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路藏寨</p><p class="ql-block">十月中下旬的川西,秋意已浓得化不开了。中路藏寨的群山,像是被谁泼了一盆金红相间的颜料,从山脚到山腰,层层浸染。藏房与碉楼,便在这斑斓的林间错落排开,石墙厚重,朱窗明艳,与秋色相映,愈显古朴苍劲。寨子是依山而筑的,从河谷一路叠到半山,高低参差,却又不失章法。远远望去,黄的是杨树,红的是槭树,棕色的是碉楼,灰白的是石墙,偶有炊烟袅袅而起,在清冷的空气里划出几道柔和的弧线。藏民的房子多是三层或四层,底层圈牲口,中层住人,顶层晾晒粮食。<br>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碉楼。或方或棱,高耸而立,历经百年风雨,依旧挺峭如初。有的独自矗立在山崖边,有的三五成群,彼此守望。</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由丹巴县党岭至中路藏寨80公里,行车约2.5小时。路况虽不好,但每天的旅程总是快乐的,视野中不断欣赏到川西各地秋天里色彩斑斓的景色,无疑是一种享受。</p> 梭坡古雕楼。 <p class="ql-block">丹巴古碉群,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是唐代至清代时期的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丹巴素有“千碉之县”的美称,古碉楼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共562座,尤以梭坡乡、中路乡、蒲各顶乡三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丹巴古碉高度以10米、20米逐渐发展到30米、35米,最高可达50余米。碉楼功能较多,从现存的碉楼看,功能约有4种,即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丹巴古碉群是嘉绒藏族建筑,碉楼具有实用层面的军事防御意义和民间宗教信仰层面的象征意义,在社会结构组织层面上,碉楼具有展示威望与财富、家庭男性成员增添、家族和睦稳定及禳除灾祸等功能。</p> 梭坡古雕楼。 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座落在小金川东岸半山腰的一处开阔缓坡上,海拔2100米,共有3600多人。 白色的藏房、棕色的碉楼和金顶的寺庙,高低错落层叠,色彩缤纷却毫无零乱之感。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藏式古碉楼与宁静田园,美如画的村庄如同童话,置身其中犹如漫步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有句介绍川西甘孜地区人文景观的话:康巴的汉子、丹巴的美人。丹巴女人脸型圆润,五官协调,双眸有神,且“美在那直而挺的鼻梁”,许多人还有浅浅的酒窝。丹巴女子身高多在1.7米左右,挺拔而不失纤细,随着百褶裙迤地的摆动顿生风韵,显得格外靓丽。在一个小食店,见到这位丹巴女子,征得她同意,拍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路边卖土产的小贩。</p> 晨雾下的中路藏寨。云雾缭绕,碉楼有时只露出半截身影,宛如浮在云端的仙阁;有时全露出了,又如摸云探天。 中路藏寨的山峦连绵起伏,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这里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整个地区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中路藏寨河谷对面的山坡,分散有零星的民居,可能以后又可发展为一个聚居的村落了。