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唐朝实行州县制,窑湾建镇,始名隅头镇。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庐大地震,隅头镇被毁,后迁往镇南运河拐弯处筑窑烧砖,重建新镇,过往船只多在此停泊,窑湾由此得名。<br> 窑湾自古以来就是漕运要道也是军事重镇,是兵家征战之地。楚汉相争时期,窑湾一带是古战场;三国时期,刘关张在此驻兵。窑湾古镇的北门被命名为“北门锁钥”,意为军事要地、交通要道。<div> 窑湾古镇现存明清古民居834个,自然人文景观20多处,明清老街两侧铺满了青砖和灰瓦的作坊,飞檐翘角,形似江淮名胜,被称为“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但与一般江南古镇不同的是,窑湾古镇深受晋商、赣商的影响,建筑厚重,气势磅礴,带有浓厚的“西域风情”。</div><div> 窑湾古码头,坐落于古镇大运河畔。形成于隋唐,二十三级青石台阶。岸上矗立一座一高二低木结构牌楼,门楣上方乾隆皇帝御书“窑湾码头”鎏金四字,两边撰联:“船中争日月”,“水上度春秋”。整座牌楼傍河临街,雄伟壮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