了要当工程师,造飞机、造火箭,坐着自己打造出的工具飞上蓝天……</p><p class="ql-block">作文本发下来,张老师说,有的同学志向宏伟,“畅想”得很好,但要结合当前的实际进行想象,比如,长大了要用知识改变家乡面貌,摆脱贫穷落后,让家家都能闻到杏花村酒家的酒肉香。</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还说,人生如四季,你们现在就是人生的春季,看看田野忙碌的农民,就知道春播春种时节所付出的辛苦。三十几岁是人生夏季,虽然小有收获,但夏种夏管任务依然繁重,仍须努力。为什么“锄禾日当午”——偏在太阳最毒的时候锄草?是因为,连根拔起的杂草被太阳一照就死了。若不在“日当午”锄草,锄起来的杂草很快就复活。春夏秋三季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如果不付出或付出不到位,将如何面对寒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个理。</p><p class="ql-block">《春天的畅想》这篇作文,我们先后写了三次。写的再差,张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他很同情我们这届学生,说我们底子薄、基础差,只有多付出,才能提高成绩,为实现“畅想”打牢基础。</p><p class="ql-block">当年那堂课,对我影响很大,从此,我默默地畅想着未来,畅想着美好——在杏花村酒家那美味的诱惑下,不断努力着。每遇到困难,就想起张老师的话,继续刻苦,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语文老师不愧是位“大学士”,哪科老师有事,他就顶上,中学的几门课他都带过,我甚至觉得,他比其他主课老师教的都好。</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我也进入了人生的残冬。这个年纪已没了“畅想”,唯有对人生春夏秋的回想了——回想着哪步错了,哪步弯子大了……尽管,在那三季我付出了很多,但也遗憾多多,无法弥补;若人生能重走一回该多好!</p><p class="ql-block">哎,人生总要有点“遗憾”,不然,拿什么谈曾经?谁人“曾经”无遗憾呢!</p><p class="ql-block">经过父辈和我们这代人的不懈努力,当年写在纸上的《春天的畅想》变成了现实,家家户户每天都飘散着杏花村酒家那样的鱼肉香。</p><p class="ql-block">春天,是令人陶醉,激人畅想的季节。当下,我只能回想——回想着曾经的美好“畅想”,仿佛还活在“曾经”,起码离“曾经”不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6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