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日主讲老师介绍:孔文良老师是江阴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200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十五年。擅长运用澄江针灸学派特色针法、温针灸、火针、黄帝内针法疗法等治疗临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肩周炎、中风后遗症、失眠、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各类痛症、虚寒性疾病、慢性病的调理以及失眠、耳鸣等病症。 🍎🍎🍎</h3> <h3>手太阳小肠经学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其学习要点、主要穴位、病症和记忆方法:学习要点经脉循行: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进入缺盆,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其分支从缺盆分出,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生理功能: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手太阳小肠经与小肠的功能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心有着表里关系,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主要穴位少泽穴:位于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 0.1 寸。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主要用于治疗乳痈、乳汁少等乳疾,以及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后溪穴:在手掌尺侧,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可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以及耳聋、目赤、癫狂痫等病症。养老穴: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 1 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主要用于治疗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等病症。天宗穴: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 1/3 与下 2/3 交点凹陷中。可治疗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症,以及乳痈等病症。听宫穴: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主要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以及齿痛等病症。相关病症头面五官病症:如耳聋、耳鸣、目翳、目痛、头痛、牙痛等,这是因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经过头面部多个器官,其气血失调可能影响到这些器官的功能。肩背及上肢病症:肩背疼痛、手臂外侧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由于该经络循行于肩背部及上肢外侧后缘,当经络气血不畅时,易出现这些部位的病症。其他病症:如乳痈、乳汁不下等乳腺病症,以及心烦、发热等与心经相关的病症,因为小肠与心相表里,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记忆方法结合循行路线记忆:在脑海中清晰地描绘出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开始,沿着手臂外侧后缘,经过肩部、颈部,到达头面部的循行路线。将各个穴位对应到这条路线上,比如少泽穴在小指末端,是经络的起始点;后溪穴在手掌尺侧,符合经络在手部的循行位置;天宗穴在肩胛区,正好是经络经过肩部的部位;听宫穴在耳部,与经络到达头面部且与耳相关的循行相呼应。通过这种方式,将穴位与经络循行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穴位的位置和所属经络。功效分类记忆:将具有相似功效的穴位归为一类进行记忆。例如,少泽穴可通乳,对于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有治疗作用,可将其与乳腺相关病症联系起来记忆;后溪穴能治疗多种痛证,尤其是头项、腰背、手指及肘臂的疼痛,可将其与疼痛相关病症归为一类,联想后溪穴是缓解身体各处疼痛的重要穴位;养老穴主要针对目视不明和肩背肘臂酸痛,可将其与眼疾和上肢病症联系起来,记忆时想着养老穴对老年人常见的眼疾和肩背疼痛有调养作用。歌诀记忆:编写或背诵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位相关的歌诀来帮助记忆。如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肩贞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乃与天容接。锐眦耳前听宫穴,此为小肠手太阳。” 通过反复诵读歌诀,强化对穴位名称和顺序的记忆,同时歌诀的韵律也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对比记忆:可以将手太阳小肠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进行对比,这三条经络都循行于上肢外侧,但位置和主治病症有所不同。手阳明大肠经在前缘,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热证及肠道病症;手少阳三焦经在中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病症及三焦气机不畅病症;手太阳小肠经在后缘,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病症、肩背及上肢病症等。通过对比,能够更清晰地记住手太阳小肠经的特点和穴位主治病症,同时也能加深对三条经络的整体认识。此外,还可以将小肠经的穴位与其他经络中功能相近的穴位进行对比,如后溪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穴都可治疗头项强痛,对比它们在治疗上的异同点,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穴位的功效和应用。</h3> <h3> 🍎🍎🍎 注:本篇为江阴市老年大学中医养生基础班提供听课学员复习帮助之用,如有不当,请予指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