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首先感谢星出而作老师推荐这部以李赫特自述形式的上、下集自传,全篇时长近两个半小时的纪录片《秘》。</p><p class="ql-block"> 仔细认真的听、看,并做以下记录。完全被这位顶级钢琴家的经历、演奏技巧、及人格魅力所吸引、折服。片中按时间顺序引入的部分曲目片段,完整地反映出他的钢琴之路、人生之路。我是当做一部“史”来学习的。并想以此来激励我的下一代,当然,也希望他能通过视频来学习模仿音乐家演奏技巧……</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却是孩子学琴的启蒙、陪伴之人。随着学业的压力的增加,他对琴产生了厌倦感。我没有逼他继续练下去,而是给他减压:“钢琴是妈妈为自己买的,不是专门为你买的,不必有任何压力。只是希望你,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有一个陪伴你说话的倾述对象…” 可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孩子中断了他的学琴之路若干年后,在赴美读书的几年中,他除了专业课外,自己选修了钢琴这门课,而我一直被蒙在鼓里。看着他坐在钢琴前弹奏着,若有所思地沉浸在其中时,我感到内心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音乐,小时候就喜欢听。一般大的小伙伴问我,没有词,没人讲,你听懂了吗?我说,不用讲,自己想,我想象中,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很开心!我也喜欢玩乐器,也跟着音乐老师学过几样:风琴、手风琴、扬琴,文革开始了,这些都断了。就自己偷偷地学吹笛子、口琴。最后下乡了,只带了一把口琴在身边。可是那时,我是个黑五类,哪敢造次。最后,我什么都没有学成。想想挺可笑的!想哭。</p><p class="ql-block"> 这部纪录片,勾起了我的这些回忆。这也是在看的过程中,触动最深的原因。音乐家的骨头是最硬的,他喜欢的,就坚持,反之,反之。他将一生中的坎坷、忧郁、愤懑全都在指尖上迸发了出来。他救赎了自己。不管在顺或逆境中,他都做到了从内心出发,做自己!</p><p class="ql-block"> 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路维奇.里(李)赫特,钢琴演奏家(1915年--1997年)。</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秘》的序曲-令人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p> <p class="ql-block">十五岁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路--做一个钢琴家。自学钢琴!而且是直接从肖邦练习曲开始!天赋!《舒曼 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业余参与各种场合的伴奏演出,锻炼了弹奏能力,特别是马戏团小丑的伴奏,弹跳、快速,紧凑、戏谑,奠定了他的演出基调。</p><p class="ql-block">《肖邦练习曲 十号之四》。</p> <p class="ql-block">以自学的名义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尽管不被看好,但一曲《肖邦第四叙事曲》惊诧四座!破格录取。师从涅高兹。</p> <p class="ql-block">演奏前的静默,是抓住听众的感观的必要手段。《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p> <p class="ql-block">《德彪西-西风所见》</p><p class="ql-block"> 导师涅高兹高度赞扬了他弹的这首乐曲。“你的弹奏让我着迷!”</p> <p class="ql-block">1941年,第一次公开演奏在正式舞台上《柴可夫斯基-协奏曲》。从此开始了专业音乐人的生涯。同年,也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钢琴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钢琴四重奏》。表现出指挥家家才能。</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因为讨厌分析与权利吧,李赫特一生只做过一次指挥,就是指挥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协奏曲》。</p><p class="ql-block"> 在演奏巴赫的《d小调协奏曲》中做一位核心人物,气氛融洽。</p><p class="ql-block"> 圣诞节,请朋友到家里开Party上演一出《圣诞清唱剧》。</p><p class="ql-block"> 喜欢巴赫作品的单纯、清丽。演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第一卷G大调前奏曲》。</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喜欢普氏音乐和巴赫的音乐,遭到当局的压制,很苦闷。</p> <p class="ql-block"> 到处演奏巴赫的作品,如平均律等。巴赫《幻想曲与赋格》。这实际上是音乐家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被人跟踪、被迫出国演出。</p><p class="ql-block"> 但他从不认为自己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他坚持为喜欢音乐的人弹奏,甚至到农庄里。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在公交车上,他直面跟踪他的人说,你这站下不下车?你不下,我下。你要下车,我就不下。对方很尴尬,只好下车了。这种刚正不阿的秉性,为他带来不少的麻烦,但他坚持做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 用琴键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人们从他弹出的音符中体会、同情到他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肖邦-第二谐谑曲》。</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重要的时刻到来之际,结束了这一切。音乐家逐步地释放胸中的苦闷,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从以后的音乐之路是可以完全体会到的。</p> <p class="ql-block">他所涉及到的曲目形式及内容逐步地扩展,几乎涉猎到所有类型。《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p> <p class="ql-block"> 为电影《鲁斯卡与柳德米松》中进行曲主题即兴演奏,影片中李斯特形象的替身。受邀赴美演出,但内心不想去,甚至想下错车,赶不上火车。</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视频,感到了一种全身心的放松。琴键已经不是宣泄的“武器”,而是音乐的完全表达。</p><p class="ql-block"> 《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p> <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第二奏鸣曲》。</p><p class="ql-block"> 孩子小时候曾跟我说过,他喜欢勃拉姆斯的作品。这是否预示着他今后的路?</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经常做的游戏,就是他弹奏一曲后让我猜是勃拉姆斯的,还是肖邦的,亦或是贝多芬的……</p> <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贝多芬《三重奏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拉威尔《丑角晨歌》。</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p> <p class="ql-block">与奥伊斯特拉赫合作。勃拉姆斯《第三奏鸣曲》</p> <p class="ql-block"> 与费舍尔·迪斯考伴奏合作。</p><p class="ql-block">舒伯特《少女的小夜曲》</p><p class="ql-block">沃尔夫《烈焰骑士》</p> <p class="ql-block">海顿《D大调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 -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p> <p class="ql-block">他的夫人说,他现在平和了……《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肖邦练习曲》</p><p class="ql-block">自肖邦练习曲开始,结束于肖邦练习曲。</p> <p class="ql-block"> 舒伯特《降B大调奏鸣曲》</p><p class="ql-block"> 引用一句影片中音乐家自己说的话:演奏当时感觉不错,过后才觉一般。无论人生还是音乐,大抵如此。人生有太多的烦扰,世事繁杂,我讨厌自己,就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谦逊的大师!他做到了顶峰!</p> <p class="ql-block">自传式纪录片《秘》之尾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