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15、管窥成长之—家长要学会站在山丘那边等待(4月16日)</p><p class="ql-block">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接到孙女的电话。孙女情绪高涨,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爷爷,我的英语考了100分。”当我说祝贺的时候,她又强调了一句话“在我们班里,只有这样一个100分。”</p><p class="ql-block">这是孩子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一个炫耀,更是一种自豪。</p> <p class="ql-block">恰好我刚刚听完逻辑思维的10日谈直播。这次请到的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副教授林小英。</p><p class="ql-block">这可是一位响当当的教育专家。于是我对孩子说:我刚听到一个教育专家、大教授讲,在家里家长不能总是逼着孩子做作业。甚至人家提议,家长陪伴孩子时,要适当与学校里的操作反着来,给孩子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p><p class="ql-block">“那,也该完成作业。”孙女说。“对,人家教授说孩子要做好计划,在计划范围之内干什么都行。”我特别把后面这句话做了两句解释,问孩子觉得好不好。</p><p class="ql-block">“对的爷爷,只要会了,按我的计划做事情才好玩呢!”</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给孙女说过三次了: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他的时间都是你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的。</p><p class="ql-block">但是,这只是虚晃一枪,还是有个前提:做作业是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对孙女的学习辅导,差不多在此前三四次日记里,也都提到过。可是,依然苦于没有好的办法。</p><p class="ql-block">听了林小英教授的直播,觉得似乎有了一点光亮,有了一个方向。</p> <p class="ql-block">比如教授说,各位家长一定要十分重视Ai时代的到来,对学习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改变了原本即时的、定地点、定章节学习的时间安排;二是学习的内容饱和度大大提升,特别适合高智商孩子跳级学知识;三是学习的物理空间限制几乎彻底被击破;四是在网上课堂,具身人出场与虚拟人替代出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p><p class="ql-block">教授有一个建议。一定要欣赏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p><p class="ql-block">比如这次小孙女英语考到100分,很难得,不是奖励而要欣赏、要鼓励。</p><p class="ql-block">这也会引起我们对传统教育的质疑:人的发展可能性是无限,但是落地方式呢?困在课堂上么?沉浸在作业里吗?</p> <p class="ql-block">正如教授所说:当我们翻过山丘,那边没人等候,这是一种极大的失落。</p><p class="ql-block">这使我想起一些宝爸、宝妈们的抱怨:给孩子报各种班,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精力,为什么见不到孩子的特长?</p><p class="ql-block">在此,我以为答案在于:你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孩子的进步。</p><p class="ql-block">孩子学任何东西,都如同翻山越岭,到山顶时就能看见你在等他,将是非常大的激励。</p><p class="ql-block">林小英教授给我的第三个启发:</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一个主体性相遇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这种相遇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小动物比如猫猫狗狗,也可以是己故文学家、科学家的故居,甚至是一株小草、一棵长满鲜花的树。</p><p class="ql-block">只要我们,包括孩子们,与这些东西相遇,一定会在心里面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p><p class="ql-block">但是反之,你没有这些相遇的主体,人的无限可能性发展从哪里来?都将无从谈起。</p> <p class="ql-block">老俗语“见多识广”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家长要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空间,避免孩子单向度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无论未来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了什么样的工具?人的主体性相遇课题,都可能是教育科学一个不可变异的东西。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再先进,当你心里不知道有这种东西,你不会去查,这个知识点将永远不会被你用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我承诺星期天回去,带孩子吃个饭,做为我们对孩子有了好成绩时的欣赏。</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当好山丘那边的人,要当静待花开的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