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些人常认为修心、静心是与世隔绝,到深山里,到寺庙里,到一些道观里面,或者是出家,或者是去隐居山林的隐士那里,或者以上都不是,认为那是一种不切合时代的清高。还有一些人认为修心、静心是高大上的、比较玄的、普通人用不上的、是没太多用处的、和赚钱没有关系的、形而上的、不接地气的东西。其实恰恰相反,修心、静心是为了更好地与这个世界互动,不是让我们与世隔绝。修心、静心是为了看见自己,并不是为了屏蔽他人或者逃避现实。</p><p class="ql-block"> 这个觉醒是需要自己去开悟,而不是依赖别人的“点化”。我们都在忙,在红绿灯面前争分夺秒,可抢过去了又怎样?很多人已经习惯和麻木了,没有慢下来静下来的能力了,留不得半刻清闲,手机小视频不离手……“盲”是“亡”和“目”字,“忙”是“忄”和“亡”,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任何人只能给你方法,不能帮你戒断“贪嗔痴”。“悟”为吾心,为五个口,即眼耳鼻舌口,五口都关上了,也就是说,要学会闭嘴,用心去感受觉知,觉醒才开始。如果我们的脑袋里面,我们的心里面,一直都是装着外界。就好像我们在静坐的时候,脑袋里一直在万马奔腾,有很多很多的事都是关于外界的,你会发现:当你被外在的东西所淹没的时候,你就看不到你自己。当你看不到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了解自己,你也不认识自己,你认识的自己是眼里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确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需要那么一段时间不能被打扰到。比如说,我每天会选择静坐,在静坐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面,是不能被打扰的。这个过程根本不是为了排挤他人,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不是为了不想做饭,不想工作,才去到琴室里面的,而是为了我能够更好地看见我自己的心,为了更好地能够在结束静坐之后,回到生活里面,更具有建设性的行动,更好地链接这个世界。当我们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后才能够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我们才能够做自己的主人,否则都是被别人所牵动,丢失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时候,我觉得静心是灵魂的需要,是一种链接。假设我们待在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山洞。过了十年、八年以后,我们的思维、语言、动作就都退化了,没办法适应社会了。我们和外界断开了联系,相当于手机被切断了信号。但假设我们有达摩面壁的功夫,通过特定的经络和世界链接,那么面壁九年之后出来,还可以引领世界潮流。古有“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显然有这种能力的人一定是能够静心的人。</p><p class="ql-block"> 动需要能量、需要能力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可静更需要一定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大的,因为很多事你静不下来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的,比如写文章、画画、甚至是做一道菜……</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会选择练书法去锻炼这种能力,因为写字让我学会了专注和静心,一笔一画之间,心慢慢沉静下来,杂念也随之消散。这种专注的状态,让我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种随时可以静下来的能力才使我每天能够面对六七十个病人,同时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的情况下而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我越来越发觉无形决定了有形!比如我们从哪里来?从表面上看,是父母亲把我们生下来的。这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一个现象。其实我们血脉里流淌的,骨髓里刻印的,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祖祖辈辈所遗传下来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我们只是借由父母而来,而与外在的链接,包含了我对自己的觉知,我对别人的关心,我对世界的热爱,以及对整个历史长河的关注。如果我们被狭隘的定义所局限,就会觉得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处处茫然若失。如果我们的格局能够链接古、今、中、外,就能真正体会什么是“心包太虚”。</p><p class="ql-block"> 打坐、导引术、针灸等,以经络作为沟通的载体,其实完成了两件事:人体内部的循环,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当我们说“经络是身体内部的链接”时,不仅仅是指各个臟腑腠理、四肢百骸之间,也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通路,而是身体内的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和整体链接,这叫“全息”。经络是和祖先的链接,是与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的链接,是和山川大地、日月星辰的链接……经络是心的感应,是超越时空的。</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读经典,发觉经典就是给我们解开“封印”的,特别是打坐完了读经典,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次打坐结束了,我去弹古琴,随着古琴的声音竟然感觉到自己全身被琴声振动的麻酥酥的,也就在那次,我突然发现古琴的宫商角徵羽就是土星、金星、木星、火星、水星振动的声音、频率……难怪古琴和针灸都是伏羲创造的,难怪先师说:“只有弹琴的手针灸才能震荡五脏六腑,只有针灸的手弹琴才能天人合一。”这话真实不虚啊!师父是要我去深入到针灸的深处、源头。“素问-灵枢”不就是这个意思吗?</p><p class="ql-block"> 我对这些的理解,得益于我爱静下来,爱写作和思考,有时候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考的角度和维度会不断调整的,所以写着写着可能维度会不知不觉提高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关联的,这些似乎都是在化泽医学,化泽生命。</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亲戚,他爱人得了胃癌,查出来时已经是晚期了,医院不建议继续治疗了。这个亲戚和她在一起几十年了,一直辛辛苦苦在城里租房子做凉粉卖豆腐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孩子刚分配工作。他觉得没机会好好地照顾她,现在趁着她生命还有一些时间,应该好好地照顾她,让她能有质量地度过最后的日子。于是,他回了农村,每天给她做特别适合口味的饮食,带她出去遛弯,收拾小菜园甚至种点花草,然后还每天帮她做按摩。就在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当中,他的爱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好的滋养。结果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人都还在,身体还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我们放不下对疾病的过度解读,只会徒增迷茫和恐惧,去寻找自然的支持的时候,改变就会发生。我们大部分人,看到一大堆的症状,就容易被症状带走,而忘记了正气的所在。一边是各种症状,一边是正气这个靠山。与其被疯狂复杂的症状和不确定的说辞弄得眼花缭乱,心烦意乱,不如找一找靠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清闲而有序。这个靠山其实就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专注与体验,不是外在的那个“巴马”长寿村,据说现在也拆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既是感受对方的途径,也是我们可以用来滋养自己的通道。当我们心情不是很好,或者情绪有点低落的时候,来到一个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地方。停留得稍稍久一点,我们往往会被美景所同化。我们带着欣赏,融入其中,感觉到:哦,一切都可以为我所享用,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滋补。</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还认识一个同行,她经常给别人把脉,她把脉的时候,对方胃痛,她就胃痛;对方肝痛,她也肝痛。她还炫耀说:“我可以做到和病人之间的同频。”过了几个月以后她自己生病了。病人的所有的症状她都有,但检查就是没有具体的病灶部位,后来我建议她别给病人治病了,去练练功学学插花,后来不治而愈。</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 作为中医,除了有敏感度可以感受到对方,还不要被对方影响,甚至可以改变对方的频率,这才是好的。这就需要练功还有懂得随时随地有自己的清欢,随时都可以有自己的乐子,比如我喜欢修花剪草、养鱼喂鸟、书法古琴……</p><p class="ql-block"> 外面的各种手法、方法千方百样,而我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无为”,就是去顺应天道自然。人体本具的智慧就是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升级,这是每个人自带的,疾病是一这过程的一种现象,这现象不是疾病的本身。我给大家做针法,我一定不会对抗这种现象的,绝对不会哪儿疼扎哪儿,更不会高血压就降压,高血糖就降糖,发烧就降温……我只是帮助你的身体在更短的时间里面完成某一种协调。也就是说,我的手法并不是直接去干预你的状态,只是我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会整合更多的资源帮助你更有效地完成某一个过程,比如天干地支、纳甲法、纳子法、真炁流注等,让天地的能量一起介入来帮助机体恢复自治。“盗天地虚无之炁 窃阴阳造化之权”过去先师留下一幅对联就是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所有通往心灵自由的道路,都不需要门票。那些让你付费才能抵达的彼岸,从来都是海市蜃楼。“无趣的灵魂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静下来才能与灵魂邂逅。</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来以心印心,以灵魂唤醒灵魂,就能发现历代古圣先贤的智慧,在文字的背后熠熠生辉,沿着那些经典流淌、传承给我们。古往今来所有的信息,其实都可以为我所用。当我用意识去关照自己的身心、去关照病人的身心、去关照世间的万事万物、去关照天地自然,就能做到“我在”和“我无处不在”,那“观自在”会是谁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美篇: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微信公众号: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如需请书请添加微信:151957308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