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无锡篇

虚壹而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的3月20日,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旅游行动,虽然去年的游记还未在此次出行之前补写完成,但我想,记录完此行后再去回顾是不是一种美好的叠加呢?哈哈,为懒惰行为辩解的能力不弱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沉浸式深度游一直是我们出游的标配,此次4人1辆车,从3月20日一4月3日,历时15天,自驾而行。无锡、扬州、宿迁,满眼繁花,满心欢喜,满满幸福……我们为此行命名“江南行”。</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站便是无锡,去年亦是将无锡拈花湾做为第一站,只因这里既有“一眼千年”的文化厚度,又有“触手可及”的生活温度。她不追求喧嚣的网红效应,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在湖光山色中放松,在街巷烟火中治愈,在禅意与美食中感知生活的本真。这种“刚刚好”的旅行体验,真正是让我们对无锡念念不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月21日,我们驱车前往惠山古镇。惠山古镇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更是“活着的生活”。她以古祠堂群为核心、江南园林为特色、运河文化为底蕴,被誉为“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和“中国祠堂文化的活化石”,现存118座古祠堂,涵盖80余个姓氏,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筑群。这些祠堂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徽派马头墙的素雅,也有苏式园林的精致,匾额楹联、砖雕木刻中藏着家族兴衰与儒家文化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河而建的青石板路、枕水民居与码头,构成了典型的“水弄堂”风貌。我们慢步在水弄堂间,祠堂檐角的风铃、茶肆飘散的香气、匠人手中的泥胚、阿炳琴弦上的月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饮一食都在诉说着江南的雅致与温情。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变得那么宁静而美好。避开人流,我们在古街的一个角落慢下来,细细寻访古迹、品味文化,更是留下许多很有意境的照片。百家姓石碑前,我们找寻着自己的姓氏;“公主请发财”的墙体前,我们释放着心底深处的童真……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体验江南水乡文化与慢生活的绝佳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2日,我们计划去蠡园,恰逢周六,路上巨堵,景区停车场更是无法进入,只好停在100米开外的湖滨饭店停车场。不想停车处盛放的玉兰花让我们拍兴大发,驻足了好一阵,也许意外的惊喜更甚于计划的喜悦吧。在一顿狂拍猛拍之后,终于进入了今天的主题——蠡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蠡园坐落在无锡市滨湖区,始建于1927年,原为私人园林。其名源自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传说。相传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携西施隐居太湖,泛舟于此,故得名“蠡园”。蠡园以水景为核心,园内巧妙引太湖之水,形成池塘、溪流交错。涵虚亭、湖心亭、四季亭等建筑错落有致,白墙黛瓦与碧水绿树相映成趣。长达300米的临水长廊蜿蜒曲折,壁嵌历代名家碑刻,漫步其间可赏湖景与书法艺术。 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云窝”和“南堤春晓”,玲珑剔透,步移景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春日里,真正是桃红柳绿,沿湖堤岸桃花似锦。不用猜,我们几人又深陷了一片桃花坞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可惜,游人实在太多,想静静感悟“山在水中,水围山绕”的诗意境界着实有难度,好在同行摄影大师用镜头为我们营造出了如入无人之境的氛围,又是一个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3日,我们先去了小娄巷。小娄巷位于梁溪区,是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巷”,无锡历史上1/3的进士出自小娄巷,巷内“状元井”“进士第”等遗迹见证“才巷”美誉。 这条千年古巷自宋代起便是名门望族的聚居地,以深厚的科举文化、书香世家和明清建筑闻名,现为无锡重要的文化地标。其因地处无锡古城“龟背形”格局的“龟肩”位置,被视为风水宝地。明清时期成为科举世家与文人雅士的居所,尤以秦观(北宋词人)后裔的“秦氏家族”最为显赫。巷内保留50余处明清建筑,多为青砖黛瓦、马头墙的江南传统院落,如少宰第、福寿堂、佚园、万备堂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娄巷的主巷长约300米,宽仅2-3米,石板路蜿蜒幽深,两侧院墙高耸,保留“四门十三弄”的历史空间肌理。 部分建筑改造为文化展览馆、书店、茶馆等,既保留古韵,又融入现代功能,如樊登书店位于小娄巷25号,这里曾是《唐诗三百首》编撰者孙洙的故居,书店保留了传统的庭院布局,院内有盆栽、小山石景等,营造出悠闲雅致的氛围。我们走进书店,热情的书店人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这古建筑的历史沿革,让我们体悟现代阅读文化与古老历史文化的结合,感受小娄巷的文化底蕴,感受“千年文脉,一巷藏春秋”的独特魅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于此,细观砖雕门楼上的故事,触摸斑驳墙垣间的岁月,仿佛能听见昔日的琅琅书声与今日的熙攘人潮,在这条窄巷中悄然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周日,小娄巷却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小娄巷出来,我们步行去南长街,计划逛南长街之前先解决温饱问题,南长街上的“小峰饭店”是我们的首选。小峰饭店是无锡一家颇具人气的本地菜馆,以地道的无锡本帮菜和家常风味闻名,但我们去的太早,下午4点半才开门,既然如此,先逛逛南长街吧。我是第二次来南长街,知道夜游南长街更有意思,既来之则安之,吃过晚饭再来观夜景也是不错的选择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长街是无锡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集古运河文化、江南水乡风情、现代商业于一体,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街区的标志性建筑是“清名桥”,建于明代,是无锡现存规模最大的石拱桥,夜晚,从桥上观南长街的夜景尤为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我突然发现,南长街的文艺氛围和慢生活调性吸引了许多“猫系”店铺,这些地方不仅提供撸猫的治愈体验,还成了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网红地!细细想来,青砖古巷、小桥流水的江南背景,与猫咪的慵懒气质完美契合;快节奏生活中,撸猫可为年轻人解压,猫咪便成了“街区的灵魂”;再者,就是拍照发朋友圈、小红书,猫咪是天然的流量密码!同行的几人也都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拍了起来,我想下次来南长街,不妨跟着猫咪的足迹,解锁这条古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吧~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路有很多小吃,“梅花糕”不知为何物,没吃过当然要品尝,买上梅花糕,我们匆匆往小峰饭店赶去。一顿丰盛的无锡本帮菜后,便要看南长街的夜景了,不想天公不作美,落起了小雨,只好留些遗憾,下次再来了,哈哈,一定是无锡欢迎我们再来的另类表达方式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点来了,最让我们难忘的是茶咖慢调,悠享时光。因为无锡有家,所以,这也是第一站和最后一站都选择无锡的另一个原因。我想说的是,在这里的每个闲暇时间或哪一天天气有些热、想避开炙热阳光的时候,我们都会围在桌前喝茶咖、聊闲天。此吋,茶杯或咖啡杯温热的触感会从掌心传来,一直暖到心底。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比沏一杯茶或煮一杯咖啡,与好友漫无边际地聊闲天,更能诠释慢生活的真谛了,这难道不是理想中的“小确幸”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附近有一片七彩油菜花田,我们可着劲儿的在油菜花地里撒欢,看不够的美景,拍不完的美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1日(3月24日-31日的游记将在专篇中详述)我们驱车前往巡塘古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巡塘古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国初年水乡古镇,与周庄、乌镇等商业化古镇不同,这里小巧静谧,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江南市井的生活气息,适合喜欢清静和人文摄影的游客。古镇三面环水,犹如一座宁静的半岛,被古巡塘河温柔地环绕着。河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白墙黑瓦、绿树红花,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巡塘桥,这座始建于清朝的单孔石拱桥,全桥用金山石砌成,已有百余年历史。桥拱上的对联“终古临流赋卧虹,至今题柱怀司马”,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过了桥,便是古镇的老街。街道两旁虽有店铺,但却不喧闹,显得格外安静。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听泉园”。这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园林,园内假山奇秀,怪石嶙峋,流水潺潺。池塘里水草茂盛,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石板桥曲曲折折,与长廊相连,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又一次让我们对江南水乡的韵味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里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只有爬墙虎掩映的老墙、吱呀的木门和流水声里的旧时光。如果时间允许,真想静坐河边听流水声,在老街廊檐下发呆或听地道的无锡方言和古镇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2日,我们去了太湖十八湾,太湖十八湾是太湖西北岸的一段蜿蜒湖岸线,全长约8公里,因湖岸曲折、湾口众多而得名。这里以原生态的湖光山色和休闲风光著称,也是无锡人周末郊游的热门去处。十八湾设置了一个“烧烤营地”,我们便在那里租了营帐和桌椅,开始围炉话聊,拍照留影当然是少不了的,哈哈。开阔的湖景、拂面的清风和慢节奏的松弛感……我们感受着太湖最本真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最大的遗憾便是未看到鼋头渚的樱花。这个季节本是赏樱观花季,尤其是鼋头渚的樱花,我们到时是早樱盛开时,想着恰逢周末,一定人多,先去别处,待晚樱盛放时再来一观也不迟,原计划4月1日入园看晚樱也观夜樱,不想愚人节给我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两天升温,晚樱提前开放,此时已过盛花期,而且观夜樱时间截止到3月31日,终究是我们与鼋头渚的约定败给了两日的暖阳,那些在攻略里小心丈量的日夜,化作太湖边空荡的枝桠,风过时簌簌抖落的,都是时光错位的私语。真可谓“恨不相逢未落时,樱吹雪处误佳期;东风一夜催花信,空对青枝写旧诗”,无语无语啊!是不是又是无锡留人的另类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收拾好心情,我又自洽了,樱花最动人的时刻,不在盛放,而在奔赴途中那份忐忑的期待,明年见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锡,一座“将江南诗意酿成生活”的城市,既有白墙黛瓦的古典,也有赛博喷泉的潮涌。正如其名“无锡”,寓意永续繁荣,这里的故事仍在太湖波光与巷陌烟火中续写,我们的情意已融入这故事里,随着脚步走得更远,伴着烟波更浓、更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