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潭旅游度假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是明末清初吴中蕃隐居之地,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景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坂镇,距市区中心24公里,是市民休闲度假最佳选择地。 <p class="ql-block"> 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这里是景区主出入口和停车场,游客到达天河潭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以芦荻河经暗湖形成竖井深潭,穿天生石桥流出而得名。1990年起,花溪人民对天河潭开发,大力植树造林,打通暗河通道,解决水患问题。于1992年3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天河潭从此成为了大家旅游的好去处。</p> 天河潭景区石牌坊 太阳广场:<div> 景区入口广场,彰显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广场地面用祥云图案设计,寓意吉祥如意;四个烽火台上以风、火、水、土,四种自然元素点缀,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iv> 景区内摆渡电动“小火车” 天河潭“贵阳故事街”街头 <p class="ql-block"> 景区森林密布,曲径通幽,路口标志牌“四通八达”为你导航。</p> <p class="ql-block"> 景区步道,曲曲折折,竹林丛丛,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 眼前豁然开朗,水光天色,卧龙湖到了。</p> <p class="ql-block"> 天河潭奥特莱斯街区,消费场景更具开放性和休闲性,建筑群沿山势而起,从高到低分为天巷、河坊、潭里三个区域,中间溪流穿梭,草木葱翠,结合现代商业和贵州文化特色,让消费者在购物同时能够一窥天河潭的自然美景。游客来了商家还没有营业,可见经营惨淡程度。</p> <p class="ql-block"> 卧龙飞瀑宽二十余米,高十余米。水从滩头倾斜而下,气势汹涌,山清水秀,精巧灵动,真乃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卧龙湖上的竹排停靠在码头,也没有人问津,这么好的旅游资源,问题出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卧龙潭边百步桥,步步生根,泊泊潭水脚下堤外泛白雪。</p> <p class="ql-block"> 石块砌成的龙头,腰负“卧龙潭”碑刻,不敢恭维,似有负重难行之嫌。</p> <p class="ql-block">吴中蕃:</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举人。曾出任遵义知县、重庆知府、礼部仪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选司郎中。明朝灭亡,清兵入主中原,自认大明遗民,抱定"守节奉明"之志。罢官回到贵阳隐居,不随波逐流。清王朝知他地方影响巨大,多次派员请他出山为官,都被他婉言回绝。吴三桂镇守云南时,寻访他出任云南总理部曹,后发现吴三桂有自立为王的野心,便脱离回到贵阳密林中的石板镇芦荻寨隐居。</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应贵州巡抚卫既齐之聘,曾主纂《贵州通志》。吴氏隐居贵阳芦荻之地,著书有《四书说》、《曲台捷取》;文有《听古集》《响怀堂文集》《文集续稿》《黔言通志补遗》;诗有《敝帚集》《响怀集》《断砚草》《断砚草二集》删定有《坡仙集》《明文集》《选明高杨张徐集》《曹能始诗选》《袁海叟诗选》《韵会》诸书。</p><p class="ql-block"> 他是明末清初贵州的著名诗人,一生孜孜不倦,诗作累累,凡一千零九十一首,催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 吴中蕃墓铭对面的“龙抬头万物生”观景平台,是人们休闲喝茶观景的最佳点;也是三合状元红公司宣传朱砂的宝地。</p> <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俯瞰卧龙飞瀑、卧龙湖,美景尽收眼底。</p> 摄影、编辑:自然缘<div>同行人:金子</div><div>拍摄地点:贵阳市天河潭风景区</div><div>拍摄时间:2025年3月12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