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4日9点在神策公园漫步,偶遇一只白鹭。有缘!</p> <p class="ql-block">林间小路,树木青翠欲滴。</p> <p class="ql-block">南京古城墙平面图。南京古城墙(又称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历时28年(一说21年)完成,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城墙之一。其建造背景与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密切相关,旨在巩固政权防御体系。四重城垣体系:城墙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构成,总周长约60公里(外郭)至35.267公里(京城)。城墙动用军民超百万,城砖来自长江流域五省(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20州118县,总量约3.8亿块,每块砖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约40斤,采用“物勒工名”制度确保质量。古城墙现存约25.091公里(含修复段),主要分布于中华门至玄武门、神策门至太平门等区域,其中中华门、玄武门、中山门等保存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南京古城墙神策门。神策门(今称和平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约1366-1376年),由朱元璋军师刘伯温亲自勘察设计,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中唯一保留民国前城楼及外瓮城结构的城门。其名源于明代驻守此地的精锐禁军“神策卫”,后因清军击败郑成功改称“得胜门”,民国时期由胡汉民题写“和平门”匾额,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票价10元,老年票5元。</p> <p class="ql-block">神策门是南京明城墙唯一的外瓮城城门</p> <p class="ql-block">城墙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步入翁城</p> <p class="ql-block">现存城楼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两层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高约12米。</p> <p class="ql-block">登上神策门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楼也是史料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城墙旧砖,以备修缮工程之用。</p> <p class="ql-block">城墙蜿蜒曲折</p> <p class="ql-block">通往玄武门方向,大约2300米的距离。此段城墙依玄武湖而建。围绕玄武湖四周主要有五座城门: 明代原建神策门、太平门;清代增辟玄武门;近代增开解放门(1954年);现代通道玄武湖隧道门(功能性非传统城门)(2001年)。</p> <p class="ql-block">原城墙总长35.267公里,现存约25.091公里(含修复段),主要分布于中华门至玄武门、神策门至太平门等区域,其中中华门、玄武门、中山门等保存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玄武湖。玄武湖以“山水城林”交融的景观,承载南京2200余年历史,从六朝皇家园林到现代城市客厅,既是生态明珠,亦是文化宝库。玄武湖属构造湖,由燕山运动形成,湖盆经断层风化剥蚀而成,周长约15公里,平均水深1.14米,最大水深2.31米,库容约550万立方米,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78平方公里,陆地1.3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高大笔直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墙砖刻有制作机构和人员的名称,确保墙砖的生产质量。</p> <p class="ql-block">玄武门出口,就此走下城墙。因前方维修,通往解放门的城墙道路无法前行。</p> <p class="ql-block">玄武门门楼。玄武门是明城墙后开城门,位于神策门与解放门之间,北临玄武湖。初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两江总督端方为筹办南洋劝业会新辟,原名“丰润门”,以继任总督张人骏籍贯命名。1928年更名为玄武门,1929年蔡元培题写匾额。原为单孔券门,1931年改建为三孔券门。</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打车赶到中华门,继续参观行走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华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历时七年建成,位于南唐南门旧址,因正对聚宝山(今雨花台)得名聚宝门。传说中因修建屡塌,朱元璋借沈万三聚宝盆镇基,终成城门。1931年国民政府为去封建化,依“中华民国”国号更名为中华门。</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三个大字由蒋介石题写。门票每人50元,老年人25元,包含讲解费。</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华门是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堡式城门,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核心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采用三道内瓮城设计,南北贯通四道券门,整体呈“目”字形,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1.5万平方米,为世界现存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古代瓮城。城门设27个藏兵洞(可藏兵3000人)、千斤闸及双层城台,敌军攻入后闸落封闭,守军居高临下反击,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城砖工艺:采用全国28府152县烧制的城砖,每块砖铭刻工匠与监造官姓名,首创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城墙六百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明代为南京正南门,内外秦淮河交汇于此,连接长干桥与镇淮桥,是城南商贸与交通咽喉。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在此抵抗日军,主楼三重檐歇山顶城楼被毁,瓮城结构仍存。</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内部结构</p> <p class="ql-block">城门通道</p> <p class="ql-block">姓氏石雕墙</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瓮城东墙根现存“聚宝盆埋藏遗址”标识,位于八角石下方,属民国时期遗留的象征性标记,无实物佐证。根据民国时期记载,当局曾因传闻聚宝盆埋于中华门下,下令挖掘城墙寻找,最终在瓮城东墙根的八角石下方挖掘出可容纳一个连队的大洞,但未发现宝盆。</p> <p class="ql-block">登上中华门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方的藏兵洞,已经成为文物史料展览厅。</p> <p class="ql-block">全面认知聚宝盆的涵义,未必每个人都理解。</p> <p class="ql-block">远眺城影</p> <p class="ql-block">继续攀登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之上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远看大报恩寺琉璃塔。九级八面琉璃塔高78.2米(一说104.45米),通体琉璃烧制,塔身饰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檐角悬挂152枚风铃,塔内设长明灯140盏,昼夜通明,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近期报恩寺封闭,无法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城墙高大宽广。中华门段城墙以118.5米×128米的宏大平面布局为核心,结合21.45米的城门高度与12米级墙体厚度,构成中国古代城防体系的巅峰之作。其“目”字形瓮城、藏兵洞与千斤闸设计,至今仍展现明代军事工程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至江宁路,西临内秦淮河,总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名源于明代南京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以东的地理方位,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左右从老门东出口走下城墙,古城墙之旅结束。</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在南京站坐高铁离开这座悠久的历史名城。再见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