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让你的配偶重新选择,你觉得你的配偶还会选择你吗?”</p><p class="ql-block">我觉得我配偶一定还会选择我。为什么?因为像我这样优秀的人不多。</p><p class="ql-block">首先,我很孝顺我的婆婆,自从我们结婚28年以来,婆婆一直住在我家,这一条就赢得了我爱人及他们所有家人的尊重。像我这样有包容力的人,他哪能不选择我呢?</p><p class="ql-block">另外,我学习也可以,有不错的工作,在单位也得到领导同志们的尊重认可。我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在孩子出生前,我就通过听音乐等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买了零岁、一岁、两岁方案的书以及其它书籍,边学边养育孩子。孩子小时候,只要我在家,基本上身心全放在孩子身上,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给孩子讲故事。孩子长大后,我又走上了心理的学习,更好的支持孩子、爱人及周围的人。像我这样对家人如此关心爱护而又努力学习的人不多。</p><p class="ql-block">我有个缺点就是干活慢,所以家里的大多数家务活由我爱人干。另外,我学心理之前还爱发脾气,老公说“我什么都慢,就是脾气来的快”。我觉得人无完人,有点小问题和缺点是正常的,这不会影响老公对我的爱和选择。</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你的配偶,你会选择你自己吗?”</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反应还是这么优秀的我,不容易碰到,值得去选。但如果另有她人像我这么优秀,长得漂亮,脾气好,又能干,我会更愿意选择。不过人没有十全十美,我这样就已经不错了。哈哈,这么一思考,我在家除了保持我原有的优良品质以外,再多干一些家务活,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我这王婆自卖自夸,大家有什么感觉呢?其实我的自我感觉良好是高自尊体现。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如果个体把他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会导致自信,个体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需要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p><p class="ql-block">自尊与成功成正比,与抱负成反比。当降低期望值,不断体验到成功的部分,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尊。一个高自尊的人,也是一个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的人,一个愿意实现更大价值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如果让你重新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一个视频,有人问:“如果让你重新选择的话,你还会选择你现在的配偶吗?”尽管评论区有各种神回复,但我认为都缺乏心理学的内涵。这当然不是回复者的问题,而是这样的提问本身就缺乏心理学的性质。有个评论说,对一个心理咨询师而言,问出这类缺乏心理学性质的问题就有些愚蠢了。我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师一般会这样问:“如果让你的配偶重新选择,你觉得你的配偶还会选择你吗?”这样的提问就具备了心理学的味道也具有了心理助人的价值,因为它不仅能促使被提问者自我反思,也能让被提问者换位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反思能让人有自知之明,换位思考则会让人善解人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知之明是善解人意的必要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认知层面来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这个人有自知之明而又善解人意,其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不会太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让我老婆重新选择,她一定不会再次选择我。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珍惜并感激老婆对我的这次唯一的选择,无论婚姻中有多少不如意仍不会离婚而继续一起过下去。我的心里还十分清楚,如果有人愿意听,我老婆会把不再选择嫁给我的理由一箩筐一箩筐地讲出来,甚至会说出自己曾有过无数次想离婚的愿望和想对我实施家庭暴力的冲动。我知道,老婆的这种极度负性的愿望和冲动都只“想”过而非“做”了,是认知层面的,她不会付诸实施而变成伤害我的行动,因此,我才敢于和她吃在一起睡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超过我,因此对老婆的认知在高度上也绝非我能比。比如我有位大哥,每次说起自己的老婆都眉飞色舞。那天在听了我的课后,说自己的老婆就是“嫁鸡养鸡嫁狗养狗”典型,嫁给哪个男人都是那个男人的福分。他还问我是否知道罗曼·罗兰那句名言,当见我不知如何回答时,他就告诉我这位大文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说,他在老婆身上就看到了这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因为他老婆在看清了他的各种毛病甚至一些恶习之后依然爱着他,继续和他一起生活。他还说,听了我的课后才知道,才知道“始于误解,终于了解”的说法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更常用一个我认为更心理学的问法:“如果你是你的配偶,你会嫁给你自己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的心理学价值体现在,咨询师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来能够迅速判断出被提问者的自我分化程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有个典型表现是自恋,会通过照镜子去找自己的配偶。而当我用这个问题问一位极力为自己的出轨辩解的男性时,他立马沉默了。由此我能判断出他的自我分化程度不低,我接下来的咨询就有了突破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