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榆树情思</p> <p class="ql-block">每年三月下旬,当榆钱如翡翠般挂满枝头,那一树树、一丛丛榆树点缀在田间地头与沟边崖畔时,总能勾起我无尽的情思。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我和小伙伴们便早早地留意榆树的变化。待榆钱长成饱满的模样,我们便三五成群地去采摘。微风轻拂,榆树摇曳,我们也随之晃动。一只手臂紧紧抱住树干,另一只手努力向前伸展,终于触碰到那串榆钱!一把捋下来,满手都是,一边往布袋里装,一边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上一撮。那甜丝丝、软绵绵的口感至今仍萦绕于心。将这些鲜嫩的榆钱带回家,母亲一边夸赞,一边细心地择洗干净,控干水分后,加入少许油盐调拌,再拌上面粉蒸熟。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老人们说,在饥荒年代,榆树就是人们的救命树。当可以充饥的野菜野草被吃光后,人们便开始采摘榆树叶,甚至在等不到新叶长出时,剥下榆树皮充饥。正是靠着榆树的支撑,许多人才熬过了那段艰难岁月,跌跌撞撞地活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八岁那年,我参军来到了塞北高原。那里风沙寒冷,适合生长的树种少得可怜。在关内常作绿篱的冬青,在这里根本无法越冬。于是,人们选择了榆树。用小榆树密密实实地栽成一道道榆墙,修剪得整整齐齐。夏天,它们是一道绿色的风景线;冬天,它们则成为枝桠交错的挡风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转业来到了吕梁南麓、黄河东岸的山西铝厂。那时的放马滩,终日狂风肆虐,一片荒凉。晋陕峡谷和吕梁南坡的山风轮番侵袭,当地民谣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土风吹走,石头磆隆隆。”别说树木,就连像样的草都难以生长。除了荆棘刺蓬,只有些矮小的老榆树。它们有的佝偻着身躯,有的常年被风吹得半倒在地上。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干巴矮小的榆树,用生命诠释着坚守,用绿色展现着坚强。狂风吹落的榆钱,飞向沟边、石缝、山脚、草丛,被风沙掩埋,被雨水唤醒,于是,放马滩又迎来了新的绿色生命。它们顽强地扎根在这片荒原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厂初期,尽管工地上人山人海,机器轰鸣,但风沙似乎想要将我们驱逐出它的领地。1985年4月末的一夜狂风,竟将已吊装到位的厂房立柱吹倒,造成70多万元的损失。创业者们顶着风沙,以榆树的精神站稳了脚跟。他们用行动对榆树说:“我们来了,不用怕。”工厂、队伍和榆树在放马滩的风沙考验中共同成长。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工厂投产了,缓解了国家的急需,产品发往四面八方;我们的队伍成熟了,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辈出;放马滩也不再是风沙肆虐、野草丛生、沙石裸露的不毛之地。如今,这里厂房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平坦,风和日丽,树绿花红,俨然一座现代化的铝工业之城,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就连这里的老榆树也不再佝偻倒伏,而是傲然挺立,枝叶舒展。我想,它们也一定会感到幸福、自豪和光荣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挂在树梢上的榆钱渐渐变白变厚,它们成熟了。一阵阵春风拂过,它们随风飘荡,要去远方播撒新的生命。它们将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绿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