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就听说过云南的玉龙雪山,在脑海里总觉得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其实作为北方人的我,对于雪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冬天大雪过后,家乡北边的长白山更是一片白雪皑皑,很多时候,山下早就丽日晴空,远望长白山,许多山坳还是白雪覆盖。今年的春来的早,柳枝都已开始泛绿,没想到又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暴春雪,气温骤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诗的意境,除了没有万里船,我们全能看得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南国的雪却极少见,尤其是这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而且玉龙山终年积雪,即便在北国的冬天,积雪时间也不会持续一个冬天,更别说常年积雪。如此看来,这真是一座神奇的雪山,想必定有一个玉龙的神话传说吧?所以,很想登上玉龙雪山,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造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云南,身体的反应才让我们感受到高原地带的与众不同,而玉龙雪山,海拔更高,山上空气比较稀薄,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于是,在山下登山之前,我们每人买了一瓶氧气,以备身体不适之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见了,看见了,那就是玉龙雪山。我们还在车上,就兴奋地喊起来。导游告诉我们,玉龙雪山是纳西族人的保护神,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流传的爱情故事,一位女子因爱情受阻,在山上殉情后化为“风神”,在雪山顶创造“玉龙第三国”——一个无痛苦的理想国度,吸引失意恋人追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乘缆车直接上山。先在一处观景台,眺望整座雪山。蓝天,白云,雪山,翠谷,交相辉映,壮丽的自然画卷展现在眼前,激动万分,不知身在何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前走,是一大片原始的云杉森林,一株株,一棵棵,那么茂盛,那么笔直,那么倔强,直插云霄。空气是那么纯净,天空是那么湛蓝,我们的心也变得毫无杂质。离开森林后,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草地。这便是云杉坪了。在蓝天白云下,这片草地显得格外宁静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所能抵达的就是这片云杉坪,只能在此仰望雪山,心中充满无限敬畏。山上,除了高耸入云的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山峰、山石,就是白雪,没有任何植物,也没有山路可以攀登。山上山下,气温悬殊巨大,寒冷的风吹着我们,不得不裹紧羽绒服,这时,方才明白为什么这南国的玉龙山常年积雪,云南本来就是高原地带,而这玉龙山又海拔如此之高,能不常年积雪吗?这里,虽然四季温暖如春,但昼夜温差大,白天穿短袖,晚上穿棉袄。这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许多游客在这里惊喜欢呼,变换着各种姿势不断拍照录像,还有拍婚纱照的恋人,大概都是想求得纳西族保护神的庇佑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站在木栈道上,虽然寒冷的风吹拂着身子,但心里却暖暖的,激动幸福无限。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驻足欣赏一阵后只能返回山下的蓝月谷、白水河风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下山来到蓝月谷白水河畔,其实,前面还是玉龙雪山。这白水河,应该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吧。此时方才明白,不论先前在车上,后来在观景台,还是来到云杉坪在玉龙雪山脚下,或是现在蓝月谷白水河,一直都是这座玉龙雪山环绕着我们,只不过远观近看横看侧看俯瞰仰望而已,正如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不正如此吗?不论高山深谷,白雪,河流,鲜花,草地,逆境,顺境,都组成人生最美的风景,来人世走这一趟,不就是为了看看体验一下吗?所以,无论怎样的境遇,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韩庆梅,小学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大学作家研究生班结业。在国内各种报刊网络媒体等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湘西支教日记《石榴花开红胜火》,散文集《绣江情未了》《小树林的月光》(合集),教育专著《且学且思且行》,编剧并导演过校园科普剧《乐乐和小白帽》,参与编写济南章丘多部文史书籍。2014年9月荣获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作协组织的“中国梦”主题文学奖。2021年12月支教日记《石榴花开红胜火》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志愿文学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