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伟大的石佛经-缅甸固多陶佛塔

田雨

<h1><i><b>一、前 言</b></i></h1> 来到缅甸,最具历史意义与风光结合的景点是仰光的大金塔和曼德勒的固多陶佛塔,最具有风光意义的是上曼德勒山,最能感受穿越到古代时光的是去蒲甘古城,要感受落日之美的去乌本桥守候。<div> 这些地方都是出影调大片的摄影绝佳景区。</div> <h5>蒲甘古城</h5> <h5>曼德勒山上鸟瞰</h5> <h5>长焦段拍佛塔寺庙(相机还可以6100万像素)</h5> <h5>要感受落日之美的去乌本桥守候</h5> <h5>要感受落日之美的去乌本桥守候</h5> <h5>出影调片的绝佳地</h5> 来到固多陶佛塔,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佛寺庙,一它是世界唯一将佛经全刻在石碑上的寺庙,二它的一片白色。 <h5>不一样的白色佛塔</h5> <h1><b><i>二、佛 经 书</i></b></h1> 在曼德勒山脚下,紧邻曼德勒皇宫和金色宫殿僧院,有一个塔群,称固都陶佛塔。<div> 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世界伟大的功德佛塔,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玛若盛是佛的称号。</div><div> 固都陶佛塔还有一个称谓叫石经佛塔,佛塔藏有刻《三藏经》的石碑。</div> <h5>固都陶佛塔的憎侣</h5> 《三藏经》是佛祖涅槃后,弟子将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集成的一部书。 <h5>石经佛塔紧邻曼德勒皇宫</h5> 1057年,蒲甘王朝征服了缅甸南部的直通王国,用大象将直通王国的30部巴利文贝叶《三藏经》运回蒲甘,即现在的蒲甘古城。 <h5>经文碑前缅甸妇人</h5> 贝叶经,就是将经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巴利文是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div> 蒲甘王朝至贡榜王朝,800多年时间里,每个朝代都十分珍惜这30部经书,每个朝代都组织数万僧侣更换新贝叶,重抄经文,以免霉蛀。</div> <h5>游方和尚</h5> 19世纪中期英国入侵缅甸南部,贡榜王朝敏东国王担心佛教教义会被削弱,佛经遗失。<div> 敏东国王于1057年迁都曼德勒后,决定将《三藏经》刻在石碑上,这样可以永久保存,并可以为更多人诵读。</div> <h5>一幅平和的画</h5> <div> 为了不发生遗漏、搜集全佛经,确保佛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敏东国王召集全缅甸和东南亚2400余名高僧,召开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大会进行了5个月。</div> <h5>藏经楼-敏东国王召开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h5> <h1><b><i>三、建造固都陶佛塔</i></b></h1> 会议后,国王组织高僧整理校编巴利文《三藏经》。<div> 组织采石工人寻找优质坚固的大理石,选定在曼德勒东北部山丘上采石。</div><div> 按石碑的长、宽、厚尺寸切割成石片,运到山下伊洛瓦底江边,装船顺流而下直达32里外的曼德勒。</div> <h5>高僧们整理校编巴利文《三藏经》</h5> 工匠将石料修磨,石碑长150厘米、宽105厘米、厚12.5厘米。<div> 在石料上用笔描摹出巴利文经文字样,核对无误后,工匠开始雕刻。</div><div> 期间,有专人监刻。刻好的石碑,有人审核校对,以保证经文绝对准确,发现有误或刻技不合格的重刻。</div> <h5>颂经庭</h5> 共雕刻了729块石碑,花费7年5个月时间。<div> 之后,敏东国王发布悬赏令,有谁能在碑文中发现一个错字,就奖给他一个金元宝,据说无人领到。</div> <h5>729块碑外盖成佛塔</h5> 石刻的经书,729块碑正反两面均刻上了。按纸张页数,可成38卷、每卷400页的图书。<div> 传说,一人每天阅读8小时,读完这些“石书”,需要450天。</div> <h5>穿越时空的行走</h5>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曼德勒的“固都陶佛塔—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5>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 <h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右石洞中藏石经书)</h5> 固都陶佛塔寺院中央是高57米的黄金陶佛塔,黄金的里面是陶瓷塔体。<div> 黄金佛塔周围729座白色小塔。</div><div> 黄金佛塔是整个建筑群的制高点。这座金塔代表着佛法的至高点。729座经塔环绕着它,就像繁星拱月,显得熠熠生辉、富丽堂皇。</div> <h5>固都陶佛塔寺院</h5> <h5>57米高的黄金陶佛塔</h5> <h5>固都陶佛塔内入口</h5> <h5>佛堂</h5> <h5>陶瓷佛塔一角</h5> 729座洁白的经塔整齐排列,延伸至视野尽头。每座塔高约十五尺,四面各有一扇拱门,被铁栏杆环绕保护。<br> 经塔经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外表虽然有些斑驳,但经文依然清晰可见。<br> <h5>经塔整齐排列,延伸至视野尽头</h5> <h5>塔高约十五尺,四面各有一扇拱门</h5> <h5>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外表有些斑驳,经文清晰可见</h5> 每一座白色佛塔规律性相连,整个寺庙是一片连绵的白色。 <h5>寺庙是一片连绵的白色</h5> 每座塔就像一页书,共同构成了这部世界上最大的书。<br> 寺院有专门的团队定期清洗和修缮。在雨季,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水防潮。 <h5>每座塔就像一页书,共同构成了这部世界上最大的书</h5> 这颗香樟树据说有二百多年树龄,枝繁叶茂,是乘凉的好地方。再来到这里的朋友,不忘看看它,拍个照。缅甸人叫它长寿树、爱情树。 <h5>香樟树二百多年树龄,枝繁叶茂</h5> <h5>缅甸人称长寿树</h5> <h5>称它是爱情树</h5> 佛塔每一个入口处,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神像的柚木大门。 <h5>佛塔入口处</h5> <h5>入口处,雕刻有佛本生故事</h5> 佛塔的四个长廊也都建造得雄伟堂皇,令人赞叹不已,是能拍摄出魔幻影调的地方 <h5>四个长廊雄伟堂皇,令人赞叹不已</h5> <h5>拍摄出魔幻影调</h5> <h5>色调搭配非常讲究,大门上雕刻佛本生故事</h5> <h1><b><i>四、结 束 语</i></b></h1> 缅甸内乱,游客稀少。我独自在塔林中漫步,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每一座经塔都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守护着千年的智慧和王侯、高增们的愿望。 <h5>缅甸内乱,游客稀少,感受这份难得的宁静</h5> 说实在的,我在这里感受到人们对信仰固执的执着,被这座称为“伟大的书”的建造深深震撼了。这不仅是一本书的故事,它是人类智慧和信仰坚定的丰碑。 <h5>我被这座称为“伟大的书”的建造深深震撼</h5>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曼德勒固多陶塔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永恒。这座用729块石碑构建的"世界最大的书",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智慧的见证。 <h5>曼德勒固多陶塔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永恒</h5>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永恒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及精神。<br> 我站在这片洁白的塔林中,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痕迹,聆听到千年前的智者在诉说永恒的精神。<br> <h5>曼德勒固多陶塔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永恒</h5> <h5>每一块石碑是一份执着,它们构筑了穿越时空的精神殿堂</h5> 这里是一个信仰永恒的故事,每一座白塔都是一个坚守,每一块石碑都是一份执着,它们构筑了这座穿越时空的精神殿堂。<br> 我带着敬意,记住这座独特的"石书",记住这份千年的坚守。 <h5>我带着敬意,记住这座独特的"石书",记住这份千年的坚守</h5> <h5>记住它的美丽</h5> <h5>记住固多陶塔寺院的庄严</h5> <h1> <b><i>  再 见 !</i></b></h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