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

北国梅兰花

<p class="ql-block">文--北国梅澜花</p><p class="ql-block"> 走进小小的修鞋铺,坐了下来。修鞋匠看见我,招呼了一声。</p><p class="ql-block"> 他大概五十岁以里,拄着双拐,慢慢坐在矮凳儿上,然后用双手把双腿摆正,面无表情,仿佛对顾客的到来并不主动热情,严肃到像受了什么委屈。</p><p class="ql-block">我没有说话,把鞋子给他。</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看着他用微微颤抖的手,一点一点用剪刀剪下两小块儿胶皮,然后用磨石磨平四周,再用磨石磨了磨我的鞋跟儿,再用颤抖的手打开胶水盖儿,虽然手在不停地抖动,业务还是很娴熟。</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胶水微干的时候,我扫了一下他的眼睛,发现他可能是因为有顾客,而在欲泪又止。</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我随意搭了一句话,你怎么了?</p><p class="ql-block"> 问话可能有点突然,他的眼泪刷地一下流了下来,然后擦擦眼睛说了句,没什么,就没下文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好多问,只是可以体会得到他的压力很大,生活也很艰辛,再或许他碰上了什么令他心酸的事。</p><p class="ql-block"> 这一幕我还是头一回遇到,心里跟着有点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他低着头,用有点特意克制住眼泪的声音,突然说了句,活着太累。</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在一个残疾人的嘴里说出来,有点不一样。我没有脱口而出劝他坚强,因为若不是无奈,有谁愿意坚强,那些动不动就劝人坚强的人,是最无知的旁观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所谓精神者,更是云淡风轻式的讽刺者。想到这,我也转了转身,因为去年年初因搬挪花盆闪了一下腰,养了好长时间,当时也是坐卧不宁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没有换位思考,就不能深入人心,没有考虑一个残疾人的自尊心,就没有劝教的权利。我自然而然的与他聊起天儿来,试图让他开心一点儿。</p><p class="ql-block"> 有一本著作史记你知道吗?他说,我从小在农村,都没念过书。我又说,听说过春秋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孙膑吗?史记这本书里就记载了“孙子膑脚”,他是身残志坚的成功者,就连史记作者本人也是受过宫刑后,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放在今天,他们应该都属于二等残疾。听到这,他打断我说,残疾的军事家?我说对,一个坐着轮椅,指挥作战的军事家。他马上说,那我不哭了,于是,拿起脏兮兮的毛巾,擦了擦眼睛。</p><p class="ql-block"> 我停下之前的话题说,残疾不是残废,自食其力,永远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到残疾人的修鞋铺修鞋,就是一种信任与尊重。</p><p class="ql-block"> 修鞋匠又抬头看了看说,真的这样看我们吗?我说当然。</p><p class="ql-block">他笑了,并说了一声,非常感谢您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我穿上鞋,走出鞋铺的那一刻,他忽然叫住我,说了一句,谢谢您给我讲孙膑的故事,谢谢这么理解我们残疾人。我连忙说,你手机搜一搜孙膑,他说,我不识字。</p><p class="ql-block"> 这一篇对话,不用问,也会知道他当下经历了什么,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然。</p><p class="ql-block"> 感慨万千,残疾人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谁都不可以欺负他们,他们最注重的就是路人的眼光,和紧紧守住自己的那一块自尊心。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艰难的吃饭,没有给社会添一丝不良的麻烦,应当得到社会所有人的尊重,因为异样的眼光,就是杀死他们自尊心的一把利剑,如果有瞧不起他们的心态,或出言不逊,即使是一个健全的人,那么素质教育也是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越是高尚的人,越和蔼可亲,反而平平常常的人,却不知道考虑别人感受,自以为是的心理,非常迂腐。</p><p class="ql-block"> 请发自内心,与人为善,尊重这个角落里的人,残而不废,以自己的汗水,换取成功,有的还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一些四肢健全的人,反而是个废品。那些为了讨生活的残疾人,在艰难的境遇里,会变得更聪明,更努力,更有意志力,这些都是值得常人学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