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文庙暨超山书院——2025年4月16日偕介休张培荣吴卜生平遥杨学勇三位仁兄谒览以记

泰然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仍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中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建筑群南接城墙,北临城隍庙街,包括东学、西学和居中的庙区,总占地面积35811平方米,庙区占地8649.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由前后六进院组成,中轴线自南而北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平遥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超山书院</p><p class="ql-block">位于平遥县文庙内的清代书院,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最初名为“西河书院”,后因经费问题废弃。道光十九年(1839年),知县靳廷钰捐俸并集资重修,更名为“超山书院”,寓意学子“超群拔类、独占鳌头”。咸丰六年(1856年),书院进一步扩建,规模完备。光绪三十年(1904年),书院改建为平遥县高等小学堂。</p><p class="ql-block">书院在清代是平遥县教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不仅教授四书五经,还注重书法、珠算、社交等实用技能的培养,体现了晋商“学而优则商”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超山书院的兴盛得益于晋商的慷慨资助。道光年间,平遥票号业兴起,富商们积极捐资办学,使书院经费充足,成为三晋大地书院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咸丰六年(1856年),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徐继畲被聘为书院山长,主讲十年,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平遥中学原校长杨学勇为介休朋友讲述超山书院山长徐继畲的事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